最新文章

青銅劍與兩周金文的「劍」字(上)
劍在中國的起源曾是個未解難題,不過從考古研究、「劍」字的出現年代和文獻材料進行爬梳,學界已有一定認識。商代甲骨文沒有「劍」字,東周時期「劍」的構形皆以聲符「僉」為核心,或加形符「金」表青銅質,或另加聲符「甘」、「井」。這些形聲字多表春秋末至戰國時期列國所流行的青銅劍,或統稱東周式青銅劍,包含主要流行於華北的扁莖劍和南方的圓莖劍,其祖型可追溯至西周早期本土發展的短劍。圓莖劍起源於吳越地區,扁莖劍則可能源自四川盆地,並進一步在華北演化發展。
編輯精選

稀土爭奪戰(2):稀土如何強化科技設備?
稀土元素能為現代科技開外掛,無論是電動車的強勁加速、手機螢幕的鮮豔色彩,還是耳機中清晰動人的音質,這些都有賴於稀土元素的應用。稀土元素的強磁矩、高矯頑力以及高密度的能階,造就了當今高效能的科技產品,也因此稀土的礦權成為了國際間相互爭奪的標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稀土元素如何推動現有的科技吧!
探索基礎科學講座

【探索32-7】心肌再生研究的美麗與哀愁:從基礎、轉譯到臨床之路
心臟是人類無法再生的器官之一,但在生物醫學與生物工程的交叉領域中,心肌再生的未來充滿希望。在本次演講中,謝清河教授以其醫學與生物工程雙重背景,深入剖析心肌再生研究的挑戰與突破,特別聚焦於iPSC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技術的應用。他指出,通過基因轉殖激發心肌細胞的再生潛力,可有效修復受損心肌,甚至解決心臟移植供應不足的問題。謝教授的研究,不僅讓心肌修復成為可能,也為末期心衰竭患者帶來新希望,展現了從基礎到臨床應用的創新之路。
AI 報你知

AI藝術史家:電腦視覺在繪畫上的應用
你能想像畫家是如何構圖,選定作畫主題的嗎?Parker等人 (2023) 在一篇回顧型文獻中指出,藝術作品中的視覺成分,一般被文化學者認為是了解其文化之下的審美標準的基礎。許多藝術史家、文化學家等學者,大多也是從視覺作為切入點來進行藝術作品的研究。不過人類四五千年的歷史所累積下來的文化資產繁多,人文學者往往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爬梳資料。是否能借助AI的力量,讓我們更能海量的從多個角度去整理龐大的人類文化資產呢?
阿涵講古

吃魚還是吃鯨魚?揭開虎鯨與偽虎鯨捕食行為的演化謎題
2022 年一篇刊載於《Current Biology》的研究文章,介紹一個來自希臘羅德島的更新世新屬新種偽虎鯨類化石紀錄:Rododelphis stamatiadisi 。化石標本保存相當完整,還保留了 Rododelphis stamatiadisi 的最後一餐證據,加上化石牙齒的形態證實該化石是以魚類為食的早期偽虎鯨類,與現在的偽虎鯨的食性截然不同!不僅如此,作者更進一步比對另一件虎鯨類化石、現生的虎鯨與偽虎鯨標本,進行形質與親緣關係分析,推敲出現在的虎鯨與偽虎鯨會捕食哺乳類(其他鯨豚)的特殊食性,其實是很近代才演化出來的行為。
開箱大學教授

【開箱大學教授】薪水之外的人生價值|臺南大學材料科學系邱聖貴副教授(下)
邱聖貴教授的研究重點在於開發新穎的二維材料合成技術,這些材料僅幾個原子層的厚度,展現出卓越的物理和化學特性,成為科技界的焦點。邱教授的團隊不僅致力於已有材料的改進,還在積極探索新型二維材料,期望能推動相關技術的革新。此外,邱教授專注於二維磁性材料研究、二維材料在光感測和氣體感測中的應用等,希望通過高靈敏度的光檢測器和氣體感測器,提升光通信、環境監測和工業安全的效能。透過這些研究,邱聖貴教授希望在教育和科研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臺灣的科技發展做出貢獻。

【開箱大學教授】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Change in Teaching and Service|Corey Fernandez, Assistant Professor at Nevada State University (3)
漢字考古學

青銅劍與兩周金文的「劍」字(上)
劍在中國的起源曾是個未解難題,不過從考古研究、「劍」字的出現年代和文獻材料進行爬梳,學界已有一定認識。商代甲骨文沒有「劍」字,東周時期「劍」的構形皆以聲符「僉」為核心,或加形符「金」表青銅質,或另加聲符「甘」、「井」。這些形聲字多表春秋末至戰國時期列國所流行的青銅劍,或統稱東周式青銅劍,包含主要流行於華北的扁莖劍和南方的圓莖劍,其祖型可追溯至西周早期本土發展的短劍。圓莖劍起源於吳越地區,扁莖劍則可能源自四川盆地,並進一步在華北演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