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大學教授】信心和勇氣能帶你走得更遠|臺大昆蟲系林柏安老師助理教授

分享至

深愛昆蟲的那個男孩
臺大昆蟲系 林柏安 助理教授|來源:教授提供

採訪、撰文|孫正涵、韓喬融

審訂|林柏安 助理教授

林柏安老師從大學時期即就讀臺大昆蟲系,後於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並自2022年8月開始在臺大昆蟲系任教。從小對昆蟲情有獨鍾的柏安老師,在高中時期加入成功高中生物社後,透過多樣的社團活動和課程準備的經驗,確立了自己想當昆蟲系教授的夢想。大學時期如願以償進到臺大昆蟲系就讀,雖然很想研究臺灣的生物,但由於臺灣當時沒有符合興趣的實驗室,於大學畢業以及當完兵後,隨即前往美國繼續深造。出於對昆蟲研究的熱愛,柏安老師立志投入昆蟲領域的研究,希望能幫助並且守護其發展。他的研究專長是探討植物面臨各類型的困境時的防禦反應和生態與生理機制,以及和昆蟲或是非生物因子(例如水分)等和植物之間的交互作用關係。曾研究的題目包括:毛毛蟲取食植物時的交互作用——毛毛蟲取食植物的時候能夠輾轉調節植物氣孔的閉合,因為氣孔是植物釋放一些防禦用的芳香化學物質的重要渠道之一,調節氣孔的閉合能有效減少植物釋放防禦物質,藉此讓毛毛蟲能更順利地享用植物buffet等。

 

對昆蟲深深著迷——立志成為昆蟲學家

柏安老師從小住在臺北市虎山山腳下,正因為如此,他家的後山幾乎成為他的遊樂場,一有空就往山上跑。此外,一家人閒暇時經常到郊外踏青、爬山。這段經歷使他從小就習慣並享受接觸大自然,亦開始注意到野外的可愛昆蟲。這段美好時光引燃了柏安老師對昆蟲的熱愛,讓他在小學時就立志成為昆蟲學家。

高中的時候如願加入成功高中生物社,透過社團的活動、交流、課程準備的經驗,以及到學校的蝴蝶博物館(成功高中蝴蝶宮)幫忙的經驗,他發現他很嚮往生物相關工作,也相當享受教學或是分享一些新知或是觀念的過程,這讓他更堅定了未來要到昆蟲系任教的夢想和目標。

 

面對質疑不用急著沮喪,用努力證明自己不僅能做到,還能做得更好

然而,築夢的過程之中,難免會遭受到一些阻礙或是質疑。柏安老師在高中時期曾遇過質疑自己夢想科系的老師,為此,當時的柏安老師對這些質疑曾感到沮喪和不滿,但並沒有因此身陷情緒的漩渦之中。他反而將這些質疑化作動力,希望透過行動證明他不僅能做到,還能做得更好。因此,他更加努力地學習該老師的科目,並取得優異的成績。即使在這個領域表現得如此出色,他仍堅定自己的夢想,並以學測接近滿級分的成績,進入臺大昆蟲系就讀。

也許曾經不被看好,或是自己的夢想遭到質疑,感到沮喪是難免的。然而,與其感到難過,不如付諸行動!透過行動,也許不會立即達成夢想,但至少會離夢想更近一些。

在大學期間,柏安老師持續探索有興趣的議題和領域(例如雙主修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逐漸確立了未來想要研究的主題。除了學術和課業的探索以外,他還嘗試了許多課餘活動,包括擔任系上系學會會長和系排球隊隊長。這些嘗試對他來說是難能可貴的經驗。他自認個性較為內向,不善交際,但這些經歷迫使他走出舒適圈,學習與人交流、溝通,以及各項活動的合作。這些經驗豐富了他的大學生活,也提升他的領導與溝通能力。此外,排球更成為了他持續至今的紓壓興趣。

 

博士班時期:個人獨立性的鍛鍊歷程

柏安老師相當確定自己未來想要當教授,和很多學長姐聊過後知道,如果很清楚知道想當教授的話其實可以直接念博士班。然而,因為當時在臺灣比較沒有與自己興趣領域符合的老師,因此,直覺的想法就是必須得去國外念書。當時有興趣的研究室剛好都在美國,也因此到了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就讀博士班。

雖然如願進入了夢寐以求的研究室,並且指導老師是該領域的權威之一,原本期望能藉此學到更多知識和技術,卻發現自己完全是錯誤期待。柏安老師發現指導老師帶領研究的風格和他預期的完全不一樣。老師給予柏安老師足夠的信任和自由,同時,也完全不管他的進度。學生需要自發性地和老師討論,老師也會適時提供協助或建議,給予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和時間。這樣的風格並無好壞之分。然而,在面臨即將投稿的時候,因為柏安老師的研究議題剛好不是指導老師的專長,所以指導老師也只能修改文法和用語後就直接投稿。可想而知,第一次投稿是極其慘痛的經驗。不過,這並沒有擊潰柏安老師。對他而言,這是研究過程中的必經之路。他對自己的研究有足夠的信心,單純只是需要進一步提升撰寫學術文章的能力罷了。因此,他根據審稿者的建議,對文章的邏輯和不足之處進行修改。經過前後十幾次的投稿,最終順利刊出。投稿的過程之中,由於一再被期刊拒絕,他逐漸降低投稿期刊的目標點數。經過多次修改和重寫後,柏安老師意識到自己的研究本身很有價值,應該在更適合的期刊中發表。於是,他再次向較高點數的期刊投稿,最終成功被接受並刊出。

透過這樣的經驗,柏安老師學習到如何成為一個獨立的科學家。雖然起步時花了漫長的時間適應,但現在回頭來看,他十分感激指導教授給予他這種充滿「自由」的帶領方式。柏安老師表示,他不喜歡被過度束縛,對自己的時間安排有清晰的想法和規劃,而這樣的帶領方式正好符合他的個性。

對於柏安老師而言,研究上的辛苦都是必經之路。因此,即使面對到許多需要克服的困難,他從未感到挫折或是想要放棄。他坦言,在留學過程中,最困難的一點其實是「不在臺灣」。因為文化差異,再加上內向的個性,一開始極難融入美國人群體,更難交到知心朋友。直到大約三到四年後,他因打排球而結識了他的第一位美國朋友,並持續保持聯絡至今。他認為,除了研究之外,生活上的獨立和適應是更加困難的。

博士班畢業後,柏安老師希望到美國以外的地方看看,因此選擇前往瑞士伯恩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當時的研究主題延續博士班的方向,但從另一個角度切入探討,專注於瞭解植物對於乾旱逆境下的生理調節和化學物質釋放機制,以較為擬人化的方式來說,他當時的研究目標是「瞭解植物如何在這險惡的環境透過化學物質警告彼此危險將至」。不過,不到半年的時間,柏安老師便應徵臺大昆蟲系的教授職缺,並順利獲得職位,因此當時的研究尚未發表,但仍在臺灣持續進行中。

 


本篇文章開放提問留言,歡迎有興趣的朋朋留下你的問題。備註:科教中心CASE報科學保有審閱問題的權力。
(Visited 61 times, 27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