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AI與人共生的那一天】AI與意識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 (AI) 的飛速發展,關於AI是否具備意識的討論日益熱烈。這個議題不僅是科學與技術的挑戰,更是一場深刻的哲學與倫理思辨。鄭士康教授從多層本體論和突現論的角度切入,探討意識的來源與本質,而葉素玲教授則從人腦意識測量與圖靈測試等實驗,來檢視AI與人類意識的異同,闡述意識的定義,以及,AI是否擁有意識的進一步剖析。
編輯精選

【探索34】水泡與腳印:人類行走於地球的歷程
數百萬年來,人類在地球這塊土地上,留下了無數深淺不一的「腳印」。從最早的微小足跡,到無遠弗屆的城市文明印記。這些腳印,成就了我們的歷史,也證明了人類物種的巨大影響力。然而,當這段漫長的旅程發生資源耗竭、氣候變遷、生態失衡……這些潛藏在旅途中劇烈疼痛的「水泡」,是否是我們過度使力的證明?我們是否該停下來檢視?
探索基礎科學講座

【探索34】水泡與腳印:人類行走於地球的歷程
數百萬年來,人類在地球這塊土地上,留下了無數深淺不一的「腳印」。從最早的微小足跡,到無遠弗屆的城市文明印記。這些腳印,成就了我們的歷史,也證明了人類物種的巨大影響力。然而,當這段漫長的旅程發生資源耗竭、氣候變遷、生態失衡……這些潛藏在旅途中劇烈疼痛的「水泡」,是否是我們過度使力的證明?我們是否該停下來檢視?
AI 報你知

【AI與人共生的那一天】AI與意識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 (AI) 的飛速發展,關於AI是否具備意識的討論日益熱烈。這個議題不僅是科學與技術的挑戰,更是一場深刻的哲學與倫理思辨。鄭士康教授從多層本體論和突現論的角度切入,探討意識的來源與本質,而葉素玲教授則從人腦意識測量與圖靈測試等實驗,來檢視AI與人類意識的異同,闡述意識的定義,以及,AI是否擁有意識的進一步剖析。
阿涵講古

吃魚還是吃鯨魚?揭開虎鯨與偽虎鯨捕食行為的演化謎題
2022 年一篇刊載於《Current Biology》的研究文章,介紹一個來自希臘羅德島的更新世新屬新種偽虎鯨類化石紀錄:Rododelphis stamatiadisi 。化石標本保存相當完整,還保留了 Rododelphis stamatiadisi 的最後一餐證據,加上化石牙齒的形態證實該化石是以魚類為食的早期偽虎鯨類,與現在的偽虎鯨的食性截然不同!不僅如此,作者更進一步比對另一件虎鯨類化石、現生的虎鯨與偽虎鯨標本,進行形質與親緣關係分析,推敲出現在的虎鯨與偽虎鯨會捕食哺乳類(其他鯨豚)的特殊食性,其實是很近代才演化出來的行為。
開箱大學教授

醉心於野生動物的保育學家|臺大昆蟲系曾惠芸副教授(下)
惠芸老師博士畢業後,在因緣際會下來到臺大昆蟲系任教,這突然的身分轉變完全不在她的意料之內,雖然讓她花費了不少心力來學習「面對學生的狀況」,但這也是她最大的收穫。惠芸老師的專訪下集,她將談到對於學生教育的理念;為什麼近年來,將研究重心轉移到都市化的影響;她開設保育相關課程的心路歷程;身為要出野外的女性科學家,對於性別問題的看法;以及對於科學與社會的關係等。
漢字考古學

甲骨文的「馬」字、商代晚期的馬以及中國家馬的起源(下)
殷墟是中國目前有家馬存在年代最早的遺址,中國家馬的起源問題便是殷墟出土家馬的來源問題。學界主流意見認為商代先民獨立馴化野馬的可能性極低,中國家馬的起源既有外來傳入也有本地馴化因素,起源歷程可能是最早源自於歐亞草原的家馬和馴馬技術自西向東傳入東亞,東亞先民繼而掌握馴馬技術後馴化本地野馬。甲骨文的「馬」也指一種機動性極高的常備軍,可能是以騎射為主要攻擊手段的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