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與焦慮症狀之間的關係,會受過度保護的教養影響嗎?

分享至

兒童與青少年階段,對罹患注意力不足與過動症(ADHD)的個體而言,相關症狀,如上課容易分心、難維持長時間的注意力,或是難以配合等待、常感到坐立難安等,都著實影響他們的生活或是學業品質。ADHD 常與其他疾病同時存在,其中焦慮症是常見的共病疾病,當同時受 ADHD 與焦慮症狀所苦時,個體的社會互動表現或是人際適應的品質也都有較明顯下降。那麼,究竟有甚麼樣的機制,存在於這兩個高共病疾病之間呢?

撰文|蔡岷哲

來源:pixabay.com

 

● ADHD 與焦慮症狀之間的共存關係

        在學齡階段,一部分的孩童、青少年,會因為在課堂中的注意力品質不佳,像是異常容易分心、難保持專注,或是因為在需要等待或是輪流的情境中,難以自我控制而有經常性的衝動表現,以及觀察到異常過高的活動量,造成了他們學業表現不佳、人際互動因此受挫的結果。當這些個體的表現確實在不同的情境中持續展現,並經過醫師透過各方面的資料診斷後,除了被診斷為 ADHD,這些個體也會開始接受藥物或心理治療。

        那麼,在盛行率方面,ADHD 的表現是如何呢?學者 Mohammad 在他們的大規模研究中指出,罹患 ADHD 的參與者比率占4%;其中,焦慮症是其中共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佔 37.9%。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學者 Alexandria Meyer 團隊,則著手探討在這兩個疾病之間,父母的教養方式是否扮演重要角色。

        Meyer 團隊在 Journal of Attention Disorders 中的研究提到,雖然這兩個疾病的共病率證據在許多研究都可發現,但較少研究探討他們之間的關係。2017年,學者 Wichstrøm 指出,ADHD 與焦慮症之間似乎存在異質連續性(heterotypic continuity),也就是,某疾病的發生與時間序上較後段所出現的另一疾病具有關聯性。另外,Meyer 團隊指出,根據過去的實徵研究,ADHD 孩子的父母似乎較易採取過度保護的教養方式,像是讓孩子認知到世界是不安全或是難以有掌控感的。因此,Meyer 團隊便嘗試瞭解在 ADHD 與焦慮症之間,父母的過度保護教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在這份研究中,除了橫斷性的調查,Meyer 團隊也嘗試透過縱貫性的研究設計來進行,他們分別在 376 名參與者於 3 歲、6 歲,以及 9 歲時,進行問卷測量,內容包含瞭解參與者的 ADHD 症狀程度、父母的教養風格,以及參與者在不同時間的焦慮症狀表現。

● 太過保護反而可能造成其他有害影響

        Meyer 團隊的研究結果支持了他們當初的預想:早期的 ADHD 症狀,會增加父母採用過度保護教養的程度;而過度保護也進而增加焦慮症狀。值得一提的是,事實上,在研究中,Meyer 團隊也同時針對其他常見的教養風格類型進行分析,像是權威式教養、獨裁式教養,以及放任式教養,而他們發現僅有過度保護的教養風格,會在兩個疾病之間存在上述關係。

        對於出現顯著 ADHD 症狀孩子的父母而言,他們似乎會視孩子是無法遵從指令或是在生活中的效能不佳的,這促使過度保護的教養風格出現,像是告誡孩子外在環境很不安全,或是增加孩子們面對挑戰事件的迴避性,這些都是焦慮症狀的脆弱性因子,會進而增加出現相關焦慮症狀的風險。研究結果支持了團隊的假設,Meyer 團隊認為,若後續能夠檢驗當針對父母教養方式進行介入,類似的症狀表現與未接受調整的群體比較是否具有差異,會更支持過度保護教養的因果角色。

 

參考資料:

  1. Gnanavel, S., Sharma, P., Kaushal, P., & Hussain, S. (2019).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nd comorbidity: A review of literature.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7, 2420.
  2. Meyer, A., Kegley, M., & Klein, D. N. (2022). Overprotective parenting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ly childhood ADHD and anxiety symptoms: Evidence from a 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Attention Disorders, 26, 319-327.
  3. Mohammadi, M. R., Zarafshan, H., Khaleghi, A., Ahmadi, N., Hooshyari, Z., Mostafavi, S. A., ... & Salmanian, M. (2021). Prevalence of ADHD and its comorbidities in a population-based sample. Journal of attention disorders, 25, 1058-1067.
  4. Wichstrøm, L., Belsky, J., & Steinsbekk, S. (2017). Homotypic and heterotypic continuity of symptoms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from age 4 to 10 years: a dynamic panel model.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58, 1239-1247.
(Visited 378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