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大學教授】信心和勇氣能帶你走得更遠|臺大昆蟲系林柏安老師助理教授(下)

分享至

春去秋來,你我如初
臺大昆蟲系 林柏安 助理教授|來源:教授提供

採訪、撰文|孫正涵、韓喬融

審訂|林柏安

和學生的相處之道——我希望被怎麼對待,我就怎麼對學生

在美國和瑞士的研究經驗中,雖然曾經歷了一些文化衝擊,但這些經驗也使他在教學和與學生相處的方式上有了新的體悟。在探索新領域並進行研究的過程中,討論和思辨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並提出建設性建議變得至關重要。即使在指導老師和自己在權力地位上存在不平等,然而,在溝通以及意見的表達中,他們是平等的,可以直接地表達自己的看法。他深信,透過即時的意見交流,才能改進自身或研究上的不足,進而不斷進步。

因此,柏安老師將這樣的溝通習慣帶回臺灣。他鼓勵學生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希望因為教授的身分而讓學生不敢說出真心話。他深信,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就像一面鏡子:如果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就應該先給予他人同樣的尊重和理解,這樣才能開啟一個積極正向的互動循環。同時,他也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去嘗試,希望他們能透過這樣的過程逐步建立信心,並培養獨立進行研究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他喜歡在課程中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探索新的知識和未知領域,而非僅僅灌輸知識。他期望透過這樣的方式,激勵學生積極探索自己的興趣和新的學術領域。

此外,柏安老師也坦言,自從回到臺大任教以來,最大的快樂和動力來源便是學生們。他見證著他們的成長,他們的喜悅,新的研究成果,以及他們在學術探索中帶來的新的發現,這一切都令他感到雀躍不已,並對目前的狀況感到非常滿足。

 

學術和生活的平衡——找到每件事情對於自己的意義

自從任教以來,實驗室已穩定運行,一切事務都順利地進行中。

對於學術研究,柏安老師期許自己可以繼續探索關於植物和昆蟲有關的所有新知。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導致的作物種植逆境或蟲害問題,以往可能會依賴農藥作為解決方案的首選,雖然農藥可以立即見效,但卻經常引發抗藥性等更複雜的後遺症。面對氣候變遷,最長遠有效的應對策略,需要依賴植物與昆蟲互動的生態知識,並結合智慧農業來調節害蟲的發生動態。這種方法雖然無法像農藥一樣迅速見效,但由於涉及複雜的生態網絡,因此能更環境友善且平衡地改善作物栽培的困境,而這些知識正是柏安老師的研究室在積極探討的議題。另外,他希望能夠持續精進,成為學生們會嚮往成為的標竿,並且在未來有朝一日可以成為這個領域的世界權威。

除了學術研究和教學之外,對於許多學術研究者而言,非常容易因為研究上的實驗安排或是進度壓力,而犧牲掉其他的休閒娛樂和個人生活。如何取得工作和生活上的平衡,對於學術研究者而言,一直以來都是困難的問題。柏安老師表示,他幸運地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已妥善地取得了平衡,並沒有感到太大的困難。他平時的紓壓方式包括打排球、照顧動植物,以及與家人朋友聚餐與聊天等。

或許有些人認為真正的放鬆需要外出旅行或嘗試新事物,但對他而言,與重要的家人和朋友相聚,不論在哪裡,都是他最能放鬆和充電的療癒時刻。他認為,重要的不是去哪個地點旅行或做什麼新的嘗試,而是和誰一同度過這些寶貴的時光。

不論是研究還是在生活之中,或許都可以嘗試釐清每件事情對於自己的意義。當自己賦予了這些事情新的意義之後,原本既有的思考框架和價值觀也會隨之改變,進而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

 

期盼你我都能莫忘初衷

最後,柏安老師想要和大家分享一段他時常勉勵自己的話:「春去秋來,你我如初。」身為一個從小就喜歡昆蟲並立志成為昆蟲學家的人,在臺灣社會的氛圍之下,常常會遭受到許多異樣的眼光。面對這些挑戰,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堅定的決心。當時,想以能力證明自己的價值。現在實現了這個夢想,希望自己能永遠記得最初的使命與初衷。在面對臺灣學術界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世代時,一定有需要適應的地方。希望自己不要忘記以前是怎麼想的,也不要因為外在環境的影響而改變初心。

 


本篇文章開放提問留言,歡迎有興趣的朋朋留下你的問題。備註:科教中心CASE報科學保有審閱問題的權力。

 


✨延伸閱讀:《【開箱大學教授】信心和勇氣能帶你走得更遠|臺大昆蟲系林柏安老師助理教授(上)

(Visited 122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