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進行憂鬱症的「快篩」

在現今社會中,具有憂鬱症或憂鬱傾向的患者數量持續攀升,然而傳統上評斷憂鬱症的方式具有其問題與限制,且須花費臨床醫師大量的時間處理檔案與訪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Weisenburger等人開發出了新的方法,應用科技來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他們訓練了AI聊天模型,讓受試者僅需與機器人完成問答,就可以完成初步的憂鬱症評估,且其預測結果有高達90%的準確度。然而,由於目前此項研究結果仍有其限制,期望日後有更多關於這方面的研究,讓科技能幫助我們解決更多心理健康檢測的困難。

Read more

「媽!我不想練琴」──那就跟機器人一起彈鋼琴吧

當紅歌手周杰倫從小被媽媽逼著練琴的故事家喻戶曉,要把音樂技術練得更好,勢必得經過大量的練習才有可能讓自己的琴藝變得更加進步。不過,每個孩子也許適合不同的教育方式,在現今的科技發展之下,科學家們也嘗試導入「社會機器人 (social robot)」來和孩子一起學音樂!

Read more

開心或生氣?將情緒辨識技術導入適合高齡者使用的聊天機器人

情緒辨識技術和聊天機器人如今各自已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另一方面,面對高齡化社會的到來,高齡者們的心理及生理照護需求也不斷地升高,因此研究者們便開始思考,該如何應用科技補足這塊勞務需求及供給的缺口。將具有情緒辨識技術的聊天機器人導入高齡照護現場,可能就是解決方案之一。

Read more

有了人工智慧之後,上班變不快樂了?

人是群居性的社會性動物,需要透過與他人的互動交流,來構築自己的生活日常與歸屬感,畢竟,有人的地方才是人間。但…近幾年因為疫情的影響,造成人與人之間物理上的隔離,而興起的生成式AI,是否會造成心理上的隔離呢?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要求員工使用AI來提升工作的效率,過往需要尋求他人或團隊討論的問題,現在不少人也會優先選擇詢問AI。然而,AI並無法提供給我們社會性的互動感,這將會使得我們的社會親和需求無法被滿足,使人感到孤獨空虛,進而造成失眠、酗酒等不良影響。

Read more

AI藝術與人類藝術大比拚——為什麼我們更喜歡人類的藝術創作?

當今「生成式AI」帶來了AI狂潮,不論是照片、圖片、音樂、影片、文章等,都可以找到相關的AI工具來幫助我們製作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內容作品。然而,人類的藝術創造是否備受AI的威脅?心理學家們又怎麼看待人類藝術作品及AI藝術作品各自所帶給觀者的美感體驗呢?

Read more

AI人資越來越強?用自然語言處理瞭解工作態度

如果你想要瞭解一個人,你會怎麼做呢?其實最簡單也最好的方式,就是跟他聊聊天,傾聽他所說的話。在當今這個科技越發成熟的時代,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可以幫我們分析、歸納很多事情,甚至是幫人資、主管判斷底下員工的工作態度!先別急著譴責AI只幫助資方!其實它也可以幫助求職者分析目前市場最需要的關鍵技術,並推薦相關的學習課程,讓你能成為大家搶著要的人才!總而言之,AI與人力資源領域的跨界合作,在未來還有很多很多值得期待的火花。

Read more

感到「緊張」還是「興奮」?智能手錶上的情緒偵測如何影響情緒解讀?

隨著智慧手環與智慧手錶的普及,我們多了一個新管道了解自己的生理與心理狀態,智慧手錶偵測我們的心跳、血氧含量變化、步行里程數等等,除了直接將這些生理訊號以精簡易懂的視覺效果呈現給使用者看之外,也有越來越多智慧手錶的應用程式主打可以根據這些偵測到的生理訊號辨識及預測我們當下的心理感受,像是感到壓力、緊張、興奮、開心、低落。當我們被智慧手錶告知自己感覺到什麼情緒時,藉由智慧手錶轉譯的資訊會如何影響我們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呢?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模仿遊戲」有趣嗎?

■從涂林測試到擬真機器人,從預設嬰兒心智到研究動物行為,擬人論對於科學的影響所在多有。然而我們把動物看成具有心智,以至於如今嘗試打造有智慧的電腦或機器人,會不會只是人們在強迫動物和電腦,進行一場「模仿遊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