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沉默器官的守護者——專訪臺大醫學院癌醫分院吳耀銘副院長
微創手術是現代外科的發展趨勢,與傳統手術相比,微創手術能顯著地縮小手術的傷口大小,病人的術後恢復狀況也往往較佳。目前臺灣已成功使用達文西機械手臂完成肝臟移植,這是一項重大突破。雖然技術上仍有改進空間,但隨著努力,許多看似不可能的技術將成為常規。肝膽微創手術技術的進步和普及指日可待。
Read more台大科學教育中心的「探索」系列活動全記錄!
微創手術是現代外科的發展趨勢,與傳統手術相比,微創手術能顯著地縮小手術的傷口大小,病人的術後恢復狀況也往往較佳。目前臺灣已成功使用達文西機械手臂完成肝臟移植,這是一項重大突破。雖然技術上仍有改進空間,但隨著努力,許多看似不可能的技術將成為常規。肝膽微創手術技術的進步和普及指日可待。
Read more你聽過細胞基因療法 (CGT) 嗎?這個醫療名稱聽起來就很厲害對吧!居然能夠針對「細胞基因」進行治療,甚至僅要「打一針」就能治療癌症、血友病?這麼有效的治療想當然耳,所需費用也是相當可觀的。當你或身邊的人面臨天價醫藥費V.S.生離死別時,你該怎麼選擇呢?沛爾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林成龍創辦人為免疫學博士,有鑑於他求學時期臺灣缺乏治療排斥反應的人才,因此選擇繼續精進免疫學相關的專業。長期站在醫療前線的他分享了自己對於臺灣在醫療產業的看法,認為在四大醫療產業中,臺灣於前三者都處於「被殖民」的情況,如何協助臺灣在第四大產業CGT中進軍成為開拓者,正是林成龍創辦人期許自己與公司能夠達到的目標。
Read more基因定序是許多生醫技術的基礎,像是精準醫療、基因改造等都是奠基於基因定序之上的應用。過去要進行基因定序往往曠日廢時,而次世代定序不僅快速且大量,才使得相關應用能夠飛速發展。然而,基因科技總是繞不開爭議相伴,像是遺傳醫學與精準醫療的倫理道德議題,都仍有待相關單位制訂管理的政策。臺大基蛋所所長陳沛隆教授不僅分享了自己如何從一位平凡的醫生走向基因醫學專家之路,也對於有志走向遺傳醫學領域的學子多方涉獵不同領域的相關素養,以因應未來對於跨領域人才的需求。最後,他也分享自己在研究領域持續走下去的動力,雖然研究過程相當不容易,但最後對醫學的貢獻卻是甘甜的。
Read more耳目醫新的CASE探索講座秋季場報到~隨著醫學與科學的發展,近年越來越多新興醫療科技問世,而你卻對生硬的專有名詞和技術醫竅不通嗎?探索講座邀請到進行第醫線研究的醫師與科學家來共談新醫療,分享新興又專業的醫療科學與故事
Read more胰臟癌被稱為隱形的殺手,除了因為它相當難以診斷出來,且擴散速度也很快,往往導致被診斷出胰臟癌時卻已經病入膏肓,讓醫療人員相當困擾。面對這個隱形殺手,廖偉智教授的研究團隊或許找到了克制的方法,他們將人工智慧導入偵測系統,成功減少因腫瘤不易觀察而導致的錯過醫治黃金期的憾事。廖教授也分享了經營這個跨領域合作團隊的心得,認為「保持好奇心、在不疑處有疑」是非常重要的,透過與各領域的專家互相學習取經,藉此來解決自己領域面臨的問題,便能發現隱藏在舊雨當中的新知,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
Read more當聽到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多數人腦中第一個浮現的常常是走在田間觀察作物、診斷病害的植物醫生,但事實上微生物學在生物、醫學各領域中均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沈湯龍本身為農學院畢業學子,但卻在癌症細胞學研究上取得非常傑出的成果,他本人表示,這必須歸功於在農學院囊括寬廣領域的課程,培養了自己舉一反三的能力,在面對新的領域和挑戰時,能夠善用過去所學。除了在醫學領域的研究之外,沈湯龍也持續在推動生科、生技、醫學與農學的跨領域合作,希望將整體的資源與技術整合在一起,獲得更多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Read more海洋占據了地球表面積的70%,而其中也蘊含著極其龐大的能量,如何將這些能量轉換成可供我們利用的能源,是一項極其重要也困難的研究領域,也就是世界各國依照各自天然條件積極開發中的海洋能。目前海洋能的應用各式各樣,除了前面場次介紹的洋流發電外,還有潮汐發電、波浪發電等,當然還有今日的主題「溫差發電」。你知道嗎?位在花蓮的和平電廠可是一座非常獨特的發電廠喔!究竟它特別在哪裡呢?溫差發電又是什麼呢?本期探索基礎科學講座邀請到和平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永續發展與溝通部余宗謙經理,來與我們揭開溫差發電與和平電廠的神祕面紗。
Read more氫能應該可以說是近年來最受矚目的綠色能源了,因為它的產能過程並不會有碳排放產生,而燃燒後的產物僅有水,對自然完全無害,因此被專家們認為是減碳目標、永續目標非常重要的達成手段之一。儘管氫能如此美好,但離我們想要普及使用,還有很長、很多的路需要走。除了人們對於它的安全性存有疑慮之外,如何儲存、如何降低它的放能溫度門檻,都是非常需要專家們持續努力研究,以及一般民眾去改觀與適應的。本期探索基礎科學講座邀請到臺灣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謝宗霖教授,來與我們分享氫能的產能原理,以及目前技術開發的近況,並分析與討論未來的氫能普及可能面臨哪些考驗。
Read more從臺灣東側流淌而過的黑潮,賦予了臺灣許多自然的禮讚,除了豐富的魚貨外,季風氣候也與其息息相關,未來,它甚至能作為一種新興能源,供電給我們使用。放眼全球,占有地利之便,能夠發展洋流發電的國家實屬少見,而臺灣接受黑潮的饋贈,成為了這項技術的前導者與開發者,期許應用自然的力量,讓世界朝淨零目標更邁進一步。本期探索基礎科學講座邀請到臺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郭振華教授,來與我們分享黑潮發電究竟如何發電?以及目前這項技術開發的進度與未來展望。
Read more你有沒有注意過自己家中每個月所使用的電費度數呢?你知道一臺風力發電機組一天能產生多少電嗎?臺灣有著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氣候條件,成為全球中數一數二的風場,也使得我們有相當地本錢發展風力發電,而事實上,風力所產生的電在再生能源之中確實也是名列前茅,這不僅要感謝環境的優勢,也要感謝投入在相關產業辛勤工作的所有人們。本期探索基除科學講座邀請到沃旭能源公司高傳勝總監,來與我們分享臺灣離岸風電產業的優劣勢,以及在臺灣經營民間能源公司所必須考量與投入的規範及建設。
Read more在工業化之後,人們對於化石燃料的需求量大增,電力改變我們的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隱憂。長時間使用燃料後,人們發現這些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再加上全球暖化的影響持續加劇,各項警訊都告訴著我們,勢必要進行能源轉型。在國際組織的倡導與呼籲下,世界各國也依照各自的情況努力朝向淨零的目標邁進著。那麼,如今的臺灣是否已經做好準備了呢?我們面對淨零目標又做了哪些努力呢?本期探索基礎科學講座邀請到臺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郭政謙系主任,來與我們分享國際能源轉型的趨勢,以及臺灣目前的發展近況。
Read more太陽能可以說是近代相當新興的一項綠能了,畢竟相較於其他綠能,需要考慮當地是否有條件,而太陽光是普照在各地,且穩定又源源不絕,因此世界各國皆積極投入該領域的技術開發,如今也在多國有了不錯的運用。事實上,臺灣的太陽能技術也是相當厲害的!與其他國家大廠相比,能量的轉換率也是絲毫不遜色,甚至近期也在開發更多能夠降低成本、應用在更多場域的太陽能板。本期探索基礎科學講座邀請到臺灣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林唯芳教授,來與我們分享太陽能發電的原理與目前的技術開發進展,還有討論衍生而出的新興綠能氫能發電。
Read more當我們在討論各項能源問題時,總會專注於討論發電效能如何、總發電量大小等,但往往忽略了背後一個也非常重要的領域——儲能。若沒有優良的儲能系統,即使產出的電再多依然沒有辦法保存,就算得以保存,在保存過程也會大量流失。為了將電力儲存起來,電池製作技術因此不斷地進化。從1800年伏打發明的第一顆電池,到如今生活中到處都是、可重複充電的鋰電池,可以說電池一直是推動科技進步非常重要的立基工藝。本期探索基礎科學講座邀請到臺灣大學的吳乃立教授,來與我們分享電池的前世今生,以及揭開鋰電池的神祕面紗。
Read more曾經,核能被視為解救未來能源缺乏問題的良藥,但隨著1987年車諾比的一聲爆炸,「核能」這個名詞被蒙上了厚厚的陰影。時過多年,好不容易民眾對於核能不再恐懼時,2011年的福島核災,又再次讓人聞「核」色變。對於核能的「去」與「留」,成為持續爭議的火熱話題。儘管核能對許多人來說存在著巨大的隱憂,但我們不可否認,它產生能源的效率與量能使得我們難以割捨,尤其是面對淨零目標,我們真的有辦法不使用核能便達成嗎?偌大型核電廠存在安全隱憂,那麼小型模組核電廠是否會是解決能源問題的良藥呢?本期探索基礎科學講座邀請清華大學小型原子爐的「爐」主李志浩教授,來與我們分享核能的應用與問題,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走向。
Read more提到綠色能源,一般大眾首先想到的最大宗的太陽能,以及其次的風力發電,但你知道嗎?在臺灣東部正有一群人,正在默默規劃著全世界裝置容量最大的「海洋溫差發電機組」。和平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自2021年起,開始討論如何朝向永續發展轉型,並思考著究竟什麼樣的綠色能源最適合臺灣東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呢?此時,他們注意到了「溫差發電」這種鮮少受人注目的方式。於是,他們前往日本取經,並開始規劃實踐臺灣的第一個示範案。本場講座,將由余宗謙經理為大家詳細介紹溫差發電的原理,並說明它與哪些產業有所關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