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質說(1)——從古代鑄劍到現代科技不純之力
最近,總統賴清德以「鑄劍去雜」來比喻民主社會淬鍊的過程,引起了社會上廣泛的討論,從科學角度來看,雜質真的是壞東西嗎?本文從古代百鍊鋼的鑄劍工藝談起,帶領讀者一窺雜質如何精妙地強化材料、改變性質,甚至在現代科技扮演關鍵的角色,讓我們一起揭開雜質背後的物理真相,看它如何在科技世界中「點石成金」。
撰文|黃鼎鈞
最近,總統賴清德公開演說中提到:「這八成民意要透過一次又一次的選舉罷免、一張又一張的選票,像打鐵鑄劍一般,一錘又一錘,千錘百鍊百鍊成鋼,打掉雜質,淬煉出捍衛主權守護民主鋼鐵般的意志。」這一個政治上的雜質說引起台灣社會廣泛的討論,不過,今天我們不談政治,而是要以科學的角度來探討物質世界的雜質。「去掉雜質」這樣的說法在直覺上很合理,因為我們總認為「純淨」才是好東西,而「雜質」總是與「骯髒」、「劣質」連結在一起,不過,在物質世界中卻不總是如此,甚至雜質的存在成為了強化物質的關鍵。

為何鑄劍要求去除雜質?
古代鑄劍的主要材料是鋼鐵,所謂「鋼」,其實是鐵中摻入了少量碳(通常在0.2%到2%左右)的合金,這一點碳,雖然在成分上可以說是「雜質」,卻是讓純鐵變得可硬可柔、可斷可韌的關鍵元素,若鐵中碳含量太高,鋼會變得太硬而脆;碳含量太低,鋼則軟而無力。這就是為什麼「去除雜質」的煉鋼技術,其實目標不是讓鋼「純」到只剩鐵原子,而是精準控制雜質的比例與型態,因此鑄造利刃可以說是一個工藝。中國古代的「百鍊鋼」,講的其實就是這種「控制雜質」的工藝,鍛造者透過不斷折疊敲打,把碳含量過高的鑄鐵與純鐵反覆混合,最終達到一種理想的中庸比例;同時,這樣的鍛打也能逐漸排除其他有害的非金屬雜質,例如硫與磷,這些元素若殘留在鋼中會破壞晶粒邊界,使鋼材更容易脆裂。因此,精確來說,鑄劍的過程是去除有害的雜質、保留必要的雜質,讓一切的雜質恰到好處,使其成為真正的神兵利器。
雜質如何點石成金
這不只是傳統工藝,在現代材料科學中,更是一門精密的物理學。在固態物理的語言中,所謂「雜質」,可以是金屬晶格中的外來原子或缺陷。從機械性質來看,這些看似「錯誤」的東西,其實恰恰是讓材料變強的重要來源。例如:當鋼中摻入如鉻 (Cr)、鎳 (Ni) 等元素時,這些外來原子會擠進鐵原子本來整齊排列的晶格之中,就像一個體型特別大的球擠進一堆乒乓球堆裡,會撐開周圍的空間,造成周圍原子的應力變化——這種變化在物理上稱為「局部的彈性場」——這樣的應力會讓晶體內部的「位錯」(類似晶格滑動的缺陷)移動變得困難,從而讓鋼的塑性變差、硬度變高,換句話說,就是讓鋼更硬、更不容易被刮傷或變形。
以稀磁性半導體為例,科學家們發現,即使是將極少量(通常不到1%)的鉑金 (Pt) 這類原本不具磁性的金屬原子摻入到半導體材料中,也可能改變材料內部電子的排列與互動方式,這些摻雜原子會改變電子的自旋排列,使整體材料出現類似鐵的磁性(即鐵磁性)。就好像原本是一群毫無方向感的人走在路上,但加入幾位領頭者後,大家開始往同一方向前進。這種「引導」效應來自摻雜原子所造成的局部磁矩與電子交互作用,這也是磁性半導體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發現。這些例子告訴我們,適量、適當的雜質,其實是賦予材料特殊性能的「調味料」,完全的純淨反而會讓金屬變得過於軟弱,失去應對外界衝擊與壓力的能力。

關於科學上的雜質說,我們在下一篇文章,將從固態物理的角度出發,探討雜質對於半導體工業發展的重要性。因為雜質的存在,能讓透明的材料發光、非磁的材料有磁性,甚至讓絕緣體變超導。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原子變動,實則是打造現代科技世界的無名英雄,讓我們一探究竟,雜質如何顛覆我們對「純淨」與「不純」的直覺認知。
參考文獻
- Deepeeka Exports Pvt Ltd. (2024). The Art of Sword Making: Crafting Steel into History. Deepeeka.
- Park, J. S., Rajan, K., & Ramesh, R. (2020). High‐carbon steel and ancient sword‐making as observed in a double‐edged sword from an Iron Age megalithic burial in Tamil Nadu, India. Archaeometry, 62(1), 68-80.
- Bhadeshia, H. K. D. H., & Honeycombe, R. W. K. (2017). Steels: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Butterworth-Heinemann.
- Cahn, R. W., & Haasen, P. (Eds.). (1996). Physical metallurgy (Vol. 1). Elsevier.
- Xu, J., Wu, H. C., Zhu, C., Ehrlich, A., Shaw, L., Nikolka, M., ... & Bao, Z. (2019). Multi-scale ordering in highly stretchable polymer semiconducting films. Nature materials, 18(6), 594-601.
- YUWEI, M. (2011). Room Tepmeaterature Ferromagnetism in ZnO Based Magnetic Semiconductors and Carbon Related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