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AI與創造它的科學家們】關於AI我們需要知道的兩三事
從遠古到當代,人們對「人造智慧體」的嚮往,在中西方的神話和寓言中展露無遺,卻一直到二戰結束後,在眾多科學家的努力下,人工智慧(AI)相關理論才漸漸有了雛形。冷戰期間,美國基於對俄語即時翻譯的需要,使機器翻譯成為美國國防部的重點研究項目,從此開啟近代人工智慧發展的序幕,但發展過程並沒有科學家最初想像的順利,而是經歷了許多高低起伏,科學家們再也在每一次的瓶頸中不斷改良,讓人工智慧的演算法日趨精確。本次演講邀請到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陳宜欣副教授,為我們介紹人工智慧的發展史與創造人工智慧的科學家們,揭開人工智慧發展在二戰後所經歷的興盛與寒冬,也帶領我們思考人工智慧背後蘊藏的珍貴人文價值。
本月物理史

【物理史上的四月】 1932 年 4 月 14 日:柯克勞夫(John Cockcroft)和沃吞(Ernest Walton)分裂原子核
英國女小說家溫特森(Jeanette Winterson)在她 1997 年的小說《大一統理論的對稱》(Gut Symmetries,Symmetries of Grand Unified Theories)中說道:「在日本長崎和廣島原子彈的恐怖中隱藏著愛因斯坦 E=mc2 的美麗。」此方程式的確是熱核武器和核能的基本原則,它最先是一位英國物理學家柯克勞夫(John Cockcroft)和愛爾蘭物理學家沃吞(Ernest Walton)分別將原子核分裂,證實了愛因斯坦的理論。
探索基礎科學講座

【人物專訪】 研究醫療科技史的樂趣 :以歷史之眼探查醫學移轉的軌跡——專訪王秀雲教授
「我常在上課的時候跟同學說,你們現在上的是一門歷史課,但你們的老師其實以前很討厭歷史。」王秀雲說完笑了一下。現為成功大學醫學系人文暨社會醫學科教授兼主任的她,以前的興趣本來不是歷史而是生物。甚至在她大學畢業以前,從來沒有想過以後會朝歷史的方向發展,但現在卻每天沉浸在研究醫學及科學史的樂趣中。從歷史上同位素實驗車在韓國、臺灣和中南美洲進行推廣和教育的案例,其實不只可以看出「知識擴張」與冷戰脈絡的意義,也可以讓人從中領悟到,科學和醫學從西方到世界各地的歷程相當曲折,而不是理所當然的科技進步史。
編輯精選

史前河中鱷霸!澳洲馬來鱷類現蹤
古生物學家重新研究了一個封藏在博物館已久且看似破碎的鱷魚化石,並發現這件標本屬於一種全新的物種,茂烏納拉貢嘎瑪蘭度鱷(Gunggamarandu maunala)─它體長估算可達六至七公尺,不僅是澳洲有史以來最大的鱷類之一,也是馬來鱷類在澳洲的第一筆分布紀錄。
文字考古學|江柏毅專欄

解密甲骨文:發現、性質與文字特點
甲骨文是時任國子監祭酒的王懿榮在1899年意外發現的,並在二十世紀初為眾人所知。商王室貴族利用無形的神鬼來強化其王權統治性,舉凡國家大小事,在進行前都要預先向上天進行卜問,以獲得正確的行動指示。商人將占卜之事與驗證結果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即今日所見甲骨文,帶字甲骨即商代王室貴族用於占卜和記事的文書。今日的漢字正是由甲骨文一路演變而來,字形構造主要由「構形元素」和「字綴」兩部分組成,並可用六書標準進行簡單的分類。甲骨文構形是根據所欲表達的意義建構而來,可分為「表形」和「構形」模式,並具有一字多體的特點。
東北亞 遇見數學

【東算系列之二:日本侵略與明清爭霸後的中人算家慶善徵】
在東算系列的第一回,我們提到朝鮮的技術官僚階級稱為「中人」,許多數學從業人員都來自這個階級。本來中人算家主要的工作就是研讀宋、金、元帝國的算學經典,通過科舉考試之後,以數學專長擔任國家公務員。然而,16世紀末豐臣秀吉兩度派兵侵略朝鮮,加上17世紀前半朝鮮被捲入明清爭霸的戰火中,朝鮮生靈塗炭的狀況引發了朝鮮知識份子的反省,努力尋找建設國家的方法,間接地刺激數學的發展。
謝宇程專欄

校園政治,需要好機制【下】— 加州高教系統的啟示 (六)
大學不能是個各科系雜編而成的百貨公司(department store),而應該是一個能互補交流、能協力合作的團隊,要達到這樣的理想,就不能只靠各別有熱忱的老師單打獨鬥,需要學校成為一個有機的、有力的整體;而此前提,就是有效能的行政,以及受信任的領導。在上篇中,我們討論了無效的校園行政機制可能是什麼面貌、出現什麼問題。在這篇之中,我們終於要仔細剖析加州州立大學 (CSU) 系統的行政管理機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