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染病大流行到訊息大流行
疫情之中,我們要面對的不只是病毒的大流行,還有各式各樣難辨真假的訊息帶動輿論,影響公共衛生政策的制定與執行。
Read more疫情之中,我們要面對的不只是病毒的大流行,還有各式各樣難辨真假的訊息帶動輿論,影響公共衛生政策的制定與執行。
Read more疫情爆發後,AI如何幫助我們盡快適應,恢復「新常態」。
Read more2019年12月31日,PTT上首見COVID-19相關的貼文,引起時任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的警覺,經查證後認為可信度高,致信WHO提出警告,並在國內展開一系列的防疫措施。這一切都與資訊開放分享有關。
Read more年僅 35 歲就成為 Appier 首席科學家,同時在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擔任副教授的孫民,是橫跨學術界與商業界的頂尖AI人才,他擅長使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解釋艱澀複雜的技術,因緣際會師承AI界兩大專家的孫民,從 2007 年進入電腦視覺領域,又在 2012迎來深度學習的大爆發,就此改變了後來發展的方向。他試圖在研究的路上叩問 AI 發展的重要問題,也在 AI 商用落地的關鍵時刻,投身企業,為台灣第一家獨角獸新創打造更好的服務。一路走來始終站在趨勢的浪頭,孫民跟隨自己內心的聲音投入任何一項挑戰。
Read more了解「人類行為的背後到底在想什麼」的有趣主題,古研究員告訴我們,在人工智慧中,對於自然語言已經不再只是 「處理」 而是涉及到更進一步的 「理解」或是「推論」。當人工智慧能做到「懂」語言背後人類真正想要表達的想法,那麼反過來,我們可能也可以從人類的行為下手,從改變人類接受的資訊開始影響人類的想法。
Read more從小,媽媽陪伴她在想像的世界中徜徉,爸爸教導他女人可以勇敢表達自己的觀點,但論點要清楚。高中被選上儀隊的那天,所有人都為她篤定的拒絕感到匪夷所思,只有爸爸直接告訴教官,我女兒不要就是不要,沒有人可以強迫她。爸爸說那是一個人的自覺,是autonomy。這樣的家庭教育,養成了眾人認為反骨、看世界觀點異於他人的柯乃熒老師。
Read more作為科技人,高虹安在立院除了特別著重於各個公部門的科技發展,也更以科學的角度,從KPI、數據去檢視施政。將科技領域結合政治工作,從體制內以數據資料作出有效建言,達到實質改革,正是科技人可以在政界發揮影響力之處。
Read more走進「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會議室,就看見牆上掛著兩幅由AI人工智慧聽著音樂所畫出來的畫作,絢麗而奔放的抽象派藝術風格,搭配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溫文儒雅的談吐,一時之間很難想像,他是那位傳說中全台最大BBS站台PTT(批踢踢實業坊)的「創世神」。說起PTT,杜奕瑾老師總是有聊不完的回憶。
25年前,他在學校宿舍裡透過一台個人電腦和開放原始碼軟體架設了PTT站台,那時的他只是個台大資工系的大二學生。從創立PTT及參與網路社群營運,到赴美進入微軟,再回台創辦AI實驗室,會選擇走上科技這條路,跟他從小的家庭成長過程有很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