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治療的ADHD可能增加罹患COVID-19的風險嗎?

與疫情共存的近兩年以來,人們有許多生活習慣被迫改變,許多防疫措施成為生活的日常。雖然,戴口罩或許是最為普及的措施之一,但有許多人在疫情之始,曾因為感到悶熱,或是不習慣而抗拒戴上口罩。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人則是已習慣戴著口罩的日常。論及年齡,直至今日,我們偶爾可以看見路上的孩童,因為覺得敏感、不適,而不願意持續戴著口罩。那麼,這些防疫措施的品質,或者其他更多的社會、心理健康因子,有可能成為確診COVID-19的風險嗎?

Read more

COVID-19引起的嗅覺及味覺異常

COVID-19患者經常表現出嗅覺和味覺異常,在早期出現的症狀時,似乎在新冠病毒感染發生時要比在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更常見,而且在某些情況下,呼吸道症狀緩解後,嗅覺和味覺異常可能還會持續很長時間,目前的證據顯示可能是感染、發炎及隨後黏膜上非神經元細胞的功能障礙,導致了嗅覺感覺神經元和味蕾功能喪失。在這篇文章,我們討論了嗅覺及味覺異常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和COVID-19 引起患者味覺異常的定量分析結果。

Read more

疫情時代下失眠困擾的介入-dCBT-I的保護效果

在床上躺了好一陣子翻來覆去卻睡不著覺;睡了一陣子又醒來,並持續這個循環好幾次;眼睛睜開時,手機的鬧鐘卻根本還沒響。從小到大,大多數的人,包含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或多或少都遇過失眠的經驗,無論是遭遇壓力事件,或是苦於短期的生活壓力,因此,對文章開頭的經驗可能並不會感到陌生。但你知道,在疫情時代下,當面臨慢性失眠時,除了服用助眠、安眠藥物,或是與臨床心理師進行一對一或團體治療之外,透過數位方式的介入也能達到自助,甚至是保護的效果嗎?

Read more

什麼是「免疫橋接」?根據免疫橋接數據可以預測第三期臨床試驗的結果嗎?

完成藥物開發的全部臨床三期試驗須耗費大量人力、物資及經費,還需要大量志願受試者參與試驗,往往需時甚久。在缺乏完整臨床試驗及保護力數據的情況下,免疫橋接(immunobridging)是一種能夠分析及推斷疫苗保護作用的方法,透過將疫苗的免疫原性轉化為保護作用,可以得知免疫原性與在適合動物模型中試驗結果之間的關係。在本文,我們將引領讀者認識免疫橋接及如何藉以推測疫苗保護力,並探索根據免疫橋接數據是否足以預測第三期臨床試驗的結果。

Read more

滑臉書、IG可能會讓我們在三級警戒時好過一些嗎?

距離解除三級警戒已經一陣子,然而人們的生活似乎已和過去有許多不同之處。除了強化衛生習慣,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似乎也不得不因為防疫而變得遙遠。所幸在這個時代,我們還可以透過社群軟體進行人際交流。那麼,回顧過去長達三個月的緊繃時光,你還記得當時自己的心理狀態是怎麼樣的嗎?而你又是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幫助自己度過這段時光呢?

Read more

什麼是「突破性感染」?變種病毒有多大的威脅呢?

新冠肺炎病毒(SARS-CoV-2)突變速度驚人,造成多種變種病毒生成,成為所謂突破性感染的主因,並引起全球另一波疫情,而且有些變種病毒已被證實可抑制核准疫苗與治療方法的有效性,對現行的 COVID-19的預防及治療策略形成嚴峻的挑戰。在本文,我們將引領讀者了解突破性感染、認識變種病毒及其威脅性,並探索因應之道。

Read more

莫奈拉韋(Molnupiravir):COVID-19 治療及預防的新希望?

隨著各國醫療體系因COVID-19大流行逐漸無法負荷,為防止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 2 (SARS-CoV-2) 的持續傳播及COVID-19惡化為嚴重疾病,開發易於分發及可對抗病毒變異種的口服藥物刻不容緩。我們在本文將引領讀者認識抗COVID-19的新型口服藥物莫奈拉韋(Molnupiravir),並探索其研發試驗現況及應用潛力。

Read more

盤點COVID-19疫苗的製造技術

自COVID-19疫情在全球爆發大流行後,接種疫苗已成為防疫的最關鍵有效的方法。疫苗的研發、製作及試驗屬於尖端生物科技,全世界只有少數國家有能力執行並完成。在此世界各國競相研製及引進疫苗之際,已有部分疫苗獲得或即將獲得WHO批准或大多數國家的緊急使用授權,我們在本文將探索並比較這些COVID-19疫苗的製造技術。

Read more

COVID-19後疫情時代發展的新式防疫科技

COVID-19在全球大流行,世界各國為因應管控疫情之需要而發展自動監測系統、遠距上班、遠距教學及零接觸式醫療器材。台灣要妥善應對疫情的挑戰,在預防上須首重阻絕感染源於境外,在研發上應將焦點放在發展新式防疫科技。如何使得這些新科技能更加精進而適合實際使用應是當務之急。

Read more

COVID-19疫苗過敏的觀點剖析

就目前COVID-19上市疫苗所使用的內容物或賦形劑,我們針對輝瑞與德國生技公司開發的Pfizer-BioNTech疫苗、美國Moderna疫苗以及牛津大學的AZ疫苗可能產生的過敏等副作用來加以介紹,對疫苗的深入認識可以增加民眾對疫苗施打的信心,並排除對於疫苗的恐懼與迷思,因為疫苗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從以色列全面性接種輝瑞Pfizer-BioNTech疫苗後的抗疫成效獲得驗證。

Read more

歐美COVID-19疫苗的最新發展

嚴重的急性呼吸系統症候群冠狀病毒2(SARS-CoV-2)造成的冠狀病毒感染症2019(Covid-19),在近2年的全球大流行中已感染了數千萬人,並造成超過兩百萬人死亡,所以安全且有效的疫苗顯得迫切需要。最近一年多來世界各國競相研發疫苗,目前歐美國家已開發成功並實際用於接種的疫苗主要有輝瑞疫苗、莫德納疫苗及牛津疫苗三種。我們在本文將簡介這三種疫苗的臨床試驗,並對其研發過程、效力(保護力)及安全性進行探討及比較。

Read more

新冠疫情下,美國學子們的困境

當新型冠狀橫掃全球,台灣成為世界上少數仍維持著『正常』生活的地方。學生還能正常上下學,研究工作、團體討論仍持續進行。但在其他的國家,政府為了防止疫情擴散,並保護人民,紛紛關閉學校,採取社交隔離手段。在疫情的影響下,美國的大專院校學生們受到了怎樣的衝擊?

Read more

風暴過後,我們的心依然一如既往嗎?

COVID-19是冠狀病毒的一種,除了典型的生理症狀,造成的心理疾病影響也是學者重視的層面之一。2020年年中,來自義大利的精神疾病與生物心理學專家Mario Gennaro Mazza與一眾義大利學者,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中的研究,便試圖了解COVID-19確診患者在一個月後的整體精神狀況,以及有無其他可參考的風險指標。

Read more

【關於 COVID-19 的這大半年】免疫系統?也不是省油的燈!

英國倫敦 The Francis Crick Institute 與 Guy’s and St Thomas’ NHS Foundation Trust 研究機構,在 Adrian Hayday 博士與 Manu Shankar-Hari 主導下,希望能夠藉著免疫學研究與臨床前線的聯手合作,對 SARS-CoV-2 相關的免疫反應,好好檢視一番。COVID-19 的症狀因人而異,而且個體之間差異很大,再加上族群、年紀、性別、還有個體原本的健康狀況都可能對病情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考量於此,研究團隊在研究設計上,決定把研究目標定在找出免疫系統的作戰「主軸」。這是什麼意思呢?

Read more

【關於 COVID-19 的這大半年】SARS-CoV-2 的拗「毒」絕活

目前,對於 SARS-CoV-2 的感染策略,我們也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一言以蔽之,SARS-CoV-2 所挑上的下手對象,是宿主細胞表面的第二型血管收縮素轉換酶(ACE2)蛋白質。而綜觀人類呼吸系統邊上排排站哨的細胞群,不少細胞表面都表現了ACE2 蛋白質。像是纖毛狀鼻腔黏膜上皮細胞,就表現了滿滿的 ACE2 蛋白質。除此之外,雖然表現量不及鼻腔黏膜上皮細胞,但纖毛狀枝氣管上皮細胞、還有第二型肺泡細胞上,也都能夠找到 ACE2 蛋白質的蹤跡。主挑 ACE2 蛋白質下手的 SARS-CoV-2,似乎也就不難推斷,其屬性算是呼吸道病毒。

小偷有撬鎖之絕,而 SARS-CoV-2 撬開 ACE2 的絕活,就在病毒表面的棘狀蛋白(spike protein)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