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科研】釋迦牟尼也頭痛的釋迦新興害蟲——不期恩象鼻蟲
來自美洲的熱帶水果釋迦,肉質香甜可口且營養價值極高,目前是亞洲多國重要的經濟作物。2023年8月,越南北部河南省的釋迦果園突然爆發出一種未知的象鼻蟲害蟲,牠們大量集中於釋迦的花瓣並啃食,影響果實的產生。經由蕭昀博士和研究團隊們與日本、澳洲、越南等專家合作研究後,確認為一種新種的象鼻蟲,命名為「不期恩象鼻蟲(Endaeus inexpectatus Hsiao & Kojima, 2025)」。
撰文|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蕭昀 博士後研究員
釋迦是什麼?
釋迦 (Annona squamosa) 又稱番荔枝,是隸屬於番荔枝科 (Annonaceae) 的小型喬木。釋迦原產於熱帶美洲,但如今已廣泛栽植於亞洲各國。在台灣,釋迦的栽植大量集中於台東縣,其年產值達20億,是台灣重要的經濟作物,另外台灣也有栽植釋迦與秘魯番荔枝雜交改良而來的鳳梨釋迦 (Annona × atemoya),是重要的外銷水果。不同於其他水果可藉由在地的昆蟲協助傳播花粉,由於釋迦缺乏有效的天然授粉昆蟲,栽植上一般需要依靠人工授粉。

不請自來的食花者「不期恩象鼻蟲」
2024年初,澳洲國立昆蟲館的象鼻蟲專家Rolf Oberprieler博士和越南植物保護研究所的Hang Thi Dao博士向我提到近期在越南發現一種未知的釋迦為害象鼻蟲,急需分類鑑定和研究,邀請我一同參與這項研究,同時也邀請了東京農業大學象鼻蟲專家小島弘昭教授一同加入研究團隊。我們與Hang Thi Dao博士討論之後得知,2023年8月,越南北部河南省的釋迦果園突然爆發出這種象鼻蟲,牠們大量集中於釋迦花瓣啃食,影響果實產生,你可能覺得為何不噴灑殺蟲劑呢?然而噴灑殺蟲劑卻會造成提前落果,不僅對環境產生傷害,也未能達到保護果實的目的。

經過我們的耐心解剖與比對,我們確認該象鼻蟲為象鼻蟲亞科中粗腿象鼻蟲族Ochyromerini的恩象鼻蟲屬(Endaeus)成員,並且是一個尚未被發現描述的全新物種,我們將其命名為「不期恩象鼻蟲Endaeus inexpectatus Hsiao & Kojima, 2025」,種小名為出乎意料、預期之外之意,表示這個物種突然危害釋迦的出乎意料。恩象鼻蟲屬體型嬌小,體長不到5毫米,廣泛分布於非洲、東亞與東南亞,已發現近100個物種,而近年東南亞的生物多樣性調查顯示,還有為數眾多的未描述種,是一個潛在具有超高物種多樣性的象鼻蟲屬別。

好蟲變壞蟲?從番荔枝授粉者搖身一變成為釋迦毀滅者
在鑑定出這種象鼻蟲為恩象鼻蟲屬成員後,我們感到非常驚訝,因為前人的研究不斷顯示恩象鼻蟲與其相似的擬恩象鼻蟲Endaenidius為番荔枝科植物Annonaceae的專一授粉者,這些番荔枝授粉象鼻蟲與番荔枝科的花有著育雛點共生授粉brood-site mutualism的關係──也就是說,番荔枝科的花提供象鼻蟲取食與產卵的食物資源,而作為回報,象鼻蟲協助這些植物傳播花粉。然而如今牠們卻開始危害釋迦,從一個堂堂正正的番荔枝科授粉好象鼻蟲變成壞象鼻蟲,這簡直太出乎意料了。

至於為何這種象鼻蟲突然變成害蟲則充滿了未解之謎,首先東南亞的釋迦栽植並非近期的事,早在2004年釋迦便已是越南的重要經濟果樹,為何直到前年才突然爆發本種的危害呢?由於本種的外形與其非洲的同屬物種相似,而我們美國農業部的同行亦表示曾於高空氣流中攔截到恩象鼻蟲,這些觀察顯示本種有可能不是越南原生物種而是外來種。但另外一方面,本土物種的可能性也難以排除,因為這個區域原本就是恩象鼻蟲分布區域,也長有多種天然番荔枝科植物,況且野外觀察也指出臨近森林的果園受危害更嚴重,這顯示象鼻蟲也可能是原本住在森林裡,但被釋迦強烈的花香吸引出,而非外來種,前人在婆羅洲的花香誘引陷阱調查也證實這類象鼻蟲對花香有強烈吸引力,佐證了這個猜想。
結 論
總而言之,有關於這種象鼻蟲的基礎生物學還有很多不明瞭的部分,有待相關學者未來一同協手揭秘,農業上的防治也是未來應著手研究的,根據目前的觀察,噴灑農藥會造成提前落果,而且這類象鼻蟲是番荔枝科植物的專一授粉者,大量噴灑廣效性農藥也對生態環境有害,或許可以利用其對花香的吸引性,開發相關氣味誘引陷阱。另外,從我們初步的空間分析來看,釋迦在亞洲的栽植區域與恩象鼻蟲屬的分布範圍一致,非常值得持續關注和調查,不然要是哪一天突然在亞洲各國開始危害,相信釋迦牟尼佛也救不了釋迦吧。

參考文獻
- Hsiao, Y., Kojima, H., Oberprieler, R. G., Dao, H.T. (2025) Endaeus inexpectatus sp. nov. (Coleoptera: Curculionidae: Curculioninae): a new potential pest of Annona squamosa in Vietnam. Annales Zoologici 75(1): 399-410, DOI: 10.3161/00034541ANZ2025.75.1.019
- Dao, Z. A., Romba, R., Jaloux, B., Haran, J., Ouédraogo, A., Gnankiné, O. (2023) Pollination syndrome of the African custard apple (Annona senegalensis Pers.) reveals reliance on specialized brood-site weevil pollinators in Annonacea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opical Insect Science, 43: 1411-1419, DOI: 10.1007/s42690-023-0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