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大學教授】信心和勇氣能帶你走得更遠|臺大昆蟲系林柏安老師助理教授

走進林柏安老師的研究室,便會看到滿滿且繽紛地各種植物,既療癒又文青的實驗室風格讓人耳目一新且印象深刻。聽著老師分享植物和昆蟲之間交互作用的各種故事,以及這些知識在因應氣候變遷中的應用潛力,著實振奮人心。他從小就立志在臺大昆蟲系任教,現今如願以償,並期許自己能夠「春去秋來,你我如初」,希望永保這份信念,持續守護他所熱愛的昆蟲學研究領域。

Read more

用石墨稀接住大象?來認識描述石墨稀斷裂的理論模型!

石墨稀,被譽為「奇蹟材料」不僅擁有優異的導電與導熱性,也擁有極為優異的機械強度,理想的石墨稀在承受巨大外力的時候幾乎不會變形,因此《科學美國》(SCIENTIFIC AMERICA)的報導曾這樣描述:單層的石墨稀可以撐起一頭大象,然而,這樣完美的石墨稀並不容易取得,因此,科學家開始轉向探討石墨稀的斷裂機制,並找到背後的斷裂模型Griffith 理論,藉由此模型,我們可以了解,在不同裂縫存在的情況下,石墨稀的耐受極限為何,如此有望能開始將石墨稀落實在電子工程之中。

Read more

被眾人忽略的潛在食物資源——常見菊科雜草紫背草作為入侵性秋行軍蟲的替代性寄主植物

害蟲是對經濟作物如糧食和蔬果有重大危害,造成人類經濟損失和糧食安全的昆蟲,也因此農業昆蟲學者們焚膏繼晷地專研著害蟲們對作物的危害和防治手段。然而一些害蟲種類擁有極高的食性範圍,即使在作物收割之後,仍有能力利用田間雜草中的寄主植物來繼續完成生活史,等待下一輪的作物栽植,這便是「替代性寄主」概念,但由於雜草的種類極多且辨識不易,這部分研究相對較少。秋行軍蟲原產於熱帶美洲,是危害水稻、甘蔗、玉米及多種蔬菜的大害蟲,其自2019年起入侵台灣並造成危害。在蕭昀博士等人近期發表於日本應用動物昆蟲學會的會刊「Applied Entomology and Zoology」的研究中,他們從飼養實驗和空間分布的角度證實泛熱帶區域常見的菊科雜草紫背草(Emilia sonchifolia var. javanica)可作為秋行軍蟲的寄主植物,因此是潛在的替代性食物資源,值得未來持續關注。

Read more

愛因斯坦道歉了?一探理工天才的感情世界(二)

愛因斯坦,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因其卓越的科學貢獻而為人熟知,但在這些光輝成就的背後,他也曾經對於一些事情感到後悔,像是,他曾將宇宙常數引入廣義相對論,後來卻稱這為「一生中最大的錯誤」;他促成了曼哈頓計劃的啟動,但對於核武器造成的傷亡感到內疚;他也曾與納粹支持者菲利普.萊納德有著口角衝突。愛因斯坦雖然是科學天才,但也有著深刻人性的掙扎與反思,這些思考至今仍對我們有所啟示,使我們知道該以什麼態度來看待科學發展。

Read more

宋代已有活字,為何《四庫》還用手抄?(下)

中國的活字比歐洲早出現3-4世紀,但歐洲的活字書籍印刷量與豐富度都顯著超越。關鍵之一在於中文活字排版的成本,比歐洲的拼音文字明顯不利。中文印刷因而捨棄高昂的活字,選擇低成本的雕版。但若是族譜、喜喪帖這類格式固定的印刷品,就會選用活字。從供給面看,雕版成本比歐洲活字高,但這並不是書籍總印刷量不及歐洲的主因。歐洲文化與文字的多元性、各種版本《聖經》的普及、新大陸發現後的世界觀擴展,從需求面帶動了印刷業的興盛。

Read more

【開箱大學教授】求新求變的服務教學精神|內華達州立大學心理學與諮商系Corey Fernandez助理教授

Corey老師非常熱衷於教學,從她博士畢業後選擇成為綜合性大學任職就可看出,她絕對不是渴望將自己關入象牙塔中,追求自我在研究上有巨大成就的教授,而是成為以教學與服務為自己最重要任務的教育家。她將超過9成的時間與精力皆花費在教學與服務上,對於教學現場不斷更新的動態變化,也有著細微的觀察與體悟。而她所進行的研究,也大多數與教育有關,當她發現對於教育改革的科學研究相當稀少,便積極應用自己的教學熱情與心理學和科學的專業,以自身教學現場進行實驗,希望透過這樣的數據觀察,瞭解不同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完整看完Corey老師的專訪,不得不深深敬佩她對於教育的奉獻精神,以及她為學生學習所做的堅持和努力。

Read more

宋代已有活字,為何《四庫》還用手抄?(上)

中國的活字比歐洲早出現3-4世紀,但歐洲的活字書籍印刷量與豐富度都顯著超越。關鍵之一在於中文活字排版的成本,比歐洲的拼音文字明顯不利。中文印刷因而捨棄高昂的活字,選擇低成本的雕版。但若是族譜、喜喪帖這類格式固定的印刷品,就會選用活字。從供給面看,雕版成本比歐洲活字高,但這並不是書籍總印刷量不及歐洲的主因。歐洲文化與文字的多元性、各種版本《聖經》的普及、新大陸發現後的世界觀擴展,從需求面帶動了印刷業的興盛。

Read more

【開箱大學教授】不畏改變走向夢想之路|愛荷華大學心理與大腦科學系江界峰助理教授(下)

許多人或許會把大學教授的職責與「研究」綑綁在一起,但身為「教」「授」,為學生授業解惑當然也是非常重要的職責所在。此外,教授實驗室並非專業研發單位,包含資金籌措、資源分配、實驗室營運等行政作業,自然也是教授本身必須思考與承擔的重擔。江界峰提醒有志有向教授職業的學子們,必須好好思考自己渴望投入這項工作的原因為何,如果純粹只是喜歡研究,那或許就必須考慮,像這樣僅有一半的時間可親自進行研究的工作自己是否能夠接受。此外,江教授也分享了自己經營實驗室的原則與理念,就是必須建立合作氛圍,信任彼此,在遇到問題時及早提出,而非掩蓋問題,才能更快速地解決問題。

Read more

愛因斯坦道歉了?一探理工天才的感情世界(一)

2017年,國家地理頻道推出電視影集《世紀天才》,首季聚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1879-1955) 的生平,透過現代影視的技術,將愛因斯坦的生平描繪出來。這部片迅速成為科學愛好者必看的節目,其中最讓人熱議的便是愛因斯坦的感情世界,他曾經有過兩段婚姻,且還有多次的婚外情,讓我們透過他的兩段婚姻來一探他的感情世界,使我們能更立體地認識這一位科學巨擘。

Read more

家中的生物上千種?來自疫情期間的居家生物普查

疫情期間,一個澳洲研究團隊於布里斯本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居家生物普查,並在期間記錄到1,168種生物,研究依據發現物種的時間建立物種累積曲線,也在研究期間發現了不曾收錄於澳洲生物資料庫的觀察紀錄。研究結果顯示約87%的物種為原生種,顯示絕大多數物種存在於都市,並非完全來自人類的影響。這份研究不僅提供了布里斯本都市完整的生態調查紀錄,也顯示都市生態有更多值得深入探討和研究的議題。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2024科學史沙龍——摸燈源史能

今年的科學史系列活動「摸燈源史能」,將分享人類運用自然能源的歷史!透過自然科學與人文歷史雙視角的跨域對談,探索各種自然能源背後的科學祕密,同時談一談這些能源被人們利用的故事與演進,在交流中碰撞出精彩的知識火花!本期科學史沙龍,由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洪廣冀副教授、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呂紹理教授,及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劉龍心教授擔任策劃顧問,規劃豐富又充實的9場系列講座。歡迎免費參加,一起來聊聊能源、科學和歷史。

Read more

【開箱大學教授】不畏改變走向夢想之路|愛荷華大學心理與大腦科學系江界峰助理教授(上)

江界峰教授為現任愛荷華大學心理與大腦科學系助理教授,但他在成為心理學家之前,專業領域可是電腦科學。其實在他小時候,自己的夢想就是成為工程師,而他也一直為了這個夢想努力著。但在第一次申請美國博士失敗後,他開始思考自己讀電腦科學的目標是什麼,這也成為了他走向心理科學領域的轉捩點。他以自身如何改變道路為例,鼓勵有同樣煩惱的人不要畏懼改變,如果有某見熱愛的事情,可以給自己設下一個期限,並在期限之內專注努力,如果因此達成目標當然很好,就算未能如願也不會有遺憾,畢竟自己已經盡力而為。

Read more

全新物質型態:時間晶體

我們所認知的物質多是由原子隨著空間規則排列形成的晶體,2012年時,諾貝爾物理獎得主Frank Wilczek提出一種猜想:「物質能不能隨著時間排列而非空間?」這樣的假想物質被稱為時間晶體。直到2024年7月,奧地利和中國的科學家首次製作出時間晶體,此研究利用奈米光束激發銣原子形成Rydberg態,觀察到電子之間的強交互作用導致週期性地振盪,此研究證實了時間晶體的存在,且時間晶體對外擾動具有更強的抵禦力,能延長量子狀態的壽命助於量子科技的發展,不僅如此,時間晶體的出現還能提供全新的視野使我們一窺大自然隨時間演進成有序系統的奧祕。

Read more

挑戰糧食不安全問題——世界糧食計劃署的H2Grow計畫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的目標之一,是創造零飢餓的世界。具體來說,要如何做到呢?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 (World Food Programme, WFP),在一百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展開行動,透過數位創新尋找、支持和推廣具有高度潛力,改善全球飢餓問題的解方。本篇文章將帶你了解WFP的各國農業、跨領域專家們,如何透過H2Grow計畫和低科技技術,在環境條件不佳、受氣候變遷衝擊的阿爾及利亞撒哈拉沙漠及非洲尚比亞,為面臨糧食不安全問題的人們帶來因地制宜的客製化創新解方。

Read more

七夕的星座故事(1)——從劇情片、愛情片、再到科幻片

七夕的傳說在華人地區廣為流傳,更是情人的代表節日。七夕的故事最早其實是在反映當時的暴政,慢慢變成了愛情故事。後來又與民間傳說結合,增添了神話的色彩。在過去有許多七夕的相關典籍,是現代網路上也有許多網站的資料來源,然而這些來源有時候卻有些奇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