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史沙龍】電磁波聯盟

有證據顯示人類在四萬年前就有觀星記錄,不過要等到伽利略以望遠鏡進行系統性觀測,才使得人類觀察宇宙的視野更加寬廣深入。直到二次大戰後,人類開始運用電磁波的其他波段觀測宇宙,隨著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伽瑪射線等等波段的加入,宇宙各個角落呈現出不同的色彩,這樣的「電磁波聯盟」讓人類得以從全新的思維認識宇宙。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地震過後所暴露的遠古世界

地震的危險性及其嚴重影響不言可喻,但地震所造成的地層錯位,常常會暴露出原本隱而未現的古生物世界,為我們開啟一扇窺視過去的窗戶。觀察過往與現今有著截然不同生物多樣性的時間點,可對當下生物多樣性的起源產生更深刻的了解,並且透過其演變歷程,探討並預測未來可能的走向,為保育生物學提供更寬廣的視野。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污染場址的綠色與永續整治〉&〈茶說臺灣——臺灣茶過去、現在與未來〉

臺灣茶文化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發展出許多臺灣特色茶樹品種,以及各式獨門精湛的製茶和烘焙工藝。然而面臨劇烈的氣候變遷衝擊,加上基層人力嚴重短缺,使得茶園管理難度倍增。本講次從業界角度介紹臺灣茶,並說明產學如何進行合作,帶領臺灣茶產業突破困境,重新升級。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啤酒不只是啤酒〉&〈啤酒花與啤酒的酵母其實很不簡單〉

啤酒是利用穀物糖化所釀造出來的酒,是人類最早的生物科技產品之一,史料記載早在四、五千年前,埃及人便已通曉啤酒的釀造方式。不過一直要到 19 世紀,有了工業化的大量生產技術以及冷藏技術,才有了我們所熟知的現代化啤酒。鄭建瑋這次就來為聽眾介紹形形色色的各式啤酒,以及自己在家釀製啤酒的詳細步驟。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海洋生物的基因編輯:微藻固碳與再生能源

微藻是海洋中「固碳效率」極高的生物,在因應二氧化碳排放及兼顧替代能源的需求下,微藻生質煉製漸漸成為綠色與永續工程的新寵兒。本講次介紹本土團隊利用近年來最火紅的基因編輯技術「 CRISPR / Cas 系統」,對微藻進行基因編修,以達到固碳與提煉再生能源的技術細節。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聆聽經驗與音樂訓練如何形塑大腦?〉&〈亥姆霍茲的聲音科學〉

對音樂家的大腦進行研究後,我們發現音樂家的聽覺皮層,可能因為規律而持續的長期訓練而增大,也比較能夠捕捉到聲音裡頭的細節;演奏特定樂器的音樂家,其大腦對於自己熟悉的器樂聲響,更會產生較強的反應。不同的音樂訓練方式,對於大腦的影響也不同,比方說指揮家的聽覺空間處理能力,就明顯比鋼琴演奏家來得優秀;爵士樂跟古典樂音樂家,大腦處理音樂的機制也不一樣。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為什麼孔恩 (T. Kuhn) 誤解了STS?〉& 〈哲學解讀科學知識的社會建構〉

有哈佛物理學博士學位的孔恩,在 1962 年出版的《科學革命的結構》,可能是 20 世紀最受矚目的一本學術著作。這本書喚起了人們對科學中社會學面向的重視,然而孔恩卻覺得因之而起的科技與社會研究 (SSK/STS) ,是個錯誤的歧途發展。為什麼孔恩會會有這樣的誤解,看不出 STS 的精彩之處呢?
--
一講到科學,人們經常認為那是真理以及理性的代表,然而孔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卻讓許多人發覺,以科學史觀之,科學其實有其結構,而在建構科學的過程中,社會的各種因素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是一種理解科學的新途徑,然而科學真的是社會建構的嗎?在科學發明與創造的過程中,個人能力完全被社會因素淹沒了嗎?這樣的觀點是否否定了科學是知識的代表呢?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我正在想第三個人是誰?〉&〈我是阿爾法〉

據說當年曾經有記者問愛丁頓,有人說全世界只有三個人真正懂得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愛丁頓思考了一下,回答:「我在想第三個人是誰?」愛因斯坦與愛丁頓之間的關係,其實比這略帶曖昧的話還要密切,他們的互動甚至還被拍成電視劇呢!本講次藉他們兩人的故事,回顧二十世紀初期天文學與宇宙論的關鍵發展。
--
宇宙論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問世之後,就分為靜態宇宙論與演化宇宙論兩大派別,彼此爭執不下。現代廣為人所知的大霹靂宇宙論,要等到三項重要的推論被先後被證實之後,才成為物理宇宙學的主流,而這些研究工作與一位跑得比誰都前面,卻被大多數人遺忘的物理學家阿爾法緊密相連。本講次介紹這位無名英雄的研究工作,如何形塑大霹靂宇宙論。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非歐幾何是一個時代的結束?還是開始?〉&〈數學史上有革命事件嗎?〉

非歐幾何的誕生,是數學史上的一個傳奇故事,而這圍繞著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的第五設準發展。數學家一開始試圖證明這個設準是否「多餘」,然而在承認這個任務失敗之後,他們終於面對世界上除了歐氏幾何以外,可能存在另一種新的幾何學。
--
從歐氏幾何真理的瑣碎補題出發,到嶄然確立的怪異幾何,非歐幾何的橫空出世,結束了一段兩千年的真理追索。透過對於高斯無上定理的認識,以及繼承高斯思想的黎曼發明/發現的幾何新觀點,非歐幾何得以被納入更宏大的系統,為現代數學與物理學奠立了新基礎。本講次主要交代高斯在非歐幾何發展史上的樞紐地位。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開一扇窺探奧秘的窗〉&〈雅爾達三巨頭的最終局〉

從蝙蝠在暗夜裡精確地辨位捕食的原理,發展到應用於追蹤魚群以及地質探勘,如今更是為新手父母提供產前的高層次胎兒影像,這些都是超音波的奇妙作用。本講次從臨床上常用的超音波檢查為起點,為聽眾簡介超音波的原理及其應用。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轉角遇到鬼——以有限大駕馭無窮小的epsilon-delta〉&〈根號-1的故事〉

微積分發展初期,使用直覺式的論證,雖然實務上解決了許多問題,但是也陷入邏輯上的困境,論證的過程甚至被批評是「看到鬼」。數學家後來以「 epsilon-delta 極限定義法」,解決直覺論證的邏輯問題。本講次除了介紹其來龍去脈之外,也舉出人類為了理解「無窮」這個概念,想出來的許多方法,一起來認識這個美麗深邃的世界。

以複數為基礎的複變函數,可應用於流體力學、熱力學、電磁學等領域,是實用性相當高的數學思維。然而根號 -1 這個違反人們直覺的概念,直到 19 世紀才正式為數學界所接納。本講次介紹以根號 -1 為代表,虛數與複數概念的發展歷史脈絡。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為何人類需要臭氧層?臭氧層如何因人類而破洞〉&〈談氣膠與大氣、海洋、人文的關係〉

地球大氣層中的臭氧分子,能夠吸收陽光中對生物有害的紫外線,然而臭氧層卻因為人類近數十年來的活動,在南極上方破了一個大洞。本講次說明臭氧吸收紫外線的機制,以及臭氧層破洞的成因。

俗稱 PM 2.5 懸浮微粒的氣膠,近年來造成嚴重的空汙問題。世界衛生組織不但宣布 PM2.5 為致癌因子,甚至估計每年死於空汙問題的人數多達 700 萬人。在環境汙染致死人數,已超越戰爭、天災、疾病等等傳統災難的情況下,你我該如何因應?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海洋微生物知多少〉&〈臺灣海洋科學研究:半世紀的風華〉

海洋微生物種類繁多,包括自營細菌、異營細菌、古細菌、病毒、纖毛蟲、鞭毛蟲、真菌、藻類等等,最早可追溯到 35 億年前的細菌化石。本講次回顧海洋微生物探索史的重要里程碑,以及目前已確定的一些關於海洋微生物的事實。

綠色能源、漁業資源、海洋汙染、氣候變遷,這些許多人關心的迫切議題,都與海洋科學研究息息相關。台灣這個四面環海的島國,在海洋研究的領域中,走過了哪些篳路藍縷的歷程,未來又有何展望?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物理學家:高斯?〉&〈雷達英雄後傳之電波天文學〉

有數學王子之稱的德國數學家高斯,是史上數一數二的偉大數學家,但是很少人知道他也是一位傑出的物理學家。他不僅成功預測榖神星的軌道,做過大地測量跟地磁測量,決定電磁學的單位,在光學研究也頗有造詣,甚至跟架設了第一條電報。本講次介紹高斯在物理學方面,較不為人知的各項成就。

雷達是現代人熟知的科技,其應用全來自二次大戰時期,英美共同研發的關鍵技術。在大戰結束之後,研發雷達技術的物理學家們回到學界,促成促成電波天文學的蓬勃發展,為人類探索宇宙開啟了另一扇窗。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從北極到南極,全球氣候怎麼變?〉&〈全球暖化的理與盲〉

這場演講,是趟穿越時空的旅行。我們計畫從北極走到南極,了解太陽輻射與地球自轉如何驅動大氣環流,近而影響不同區域的氣候、生態與農業活動。我們也將穿梭古今,討論氣候學家們是如何利用理論、模擬、與觀測,探討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氣候區分佈。當地球系統精巧的能量與動量平衡被人類打破時,世界將變成什麼樣子?
全球暖化是否確有其事?那是人類造成的嗎?有人對此深信不疑,有人對此嗤之以鼻,這事只能夠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嗎?本講次為您整理從科學角度來看,關於全球暖化的理與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