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政治,需要好機制【下】— 加州高教系統的啟示 (六)

大學不能是個各科系雜編而成的百貨公司(department store),而應該是一個能互補交流、能協力合作的團隊,要達到這樣的理想,就不能只靠各別有熱忱的老師單打獨鬥,需要學校成為一個有機的、有力的整體;而此前提,就是有效能的行政,以及受信任的領導。在上篇中,我們討論了無效的校園行政機制可能是什麼面貌、出現什麼問題。在這篇之中,我們終於要仔細剖析加州州立大學 (CSU) 系統的行政管理機制了。

Read more

校園政治,需要好機制【上】 — 加州高教系統的啟示 (五)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大學也一樣。確實,大學是研究知識、是培育人才的地方,它絕不該是爭名奪利的場域;但即便如此,我們不該迴避,大學中也需要規劃、判斷、資源分配 — 這樣的地方(所有的地方),就必然有政治。有政治的地方,就需要有良好的機制;不然,機構將無法有效運作而困於低效,甚至陷入癱瘓。我們的大學,需要正視校園政治課題,建構良好機制。在這方面,加州州立大學 (CSU) 系統的行政管理機制,也許值得我們理解與參考。

Read more

品質好不好,誰說了算? — 加州高教系統的啟示 (四)

日前和一個溫和而認真的年輕教授談起「教學評鑑」,讓學生提出建議,督促教師提升教學品質。這位教授的態度立刻顯得不安、防衛、緊張,像談起懷怨分手的前女友。「讓這些不懂專業,也不懂教育的學生來評鑑,不會有好結果的。你不懂,很多學生都亂評;講笑話,上課簡單,他們就給高分;認真教、有所要求,反而被懲罰!」

Read more

教學型大學該多重視「研究」?– 加州高教系統的啟示(三)

加州高教體系中,也是用三個面向衡量教授的工作:服務、研究、教學 — 和台灣一樣;教授定期要繳交個人工作報告 (Personal Working Action File),讓其他教員及管理層了解自己的工作實績。他們是怎麼做的?是否達到某種合適的平衡?尤其,CSU 體系的定位是「教學型大學」,有沒有我們可以借鏡之處?

Read more

正確或錯誤的「大學多元化」– 加州高教系統的啟示(二)

學校怎麼錄取學生?什麼樣的學生沒有資格留在學校,什麼樣的學生不能得到畢業資格?這些問題決定了學生在高中階段如何準備,在大學階段會如何安排時間與心力。加州高教體系對學生資格的方式,和台灣普通大學相似,在部分機制與實況上稍有不同 — 而這些不同,可能作為我們調整改變的參考。

Read more

「教學型大學」指的究竟是什麼?– 加州高教系統的啟示(一)

多年來,教育部將高教體系分類為:「研究型大學」以及「教學型大學」。文書上說盡表面話,聲稱兩者會受到一樣的重視,但各大學心裡都是這樣想的:「教學型」意味著比較差、地位比較低、比較難升等、經費比較少。於是大部分國立大學 (甚至部分私立),都不斷往「研究型大學」鑽營。那些號稱「教學型大學」也不見得在教學上普遍認真與用心。

Read more

美術設計人才,「非純正科班」的好處是

關於美術、設計方面的人才,我總有些既定認知:從小就會展現天分、最好從小學起、需要長時間琢磨技法…。日前和 Hogan 深談了他的學習與事業發展歷程,我發現:不見得是這樣。
在台灣,大部分和 Hogan 做相似職能的人,都是美術背景出身;從小打素描、水彩、油畫的底。但他不是,他從小是一般高中的學習背景,一直到大學才開始打美術的基礎。以他的背景,為何能在一個美術、設計吃重的職位上表現優異,並且參與好來塢大片的製作?

Read more

不喜歡學校,輟學就對了?別誤會賈伯斯給的人生建議了

■賈伯斯在十八歲的時候,已經不是單純「覺得學校很煩」的青年。雖然他當時自己不見得這麼全面地分析,但是從後來的資料中我們能發現,他做這個決定時真的有資格與底氣。
他的資格與底氣是:早就已經在內心深處確定了一個主題,而且不斷在這個主題上累積、拓寬、挖深、嘗試、開創。這個主題是:電子科技商業。
遠在賈伯斯升大學之前,他就非常精熟於電子方面的材料、知識、原理。他從小聽爸爸說明電子零件功能,把器材當玩具,在高中就修「電子學」課程,和工程師討論學習,進入工廠參與製造,而且精熟到可以親手創新產品的地步。而且在產品的設計、製造、銷售上,他都有經驗和能力。在能力這個層面來說,賈伯斯輟學的時候顯然已經有「半職業級」的水準。

Read more

一個「在乎學生」的大學,會這樣面試學生

■在面試的過程中,我們主要觀察的是學生的學習動機,並且衡量學生是否適合進入劍橋、是否適合進入所申請的主修;同時,也觀察學生分析以及批判思考的能力 — 這樣的學生,才可以在學術環境中有優秀的學習。我們並不期待學生提出面面俱到、完美無瑕的答案,重點在於和我們溝通你本人的特質,以及你對學習的興趣。

Read more

一所「在乎學生」的大學,這樣錄取學生

■無論是我,還是其他關心教育的觀察者、寫作者,對大學招生都有許多批評。怎麼做才好,已經改革多次,目前還在爭論之中。英國劍橋大學將學生的申請方式、校方的錄取流程,非常完整地寫在校方網站上。其中有許多部分和我們熟悉的思維與作法大為不同。以下,從其校方網頁上的正式聲明中,摘出重要的思維與方針,可能值得我們省思參考

Read more

還以為自學是「自己學」或「爸媽教」嗎?體制外教育正在超進化

■在 1990 年代前,「自學」一詞總是用在那些家貧失學,卻無師自通某個技藝才幹的人。現在老一代的長輩,可能還是這樣看待「自學」這個概念。
1994 年之後,社會各方湧現第一波體制外教育的行動。許多發起動機是信仰和理念,例如強調古代經典(四書五經)薰陶,有些強調基督教信仰。森林小學、人文中小學、慈心華德福,無論出於本土,或是從外國引入,都是從理念出發,打造一整套不同於一般體制的教育內容、方法。

Read more

大學的第二種定義:產業知識資產提煉與反思的殿堂

■過往,大學僅僅為了發掘更深的知識而研究知識,把結構化積累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也不為了特定「實用」目標而學習…。無所謂而為,相信真理與知識就有價值,這樣子的虔誠思維在經營大學、讀大學,也沒什麼錯。
但是,另有一些大學,將自己的存在目標另作定義,並且用另一套原則經營。例如,洛杉磯加大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影劇學院在全世界首屈一指,正是因為它座落在世界電影工業首都好萊塢的旁邊,而它幾乎把自己定位為「產業知識資產提煉與反思的殿堂」。

Read more

大學可以提供什麼樣的「產業課程」? (下)

■在上一篇文章之中,我採訪了在卡內基.美隆大學就讀「娛樂科技」的台灣留學生,她所就讀的研究所:Entertainment Technology Center (簡稱 ETC,請不要以為是指國道收費系統),有一門重要的必修課叫做「娛樂產業概論」,可能值得我們仔細分析,思考借鑑。由於篇幅的關係,無法在上一篇之中一次說完。後半學期課程中的重要元素與內容,在這篇文章中交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