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史沙龍】聽豬說故事:豬教我的事

本次科學史沙龍講座中,國立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朱有田教授帶領聽眾深入探討了豬的品種與多樣性,並藉由多項案例與研究資料,說明動物在馴化過程中的變遷與重要性。朱教授不僅分析了工業化對養豬業的影響,也探討了基因多樣性與品種選擇對現代豬隻的重要性。隨著馴化與科技的進步,許多豬品種的特性逐漸改變,但著重特定品種的養殖,也伴隨某些本土品種或基因多樣性的喪失。在這場演講中,朱教授以其專業的角度,向聽眾呈現了豬隻品種的豐富多樣性,並深入討論了人類如何在馴化的過程中,塑造了這些動物的形態與功能,從而促進了養豬業的發展。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氣感應與傳統風水文化

人類自環境中取得能源,加以利用累積成文明,文明和歷史則反映了人和環境的互動關係。傳統的風水在當代意義討論中,也可以從空間、地方、環境與人的關係切入,不論是人類所處的自然空間中,或人、建築與環境彼此之間的空間配置,都影響人類觀看世界的角度。本次科學史沙龍邀請到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邱博舜名譽教授,以耳目一新的「傳統風水」主題,討論這個文化現象從何而起,又在當代生活中,遺留下了哪些痕跡。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肥料的歷史&肥料學

2024年由臺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主辦的科學史沙龍能源與歷史系列講座中,主題為「肥料的歷史與肥料學」。這場講座由國立臺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學程的廖昱凱助理教授主持,並分別邀請臺大歷史系呂紹理教授和臺大農化系鍾仁賜名譽教授兩位講者為聽眾帶來精彩的演講。這場講座以肥料為主題,從肥料歷史與肥料科學兩個方面看人類文明中的肥料資源。這次講座的主題結合了科學與歷史的觀點,期待不同的見解和討論,可以擦出精彩的互動與火花。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石油&石化產業

思考能源議題是跨領域的問題,討論現在能源議題尤其需要回顧過去歷史的發展。科學史沙龍的講座中,充滿相當多精彩的能源發展故事,而許多通往未來科技的路徑,就隱藏在無數的故事當中。本次演講以石油、石化產業為題,邀請到擁有豐富業界和學界經驗的吳榮章教授與洪紹洋教授,藉由分享過往的故事和石化工業的專業,讓聽眾思索如何看待臺灣過去的歷史與未來發展。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都市與能源&生質能源

人類的各種活動離不開「能源」,而能源的生產與消費則和世界經濟息息相關。在全球氣候變遷的威脅下,創造低碳排的能源將是全球未來趨勢,2050淨零轉型亦成為國際共識。為了從不同角度理解能源與人類的關聯性,本期科學史沙龍講座分別邀請侯嘉星副教授與吳耿東副教授,從老虎灶歷史與生質能源發展面向,討論過去經驗帶給今日人類的啟示。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2024科學史沙龍——摸燈源史能

今年的科學史系列活動「摸燈源史能」,將分享人類運用自然能源的歷史!透過自然科學與人文歷史雙視角的跨域對談,探索各種自然能源背後的科學祕密,同時談一談這些能源被人們利用的故事與演進,在交流中碰撞出精彩的知識火花!本期科學史沙龍,由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洪廣冀副教授、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呂紹理教授,及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劉龍心教授擔任策劃顧問,規劃豐富又充實的9場系列講座。歡迎免費參加,一起來聊聊能源、科學和歷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