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情緒有幾種?六種還是六百種?
「我覺得心情很複雜,難以形容…」你是否有遇過這種狀況呢?沒錯!人類情緒是非常複雜的系統。古時候往往會用七情六慾統攝之,但隨著科技進步,人們可以透過數據分析將情緒分門歸類,科學家們甚至製作了互動式的情緒聲音地圖、情緒語言地圖來幫助大家更加瞭解各式各樣的情緒。下次當你不知道怎麼解讀或解釋情緒時,不妨打開地圖找找與你共鳴的聲音和語言,就能知道當下的情緒是「○○%傷心+○○%痛苦+○○%噁心」囉!
Read more「我覺得心情很複雜,難以形容…」你是否有遇過這種狀況呢?沒錯!人類情緒是非常複雜的系統。古時候往往會用七情六慾統攝之,但隨著科技進步,人們可以透過數據分析將情緒分門歸類,科學家們甚至製作了互動式的情緒聲音地圖、情緒語言地圖來幫助大家更加瞭解各式各樣的情緒。下次當你不知道怎麼解讀或解釋情緒時,不妨打開地圖找找與你共鳴的聲音和語言,就能知道當下的情緒是「○○%傷心+○○%痛苦+○○%噁心」囉!
Read more許多新手父母親都知曉需要對新生兒投以無微不至的照顧。然而,最新的研究指出,當在孩子出生後的五週,密切維持母嬰肌膚接觸(skin to skin contact)將對孩子的正向心理健康發展產生令人振奮的正向效益!
Read more還記得2020年的過年後,新聞轉播畫面中那架從武漢回來的飛機嗎?還記得那些佔據新聞版面的封城封院、瘋搶口罩、東京奧運延期等報導嗎?在疫情剛爆發的時候,社會上充滿各種不安與慌恐,當時一連串政府的對應以及民眾的反應與防疫行動,和現在的「後疫情時代」可說是截然不同。
Read more近期一個有別以往的長期追蹤研究(縱貫式研究)告訴我們,當個體於童年時期若曾遭遇情緒或身體上的不當對待,如:情緒忽略、身體虐待或是性虐待等,可能對心理發展產生不良衝擊,也可能造成非常深遠的影響。
Read more兒童與青少年階段,對罹患注意力不足與過動症(ADHD)的個體而言,相關症狀,如上課容易分心、難維持長時間的注意力,或是難以配合等待、常感到坐立難安等,都著實影響他們的生活或是學業品質。ADHD 常與其他疾病同時存在,其中焦慮症是常見的共病疾病,當同時受 ADHD 與焦慮症狀所苦時,個體的社會互動表現或是人際適應的品質也都有較明顯下降。那麼,究竟有甚麼樣的機制,存在於這兩個高共病疾病之間呢?
Read more在關注人們心理健康的臨床心理學中,探討人格障礙的表現與成因,也就是一部份的人可能因為不同原因,長期的在建立自我感或是與他人的親近關係時出現困難,或是在生活中與他人相處時,伴隨明顯苦惱的感受。當我們把視角進一步聚焦於親密關係時,在關係中至少就牽涉兩個不同或相似性格的相遇,在這當中至關重要的議題-親密關係暴力,是否又與不同的人格障礙症之間存在重要的關聯性呢?
Read more縱使嚴重的焦慮症狀讓我們感到難受與無助,但並不全然所有受苦的個體都願意尋求協助。包含時常耳聞的疾病污名化、藥物副作用、治療所花費的時間與金錢成本,都可能讓部分患者有所卻步。因此,開始有越來越多的自助方式被提出與宣傳。正念是部分心理治療的元素之一,受情緒或是焦慮所苦的人們,其實能夠透過從事結合正念的活動來自我協助;除此之外,瑜珈也是經常被介紹來自我舒緩的方式之一,但過去的針對瑜珈活動對於焦慮的緩解效果,卻是付之闕如。
Read more在床上躺了好一陣子翻來覆去卻睡不著覺;睡了一陣子又醒來,並持續這個循環好幾次;眼睛睜開時,手機的鬧鐘卻根本還沒響。從小到大,大多數的人,包含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或多或少都遇過失眠的經驗,無論是遭遇壓力事件,或是苦於短期的生活壓力,因此,對文章開頭的經驗可能並不會感到陌生。但你知道,在疫情時代下,當面臨慢性失眠時,除了服用助眠、安眠藥物,或是與臨床心理師進行一對一或團體治療之外,透過數位方式的介入也能達到自助,甚至是保護的效果嗎?
Read more距離解除三級警戒已經一陣子,然而人們的生活似乎已和過去有許多不同之處。除了強化衛生習慣,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似乎也不得不因為防疫而變得遙遠。所幸在這個時代,我們還可以透過社群軟體進行人際交流。那麼,回顧過去長達三個月的緊繃時光,你還記得當時自己的心理狀態是怎麼樣的嗎?而你又是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幫助自己度過這段時光呢?
Read more對音樂家的大腦進行研究後,我們發現音樂家的聽覺皮層,可能因為規律而持續的長期訓練而增大,也比較能夠捕捉到聲音裡頭的細節;演奏特定樂器的音樂家,其大腦對於自己熟悉的器樂聲響,更會產生較強的反應。不同的音樂訓練方式,對於大腦的影響也不同,比方說指揮家的聽覺空間處理能力,就明顯比鋼琴演奏家來得優秀;爵士樂跟古典樂音樂家,大腦處理音樂的機制也不一樣。
Read more我們每天都在社群媒體上留下許多數位足跡,像是在朋友的臉書上按讚,在朋友圈貼文底下留言,或是在自己的IG帳號上分享生活照。特別是當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我們幾乎大部分活動都在線上進行,讓各種社群媒體上充滿著豐富的個人化資訊,這些豐富的數位足跡除了能夠讓廣告商精準投放廣告之外,還有什麼有趣的用途嗎?
Read more汙染恐懼指的是人們對於物品/場所/情境等,可能對自己造成髒汙或是感染而出現的恐懼。儘管這份恐懼可能使得人們更致力於從事相關衛生安全行為,也將能降低在當前疫情威脅之下的風險。然而,過度、不符情境的從事這些行為,卻可能也導致個體感到不適。
Knowles與Olatunji引用先前學者Olatunji等人的研究表示,過度的從事安全行為,可能使得人們出現對於健康的擔憂、焦慮,他們也因而產生好奇-究竟是焦慮導致相關行為的出現,還是這些安全行為使得對疾病的擔憂出現。
社群媒體在現今的時代中,具有許多圖像化的互動行為,此時,使用者對於自己外觀的認知便變得具有重要性,若是使用者在社群媒體上發現自己與理想中的外在形象存在較大的落差,那這可能導致負向情緒或其他不良影響的出現。在今年刊登在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的研究中,來自挪威的挪威科技大學心理學者Steinsbekk和其他研究者,便針對青少年的社群媒體使用方式,以及他們的外觀自尊(appearance self-esteem)之間的關係,進行一個為期四年的追蹤調查。
Read more在交友軟體上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信任」,有了信任感,我們才有勇氣決定要不要進一步跟素未謀面的陌生人聊天。交友軟體上有哪些資訊會影響我們建立對陌生人的信任感呢?
Read more面對不公平的事情或是對待,你會有什麼反應呢?是欣然接受、視若無睹,還是隱忍在心中呢?無論你的答案是何者,在2020年於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刊登的研究,來自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的學者Bondü和Inerle表示,公平敏感度(justice sensitivity, JS)很可能與人們焦慮症狀有關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