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d Energy!(一)
健康探討系列的前三期討論過身體保有Good Energy的重要性。當然和良能相對應的就是不良能量或壞能。身體的「壞能」是指一種負面的情緒狀態,通常以壓力、焦慮、憤怒或恐懼的感覺為特徵,這在身體上表現為緊張、疲勞和普遍的不適感,可能會影響您的整體健康。
撰文|黃國華

健康探討系列的前三期討論過身體保有良能 (good energy) 的重要性。身體的「良能」是指透過均衡飲食、充足的水分、充足的睡眠、定期運動和控制壓力水平來實現最佳活力和身體能力的狀態。當然和良能相對應的就是不良能量或壞能 (Bad Energy)。身體的「壞能」是指一種負面的情緒狀態,通常以壓力、焦慮、憤怒或恐懼的感覺為特徵,這在身體上表現為緊張、疲勞和普遍的不適感,可能會影響您的整體健康。這一期是根據Dr. Means 在其Good Energy (Ref. 1) 這本書第二章的闡述介紹為什麼壞能是所有慢性疾病的病根。
截至目前,我們一直都從細胞生物學的角度來討論人體的健康情況,問題是我們怎麼知道這些看不見的故障是否已經在我們體內出現?還好在我們年度健檢報告中就會有五個最基本的指標,它們包括血糖、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血壓和腰圍。在沒有服用藥物的情況下,如果這五個指標在正常值範圍內,那可以說你的細胞生產能量的功能是好的。然而若這些指標超出正常值範圍時,那就成了代謝綜合症的指標。患有代謝綜合症在臨床定義上至少有下列其中三種徵兆:
- 血糖:空腹高於100 mg/dL。
- 腰圍:男性大於90公分,女性大於80公分。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男性小於40 mg/dL,女性小於50 mg/dL。
- 三酸甘油酯:大於150 mg/dL。
- 血壓:高於130/85 mmHg。
衛福部公布11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半數以上死因與慢性疾病相關,包括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且皆與代謝症候群有密切相關,發生率是一般人的2至6倍。
不良能量存在人體內所呈現的幾種症狀
腸躁症 (IBS) 是一種長期的功能性腸蠕動障礙,常產生腹痛、頻便。在歐美,每5至10個人就曾經歷腸躁症。隨著生活方式西化,此疾病在國人的盛行率已高達22.1% (Ref.2)。與腸道癌症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此疾病經常困擾年輕、社經地位良好等被認為相對健康的族群。造成腹絞痛、腹脹、排便習慣及糞便型態的改變(腹瀉或便祕)的原因,都是因為腸壁細胞粒線體活動減少,降低了能量輸出,而這一切與胰島素阻抗及不良能量有很大的關係。假如你有腸躁症,很可能你也有代謝症候群和高三酸甘油酯的問題。胰島素阻抗對腸神經系統有負面影響,其可改變本是協調的腸壁肌肉收縮和放鬆的運動性。胰島素阻抗也會改變腸道屏障功能,這種屏障功能保護我們免受病原體入侵進入血液。腸道屏障功能的改變使得腸道發炎並變得敏感。
囊腫型青春痘, 患者通常都有高血糖和高胰島素而使得荷爾蒙改變。高胰島素含量會增加男性荷爾蒙的分泌,進而刺激生產皮脂 (sebum)。過多的皮脂和死的皮膚細胞混合後就會阻塞毛囊,有利於細菌滋生。研究發現,低醣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有助於改善囊腫型青春痘。此外,囊腫型青春痘患者也會出現較高的氧化壓力(註一)負荷和粒線體損傷,兩者都是不良能量指標。
憂鬱症,人體的腦部是消耗能量比例最高器官,它只占人體2%的重量,卻要消耗20%的能量。所以不良能量產生如粒線體失能、發炎和氧化壓力,在在都影響腦部運作和情緒改變,這些也就是造成腸躁症的病因。大腦和腸消化道兩器官之間的溝通橋樑稱為腸一腦軸線 (gut-brain axis)(圖一),這是因為腸道菌群對神經傳導物質的生產有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影響我們的思考、感覺、情緒調節和行為。所以腸躁症和憂鬱症有強烈的關係,以致於有人稱腸躁症是腸道憂鬱。近年有些研究顯示,代謝症候群跟憂鬱症有相關性。像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就曾做過大規模研究,發現攝取越多甜食、油炸食品、加工肉品、精製穀物等,罹患憂鬱症的比例越高。

Bad Energy如何造成憂鬱症
從病理生理學的角度來看,細胞內的不良能量對造成憂鬱症有下列四種方式:
- 能量產生功能:粒線體失能降低能量生產,改變了神經傳導物質信號產生功能。
- 發炎:粒線體失能會增加氧化壓力導致發炎。研究顯示慢性發炎和憂鬱症有關聯,一般憂鬱患者的發炎指數偏高。
- 神經元功能:粒線體對防衞數種關鍵神經元功能有關,如細胞凋亡、鈣元素的調整以及氧化壓力。
- 壓力反應:人體的下視丘一腦垂體一腎上腺系統軸 (HPA axis) 參與應付外來的緊急狀況,同時也調節身體的消化、內分泌、免疫、情緒等活動。粒線體失能會改變HPA軸的調節,進而導致壓力反應的改變而造成憂鬱。
Bad Energy可能造成的健康問題
- 慢性疼痛
研究指出,粒線體的低功能和胰島素阻抗對慢性疼痛的造成有關,神經和其他組織的氧化壓力和發炎會導致神經損害和敏感化。粒線體失能降低了神經傳導物質和其他信號分子的生產,而這些信號是用來調節疼痛知覺的。胰島素阻抗改變了肌肉和其他組織的細胞代謝,導致肌肉萎縮、關節退化等毛病。而動脈硬化則與心血管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相關,其涉及的血脂代謝異常可能通過發炎反應影響慢性疼痛。氧化壓力在這一過程中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它與胰島素阻抗、血脂異常相互作用形成惡性循環,加重慢性疼痛。
- 鼻竇感染和偏頭痛
美國醫學期刊指出,鼻竇炎患者的鼻組織發炎路徑和心臟病、肥胖症和第二型糖尿病雷同。這是否代表發炎根本成因相同,只是出現在不同部位?偏頭痛患者和不良代謝功能有關聯,他們大多都有胰島素敏感性受損情況。證據顯示,這些患者會出現關鍵的粒線體輔助因子所需的微量營養素缺乏問題,因此需要恢復所欠缺的養分,像是維他命B和D、鎂、CoQ10、a-硫辛酸、左旋肉鹼 (L-carnitine) 和維他命B12,這些都是粒線體內產生ATP的最後一步驟——電子傳輸鏈所需的重要營養素。
- 聽力損失
在高齡社群中,聽力退化被視為正常老化,很少有人把它和胰島素阻抗連結在一起。假如你有胰島素阻抗,隨著年齡增長,脆弱的聽力細胞不能有效生產能量,就會導致內耳血管阻塞。人體的聽覺系統在處理複雜的信號處理過程中需要高能量,當胰島素阻抗出現,葡萄糖代謝功能變差,能量生產就會不足而直接影響聽力。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CDC) 的指引,未經治療的糖尿病導致的高血糖水平,會削弱耳朵的血管以及內耳中的神經細胞,即所謂的「毛細胞」。像身體的其他部位一樣,這些毛細胞需要依賴良好的血液循環。一旦受損或死亡,聽力就會受到永久性影響。另外,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亦有指出,糖尿病會損害內耳和前庭系統中的小血管。前庭系統是幫助平衡的內耳部分,若有損傷,會導致頭暈和跌倒的風險增加 (Ref. 3)。
- 自體免疫疾病
它是指生物體對自己身體的健康細胞和組織產生攻擊的疾病。然而,人們忽略了細胞代謝和自體免疫疾病的關聯。統計顯示,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其患有胰島素阻抗和代謝症候群的比例,較其他人高1.5~2.5 倍。不良能量導致慢性發炎,有時會造成自體免疫疾病。有醫生推測,自體免疫疾病和人體對「細胞危險反應」(Cell Danger Response, CDR) 有關。CDR會起動一系列反應,使得ATP䆁放到細胞外。在正常情況下,ATP能量應該是在細胞內消耗的,然而䆁放到細胞外的ATP會被鄰近細胞視為警訊,引起免疫反應;過度刺激的CDR可能造成自體免疫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 不孕症
多囊卵巢綜合症 (POCS) 是一種發生於育齡女性的激素失調病。POCS的關鍵因子就是高胰島素,它刺激卵巢的卵泡膜而生產更多的睪固酮,並擾亂了性荷爾蒙和月經週期。POCS常見與肥胖症和糖尿病相隨,即是和新陳代謝相關。在糖尿病患者中,因氧化壓力常見精子DNA受損造成流產。不孕症也不能全怪女性,因為代謝失能使得男性精子數有逐年下降的趨勢。由於脂肪組織含有芳香酶,它會把睪固酮轉化為雌激素,擾亂了精子生產所需的荷爾蒙平衡環境。根據統計,40歲以上的男性有52%患有性功能障礙,基本上那就是代謝病。原因是流到陰莖微血管和神經的血液減少了,而其元凶是因胰島素阻阬形成動脈阻塞,即是所謂的動脈粥狀硬化,而降低了血管擴張。再者,醣化現象會造成陰莖組織和血管損傷,也是造成性功能障礙的成因。
- 慢性疲勞
這是現代人生活最常抱怨的事情,尤其是停經後的女性常有體力和精神疲憊的症狀。出現這類疲勞和睡眠問題的症狀,我們一般都歸咎於忙碌的生活。然而,慢性疲勞症候群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 和睡眠失調其病根是源自於ATP生成減少、血糖不穩定、荷爾蒙不平衡,這些都是典型的代謝功能失調症狀。這兩種症狀造就了一種惡性循環,因為缺乏高品質的睡眠會導致粒線體功能障礙和疲勞程度的加重。我們都認為這是正常現象,殊不知這就是我們身體內出現不良能量的警示。
上述列舉的代謝功能障礙所出現的可能症狀,在你我之間可能偶爾出現。當我們為了拚事業工作而使得飲食不正常、熬夜、沒時間運動等,都被視為因勤奮而該付出的基本代價,就算身體出現這些症狀也都自認為自己還年輕沒事,殊不知那正是身體壞能的體現而持續在體內累積,久而久之就成了重病的病根。下一期我們將討論兒童和老人身上Bad Energy出現的症狀。
註釋
註一:氧化壓力 (oxidative stress) 是指活性自由基與抗氧化物比值間不平衡的狀態,尤其是自由基過剩的情況下,抗氧化物被過度耗損的失衡狀態。近年來,許多研究指出,很多疾病(諸如老化、免疫系統低下、白內障、心血管疾病、腦部機能障礙、癌症等)可能是由於氧化壓力所引起的;當氧化壓力過高,使得保護系統無法抵抗或平衡調節自由基時,就會導致身體的傷害。
參考文獻
- "Good Energy”, The Surprising Connection Between Metabolism and Limitless Health, by Casey Means, MD, 2024 published by Avery, New York.
- 淺談大腸激躁症(腸躁症), 肝膽腸胃內科 陳炳憲醫師,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
- Tandle Lab,2024/07/02,〈糖尿病與聽力損失之間的關係〉,Tandle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