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怎麼看AI:青少年對於人工智慧的倫理反思

AI時代來臨,現代的兒童及青少年出生於智慧型手機問世之後的時代,在他們成長的過程裡,也伴隨著AI一起成長。然而,AI作為一個新興技術,仍然有其不穩定的地方。諸如AI模型從大量訓練資料所產生的種族歧視或性別歧視現象、或是有心人士使用AI工具操控政治輿論等等。對於下一代如何使用並看待AI,讓教育界及學術界等各界的學者都十分關心。

Read more

應用AI在工作上?工作不安全感與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這個AI快速發展的時代,你是否會焦慮有一天自己的工作會被AI而取代呢?AI正在持續且快速的改變傳統的工作模式,然而,若能駕馭AI,對於工作上的不安全感應該也能有效降低。心理學家們面對這樣快速變遷的時代,也展開了相關研究,以了解工作焦慮、心理安全以及AI之間的關係。

Read more

超越人類認知謬誤的LLM

你有沒有想過,當別人向你提問時,你回答問題的思考邏輯是什麼呢?這個看似很奇怪的問題,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它可能是造成我們思維與人工智慧思維有所區別的最大原因。從經典的心理學實驗「琳達問題」,認知心理家發現人們在思考時,容易因為捷思法,透過自己的經驗反射性判斷出答案,而非經過複雜縝密的思考。讓人意外的是,這樣的問題在LLM當中也同樣會發生,但差別在於LLM如果透過提示與修正提問方式之後,回答準確度會有上升的趨勢,但在人類身上並沒有這樣的效果。如此看來,機器的發展和人類大腦的發展,似乎並不是依循著相同的發展路線而前進,這又是另一個值得玩味的議題。

Read more

選擇性信任?孩子們更相信可靠的機器人而不是人類

孩子們天生就會向其他成人學習,而他們不只是會學習他們所感覺到「正確」的事情,也會根據周遭環境的「社交線索 (social cues)」來學習。所以在學習的時候,並不是「照單全收」,當現實產生衝突或矛盾的時候,他們會選擇相信誰呢?若是「機器人」介入了育兒情境之中,孩子們會相信科技?還是真實人類呢?

Read more

「人工化學智慧」應用大語言模型 (LLM) 的化學分析工具

大語言模型 (LLM) 的出現,讓人們看到了人工智慧所能展現的高度自主性,LLM能完成不少跨領域的任務,並且展現很不錯的自然語言處理能力。不過,面對一些看似簡單的數學計算或是化學式轉換的任務時,大語言模型卻會出現誤差。為了解決這個限制,並且發揮LLM的效用,必須整合其他工具,讓LLM變得具有計算及分析能力。

Read more

費曼如何看待科學的終極發展?

在2024年4月份的TED演講中,Google人工智慧部門執行長Demis Hassabis提出了一個宏大的目標:利用人工智慧建構一個「全知之樹」,掌握世界所有知識,在演講中,TED領導人Chris Anderson詢問Hassabis如果全知之樹被建構出來,最想解決什麼問題?Hassabis回答說他想瞭解時空的極限,即量子力學中的普朗克尺度,這是一個目前科學無法探索的極限,如果人工智慧能突破這一限制,那將是人類透徹宇宙法則的重要時刻。在過去,近代最偉大的物理教師理查德·費曼曾在1961年對科學的盡頭作過預測,費曼預測了物理學在未來千年的兩種可能發展,無論哪一種情況,費曼認為基礎科學的研究壽命是有限的。隨著AI的進步,人類是否能透徹理解宇宙運行法則,還是科學終將面臨盡頭,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Read more

應用在教育科技上的「程序探勘」技術

目前線上學習因為COVID-19疫情的關係而加速發展,現今的學生們也幾乎都有線上學習的經驗。而實體與線上併用的學習策略,又稱為「混成式學習 (Hybrid learning)」策略,結合了面對面的教學,並且使用了線上教學工具作為輔助。而學生們在網路上對於課堂的參與度、專注度、積極度,究竟該怎麼追蹤呢?

Read more

The Indispensable Role of Data Science in Our Lives

Do you often order food or grocery delivery? With the widespread availability of the internet, more and more convenient services are filling our lives. Beyond the essential delivery services many rely on, there are also ride-hailing apps, business order systems, and more. These systems all depend on data science working behind the scenes to ensure you receive the services you need as quickly as possible. Take food delivery, for example. Every step, from placing your order to the restaurant accepting it and the delivery reaching your door, is meticulously planned. The preparation time at the restaurant and the delivery person's route are all calculated using complex data science algorithms to provide the best service quality!

Read more

生活中離不開的資料科學

你常常點食物、生鮮外送嗎?網路普及之後,越來越多便捷的服務充斥在我們生活當中。除了許多人的「衣食父母」外送服務外,像是出行時的招車服務、做生意的接單系統等,這些系統的運作全仰賴資料科學在背後進行運算,才能最即時地將你所需的服務送到你手上。以外送服務為例,其實從你下單、店家接單到商品送達你的手上,這中間的每一個步驟其實都有經過縝密的設計,像是店家準備食物的時間、外送員跑單的時間等等,皆是經由資料科學複雜的運算,才能達到最好的服務品質喔!

Read more

用鐵電材料來為AI加速

在迅速發展的科技時代,人工智慧 (AI) 技術已經成為驅動各行各業進步的重要力量,然而,隨著AI應用的擴展和複雜性的增加,在數據傳輸效率和能耗方面的挑戰也同時增長。傳統的馮.諾伊曼 (von Neumann) 架構將計算和存儲分離的設計,數據的頻繁傳輸不僅限制了系統的運行速度,還造成了額外的能量消耗,為了解決這一瓶頸,內存計算 (In-Memory Computing, IMC) 技術應運而生。將計算單元直接集成到記憶體中,顯著提高了系統的效率和能量利用率,而鐵電記憶體是一種能實現IMC的元件,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什麼是鐵電記憶體吧!

Read more

AI老師改作文——學習英語及自動寫作評量系統

「寫作」對於許多人來說,想必是學習語言當中最難突破的項目。除了寫作本身學習門檻較高之外,也有部分原因在於難以自主練習,畢竟自己完成練習寫作後,作品一般難有人給予評點與教導。但或許AI老師可以解決這個問題!Wilson等人便針對學生們使用MI Write練習寫作之後的成果,進行數據分析與比較,以確認以AI練習寫作,是否真的能幫助寫作能力的進步。

Read more

【AI新浪潮:生成式變革】文化的轉變:創作新時代,是誰在創作?

AI新時代的來臨不只帶給我們便利的生活,也同時在某些領域帶來了衝擊。關於AI繪圖、AI創作的爭議,讓一般民眾與專家學者們皆熱烈討論著。究竟在這個嶄新的創作時代,是「誰」在創作呢?當AI生成圖創作完成後,著作權又該歸屬於誰?在文藝領域方面,我們又該怎麼看待人與AI之間的關係呢?本期的AI沙龍講座,將與大家一起討論AI帶來的文化轉變。

Read more

用機器學習技術開發美國空軍飛行員的決策支援系統

近年來隨著疫情的衝擊,一些航空公司為了因應航班取消所帶來的虧損,進行了相關的人事調整,但隨著疫情的收束,人才需求又成了迫切的議題。隨之而來議題,也讓民間的航空企業和軍方的空軍需求形成了拉鋸關係,如何確保飛行員等相關航空人員的配置,又能因應時代需求,正考驗整體航空事業。

Read more

每個人都可以說上一兩句?跨國民調揭密各國民眾如何看待AI

如果我問你:「你對『AI是什麼』相當瞭解嗎?」你會怎麼回答呢?著名民調公司Ipsos曾分別在2021年與2023年在31國進行這樣的測試,而結果可以說是出乎意料。平均來說,2023年的民調結果有67%的人民認為,自己相當瞭解AI,但這有可能嗎?再從兩次民調結果數據來看,2023年與2021年的數據相比,竟然只提高了3%,要知道,2022年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可以說2023年是AI蓬勃發展的一年,僅僅增加3%的民眾瞭解AI顯然說不過去。這樣的數據意味著什麼呢?這是否代表,我們自以為對於AI議題的擔憂,其實很有可能根本並沒有直擊核心呢?

Read more

【AI新浪潮:生成式變革】人機關係的變化:虛擬分身與現實生活的奇幻交會?

科技發展改變了我們和智慧裝置的互動模式,大幅增加人類的螢幕使用時間,未來人類醒著的時間大部分會在線上,和真實世界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世界衛生組織在2020年將網路成癮列為人類共同挑戰,美國醫學會也發現網路成癮會降低白天注意力、惡化人際關係、提高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人機介面發展有缺點也有優點,如何善用科技的優點來改善人類福祉、讓生活更加便捷,成為當代重要議題,今天的AI沙龍邀請到人機互動專家,分享該科技在未來正面的優勢和潛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