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於野生動物的保育學家|臺大昆蟲系曾惠芸副教授(下)
惠芸老師博士畢業後,在因緣際會下來到臺大昆蟲系任教,這突然的身分轉變完全不在她的意料之內,雖然讓她花費了不少心力來學習「面對學生的狀況」,但這也是她最大的收穫。惠芸老師的專訪下集,她將談到對於學生教育的理念;為什麼近年來,將研究重心轉移到都市化的影響;她開設保育相關課程的心路歷程;身為要出野外的女性科學家,對於性別問題的看法;以及對於科學與社會的關係等。
Read moreCASE 2023年全新企劃✨
高中階段對於人生感到些許茫然,或者對「科學」有興趣卻不知道未來發展可能是如何?臺大科教中心全新企劃,希望藉由報導教授們真實的人生故事,看似成功的結果也有經歷失敗或掙扎的經驗,現在你有機會直接向教授們提問!
歡迎全國的中學生們一起來留言,和我們聊聊天!
惠芸老師博士畢業後,在因緣際會下來到臺大昆蟲系任教,這突然的身分轉變完全不在她的意料之內,雖然讓她花費了不少心力來學習「面對學生的狀況」,但這也是她最大的收穫。惠芸老師的專訪下集,她將談到對於學生教育的理念;為什麼近年來,將研究重心轉移到都市化的影響;她開設保育相關課程的心路歷程;身為要出野外的女性科學家,對於性別問題的看法;以及對於科學與社會的關係等。
Read more「有一種幸福是,你能靜靜地在野生動物旁邊,看著牠做出牠日常的行為,而牠們既不害怕,也不試圖逃跑。此時,你會感覺到動物接納你了。在這個空間中,你幾乎和牠融為一體了。」當曾惠芸老師說出這段話的時候,她眼神中流露著溫柔,以及對野生動物的鍾情。從小,惠芸老師對各種動物充滿了好奇心,這份熱情一直延續至今。
Read more邱聖貴教授的研究重點在於開發新穎的二維材料合成技術,這些材料僅幾個原子層的厚度,展現出卓越的物理和化學特性,成為科技界的焦點。邱教授的團隊不僅致力於已有材料的改進,還在積極探索新型二維材料,期望能推動相關技術的革新。此外,邱教授專注於二維磁性材料研究、二維材料在光感測和氣體感測中的應用等,希望通過高靈敏度的光檢測器和氣體感測器,提升光通信、環境監測和工業安全的效能。透過這些研究,邱聖貴教授希望在教育和科研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臺灣的科技發展做出貢獻。
Read more邱聖貴曾擔任台積電主任工程師,當時的他有著令人稱羨的高薪,然而,他卻因為女兒的一句話,堅定地放下了業界工作回歸學術領域。他先加入了中央研究院原分所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並在經過兩年的預備後,踏上了大學教育之路。目前,他在國立臺南大學材料科學系擔任副教授,儘管薪酬不及科技業的豐厚,但邱聖貴卻心甘情願。對他而言,這份工作擁有金錢無法代替的價值——因為它能夠改變人生。邱聖貴說道:「過去我受到師長的幫助,現在我希望能夠以同樣的方式幫助年輕人。」
Read more曾經的那個熱愛昆蟲的男孩,如今已實現夢想成為昆蟲系教授。他將自己在國外求學時所感受到,教授對於學生的平等、自由與信任帶回給自己的學生們,期望彼此之間能敞開心胸地進行討論與交流,因為對他而言,透過即時的意見交流,才能改進自身或研究上的不足,進而不斷進步。他也期許自己「春去秋來,你我如初」,秉持最初那顆純真的心,在自己的領域持續耕耘精進,並用自己的專長,為未來的世界能夠有所貢獻,成為學生們會嚮往成為的標竿,並且在未來有朝一日可以成為這個領域的世界權威。
Read more走進林柏安老師的研究室,便會看到滿滿且繽紛地各種植物,既療癒又文青的實驗室風格讓人耳目一新且印象深刻。聽著老師分享植物和昆蟲之間交互作用的各種故事,以及這些知識在因應氣候變遷中的應用潛力,著實振奮人心。他從小就立志在臺大昆蟲系任教,現今如願以償,並期許自己能夠「春去秋來,你我如初」,希望永保這份信念,持續守護他所熱愛的昆蟲學研究領域。
Read moreCorey老師非常熱衷於教學,從她博士畢業後選擇成為綜合性大學任職就可看出,她絕對不是渴望將自己關入象牙塔中,追求自我在研究上有巨大成就的教授,而是成為以教學與服務為自己最重要任務的教育家。她將超過9成的時間與精力皆花費在教學與服務上,對於教學現場不斷更新的動態變化,也有著細微的觀察與體悟。而她所進行的研究,也大多數與教育有關,當她發現對於教育改革的科學研究相當稀少,便積極應用自己的教學熱情與心理學和科學的專業,以自身教學現場進行實驗,希望透過這樣的數據觀察,瞭解不同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完整看完Corey老師的專訪,不得不深深敬佩她對於教育的奉獻精神,以及她為學生學習所做的堅持和努力。
Read moreProfessor Corey is deeply passionate about teaching. Her decision to take up a position at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after completing her Ph.D. clearly shows that she is not someone who desires to isolate herself in an ivory tower, seeking great personal achievements in research. Instead, she has committed to making teaching and service her primary missions as an educator. She dedicates over 90% of her time and energy to teaching and service, while maintaining a keen awareness of the constantly evolving dynamics of the classroom. Most of her research is also related to education. Upon realizing the scarc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reform, she actively applied her passion for teaching, alongside her expertise in psychology and science, to conduct experiments in her own classrooms. Through these data-driven observations, she hope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on student learning. After reading Professor Corey's full interview, one cannot help but feel deep admiration for her dedication to education and her unwavering commitment to 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Read more許多人或許會把大學教授的職責與「研究」綑綁在一起,但身為「教」「授」,為學生授業解惑當然也是非常重要的職責所在。此外,教授實驗室並非專業研發單位,包含資金籌措、資源分配、實驗室營運等行政作業,自然也是教授本身必須思考與承擔的重擔。江界峰提醒有志有向教授職業的學子們,必須好好思考自己渴望投入這項工作的原因為何,如果純粹只是喜歡研究,那或許就必須考慮,像這樣僅有一半的時間可親自進行研究的工作自己是否能夠接受。此外,江教授也分享了自己經營實驗室的原則與理念,就是必須建立合作氛圍,信任彼此,在遇到問題時及早提出,而非掩蓋問題,才能更快速地解決問題。
Read more江界峰教授為現任愛荷華大學心理與大腦科學系助理教授,但他在成為心理學家之前,專業領域可是電腦科學。其實在他小時候,自己的夢想就是成為工程師,而他也一直為了這個夢想努力著。但在第一次申請美國博士失敗後,他開始思考自己讀電腦科學的目標是什麼,這也成為了他走向心理科學領域的轉捩點。他以自身如何改變道路為例,鼓勵有同樣煩惱的人不要畏懼改變,如果有某見熱愛的事情,可以給自己設下一個期限,並在期限之內專注努力,如果因此達成目標當然很好,就算未能如願也不會有遺憾,畢竟自己已經盡力而為。
Read more從博士後研究員轉換身分成為大學教授,對於曾書萍來說,是一個重大的身分轉變,也是一項巨大的挑戰。為人師的她,不再僅需要專注於自己的研究上,還必須學習與助理、學生溝通和討論,並指導學生規劃與安排實驗。此外,進入職場後,身為「女性科學家」這樣在一般人眼中相對少數的身分,也讓她有了諸多的感慨,因此她也以自身的經歷鼓勵任何身為少數族群的人,當遇到事情時,一定要尋求能夠信賴的人協助,不要孤軍奮戰。另一項身分重大的轉折就是「媽媽」這個角色,這重身分讓她學會了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也學會了對自己寬容。如今的她會鼓勵身邊的人,照著自己的步調努力,順其自然就好。
Read more「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區,既不會太快也不會太慢,我們不必把自己的時區與他人相比,並要相信生命中的一切都有美好的安排。」這是臺大昆蟲系曾書萍老師在學術生涯一路走來,用來勉勵自己,亦希望鼓勵學生的話。與曾老師聊到她的螞蟻遺傳學研究時,她那雙閃閃發亮的眼睛讓人印象深刻,充分展現了她對螞蟻研究的濃厚熱忱。
Read moreCorey從英國文學到認知神經科學的人生經歷,提供我們在面對職涯和學術旅程不確定性時珍貴的參考。她探索各種機會、尋求各方意見和指導,並彈性地去應對做決定時的不確定性。更重要的是,她強調在做出長期承諾之前,花時間探索,不需要倉促決定,因為每個階段都幫助自我充實,塑造了我們的人生旅程。Corey在追求自己的興趣過程中,展現了韌性和適應能力,她的經驗提醒我們應該注重過程,而不是追求立即的結果,並學會享受日常生活中的點滴。
Read moreCorey's life journey from English literature to cognitive neuroscience offers us valuable insights when facing uncertainties in our careers and academic paths. She explores various opportunities, seeks advice and guidance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nd flexibly navigates decision-making uncertainties. Most importantly, she emphasizes taking time to explore before making long-term commitments, without rushing into decisions, as each stage contributes to self-fulfillment and shapes our life journey. In pursuing her interests, Corey demonstrates resilience and adaptability. Her experience reminds us to focus on the process rather than immediate results and to learn to enjoy the small moments in everyday life.
Read moreCorey Fernandez教授雖是英國文學背景,但在因緣際會下接觸到了心理學,並發現這個領域才是她想追求、投入的,於是她投入時間與精力,最終取得了英文與心理學的雙學位。然而,畢業之後,她雖然知道自己想走學術研究,但依然感到徬徨。但她並沒有駐足不前,而是選擇諮詢身旁的老師、長伴與同儕的建議,甚至主動寫信給自己喜歡的研究領域教授詢問建議。儘管最終她選擇先進入職場幾年,看似比其他人起步更晚,但她仍認為在職場的經驗,反而成為了她日後研究時的最佳養分。因此她鼓勵所有學生,當人生面臨徬徨時,不要急著做決定,先尋求身邊人的協助,尋覓出自己真心喜歡的方向,才能長長久久且永不倦怠地走下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