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Energy!(二)
上篇我們說到Good Energy概念興起的原因與背景,本篇繼續以Dr. Means的理念作為依據,來談談造成「慢性發炎」的根本原因。發炎反應是我們身體面對緊急狀態時的保護反應,然而為什麼在沒有明顯的受傷或感染的情況下,免疫系統會持續維持在警戒和防禦的狀態,一直在發出發炎訊號呢?這就是我們要深究的所謂慢性發炎。若要深度瞭解這根本的原因,我們就必須先從組成身體的根本單位——細胞體內開始慢慢談起。
Read more上篇我們說到Good Energy概念興起的原因與背景,本篇繼續以Dr. Means的理念作為依據,來談談造成「慢性發炎」的根本原因。發炎反應是我們身體面對緊急狀態時的保護反應,然而為什麼在沒有明顯的受傷或感染的情況下,免疫系統會持續維持在警戒和防禦的狀態,一直在發出發炎訊號呢?這就是我們要深究的所謂慢性發炎。若要深度瞭解這根本的原因,我們就必須先從組成身體的根本單位——細胞體內開始慢慢談起。
Read more商代真正可能有機會作為兵器使用的刀應只有裝柄長刀,這種刀短暫流行於商代中期至西周早期,是古代中國軍事的早期嘗試,但受限於戰爭形式變化與各種武器的發展競爭,直到漢代以前發展並不成功。漢代以後流行的刀已與商周時期的刀在形制上有很大的不同。甲骨文、金文中有許多文字的造字創意都顯示刀在當時以作為工具使用為主。
Read more基因治療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突破之一,它開啟了以基因層面對抗疾病的新時代。透過人類基因組的解碼、多莉羊的誕生以及下一代測序技術的進步,我們得以深入了解基因的結構與功能,也看到了利用基因技術治療疾病的無限可能。本次演講將聚焦於基因治療的核心技術及其應用,了解基因技術如何為未來的醫療健康帶來嶄新的視野與可能性。
Read more生成式AI是可以用來創作文字、程式碼、圖像、影片、音樂等的AI演算法。而隨著ChatGPT的爆紅,使得生成式AI的應用變得更加的廣泛。使用生成式AI,對於藝術創作而言帶給了人類新的啟發與想像,不過,卻也帶來了很多隱憂,例如資訊安全問題、假訊息議題、抄襲問題等等。在學校的場域內,不少大學也祭出了使用生成式AI的相關原則與規定等等。而這一兩年來的生成式AI技術火速竄紅之後,實際上大學教師們對於生成式AI的看法又是如何呢?
Read more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科學史沙龍2025:環境變遷】系列講座來報到~今年的科學史系列活動,以「環境變遷」為主軸,透過不同領域專家學者的跨域對談,從多元面向探索與我們環環相扣的環境變遷議題,在交流中碰撞出精彩的知識火花!
Read more在智慧家電與物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感測器成為無數設備的必備元件,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智能化支持。然而,在偏遠地區或無法頻繁維護的情況下,傳統感測器的能源需求限制了其應用範圍,像是難以配備電力設備,就算安裝電池也需時常更換。自供能感測器的出現為這一難題帶來解決之道,它透過從光、振動和溫差等環境能量中汲取電力,這種感測器無需依賴電池或外部電源,最新研究更引入「冷啟動」和能量管理技術,滿足高效能與環保的雙重需求,為智慧家居和物聯網設備開啟了更可持續的未來。
Read more肝臟作為人體最大的代謝器官,早期手術因高失血量而風險極大,隨醫療技術進步,現已顯著降低失血量與手術風險。膽囊手術亦由傳統大傷口切開發展為微創腹腔鏡技術,顯著縮短恢復期並減輕患者痛苦。自微創手術問世後,逐步應用於更複雜的肝臟手術,如活體肝臟移植,顯著改善捐贈者與受贈者的術後風險。達文西機械手臂是微創手術的重要工具,能有效地提升了手術的精準性與效率。近年來,該系統的肝臟手術已納入健保,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未來,智慧器械與大數據的融合將進一步提升手術安全性與治療。
Read more蜜蜂對於全球農作物的生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作為高度社會化的昆蟲,其社群結構嚴密,個體之間的溝通與辨識主要依賴化學訊息。在蜂巢的入口處,守衛蜂會負責把關,透過化學氣味與外觀特徵辨識進入的個體是否為同巢成員。然而,當同一片果園中有許多蜂巢,且所有蜜蜂皆屬於相同物種時,這些蜜蜂又是如何區分自己蜂巢的成員與外來者呢?
Read more中國青銅刀是一種單刃器,源於舊石器時代。中國各地所發現的商代青銅刀數量大且形態多元,反映多區域發展與交互影響特點。當時的刀多短小,為生活與生產工具,僅脊背刀、獸首刀、裝柄長刀可能是兵器,但它們也同時具有祭祀殺牲、刑具、工具刀、身分地位象徵等功能。甲骨文的「刀」字所表現的是商晚期金文的直柄刀,字形保留上弧的刀刃和下彎的把手,以及兩者間的護鍔。
Read more癌症是萬病之王,也是我們每個人非常關注的健康議題;在三十年以前,癌症被認為是不治之症,但今時今日細胞基因療法出現,為世界上無數罹癌患者帶來一線曙光。本次探索講座邀請到沛爾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林成龍醫師,介紹細胞基因療法的演進與原理,並分享能消滅癌症的CAR-T療法,在講述醫藥技術的同時,也點出醫學與政策間緊密相連的關係,發人深省。
Read more邱聖貴教授的研究重點在於開發新穎的二維材料合成技術,這些材料僅幾個原子層的厚度,展現出卓越的物理和化學特性,成為科技界的焦點。邱教授的團隊不僅致力於已有材料的改進,還在積極探索新型二維材料,期望能推動相關技術的革新。此外,邱教授專注於二維磁性材料研究、二維材料在光感測和氣體感測中的應用等,希望通過高靈敏度的光檢測器和氣體感測器,提升光通信、環境監測和工業安全的效能。透過這些研究,邱聖貴教授希望在教育和科研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臺灣的科技發展做出貢獻。
Read more近年來,石墨烯 (Graphene) 掀起了一股材料科技的熱潮,這種由碳原子以蜂巢狀排列構成的二維材料,以其驚人的強度、導電性和熱導性,成為眾多科學突破的關鍵,然而,您是否聽說過矽烯 (Silicene)?這是一種由矽原子構成的蜂巢狀二維材料,不僅有著與石墨烯許多相似的物理特性,還因其與現有矽基半導體技術的高度兼容性,以及其高度的柔軟度,被視為次世代電子科技的明日之星!
Read more基因序列是很奇妙的東西,DNA僅由4種鹼基對排列組合而成,但它們卻決定了所有生命的外觀、特徵與行為表現,因此若能完全瞭解一個物種的基因序列,對於該物種的研究即會有巨大的突破。人體內約有20000-25000個基因,要完全解碼並非容易的事情,自1988年發起了人類基因體計畫,一直到了2003年才宣告完成。雖然曠日廢時,但基因的解碼對於臨床醫學上是極其重要的,也誕生出了基因體醫學。如今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基因檢測,規劃最適合自己的醫療方式,甚至是預測自己有高風險罹患什麼疾病。能夠基因體醫學,也必須仰賴次世代定序方法的發明,它使我們能夠快速且有效地找出基因異常的片段,讓醫師在臨床病症判讀上有極大的幫助。
Read more在醫療選擇上,中醫與西醫是截然不同的體系。中醫主張慢性調養,從體質上改善而達到根治的目的;西醫主張對症下藥,針對有病症的地方進行治療,效果快速且有效。這兩派各自有各自的支持者,也都是確實能改善身體的病症。然而,隨著生活模式、飲食習慣的改變,慢性病患者的數量越來越多,使得醫療體系面臨龐大的壓力;而就個人而言,並非所有國家皆有完善的健保體制,像是在美國,幾使有投保健保者,依然會被昂貴的醫療費用壓得喘不過氣。這些問題使得不少醫療從業者、學者開始思考,是否應該換個思維方式來看待病症。
Read more甲骨文中有個象人跽坐的獨體字,字形特點為拉長而下擺的手臂,手臂前端有著一或兩個與手臂內側相連且、斜出向下的短橫畫。這個字的隸定始終有所爭議,雖然釋作「巴」較受支持,但學界抱持的多是可備一說的態度。該字的造字初義不明,有巴蛇說、蛇形與人形複合體說、象婦女懷孕,用手護住便便之腹之說,以及專指臂長、手大又善於攀爬的人群之說。透過傳世文獻內容檢索、古文字字形類比,可知上述諸說均不正確。透過該字異體字的仔細觀察,可知該字所象其實是跽坐之人雙臂下垂之形,所欲表現的可能是拱手,極可能描繪的是古人席地而坐、拱手揖跪之形,反映商代晚期的跪拜禮,該字應釋作「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