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戀愛好困難!用AI預測曖昧關係能否發展下一步

分享至

元朝雜劇《西廂記》中寫道:「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無語怨東風」;明朝傳奇《牡丹亭》中有這麼一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清朝小說《紅樓夢》中,林黛玉在憂傷下吟誦〈葬花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自古以來,有多少痴男怨女,為愛成癡、因情所困。在科技進步的今日,我們是否有辦法透過AI的大數據分析,幫助我們解決「戀愛難題」呢?科學家Easrwick的研究團隊利用隨機森林 (random forest) 這種機器學習方法,調查究竟有哪些因素會影響人與人發展戀情的意願,並成功歸納出12項「個體差異」因素與22項「特定目標」因素。雖然這並不能完全解開「戀愛」這個千古難題,但它能夠幫助我們瞭解人類社會聯繫是如何演化而來,還有人類祖先是如何生存下來的。

撰文|王冠云

「曖昧讓人受盡委屈」,要怎麼跟曖昧對象結束「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關係,苦了多少癡情男女的心。在這個事事問AI的時代裡,有沒有可能透過AI來預測什麼樣的曖昧關係比較有可能會發展出具有承諾的穩定關係呢?

來源:MotionElements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為什麼會對一個人產生情愫呢?

大部分的關係科學 (Relationship Science) 研究著重於人們如何評價、描述關係中的另一半,或者著重於檢視人們怎麼看待長期穩定交往中以及結婚的對象。但是關於關係發展的初期──在成為戀人之前的朋友階段──卻較少有研究著墨於此。人們究竟是怎麼從茫茫人海中決定與誰曖昧,而後發展穩定的關係呢?

為了分析產生曖昧興趣 (romantic interests) 的因素,在Eastwick等人 (2023) 的研究中,找來了208位單身的異性戀大學生進行研究,並且就他們的感情狀況進行為期7個月的調查。研究者詢問了他們當時有好感的對象,並且請他們填寫「個體差異 (individual difference)」問卷以及「特定目標 (target specific)」問卷。

所謂的「個體差異」指的是每個個人自我的評價,在研究中,包含個人的基本資訊、人格特質、氣質、信仰、依附 (attachment) 類型、能力等面向,例如「如果我可以同時在有穩定交往對象的情況之下有小三,我會怎麼做」、「我通常會原諒傷了我的心的人」、「如果有人對我很生氣,我會非常焦慮或難過」等,題目相當多元。

另一方面,「特定目標」指的是請參與研究的大學生評價那些他們「想追求的人們」,208位大學生總共提名了1065位「想追求的人」,問卷內容提問面向包含該對象的吸引力、企圖心、魅力、創造力等等,例如「我常常覺得那個人的好感動作讓我困惑」、「我覺得那個人是很樂觀的」、「如果我有困難我會第一個想找那個人」、「我信任那個人」等,包含許多針對該特定對象的想法。而「曖昧興趣」的分數也同樣是由研究的參與者針對每一位潛在追求對象進行評分,以1分到7分來表現想與該對象曖昧的程度。

研究以隨機森林 (random forest) 這個機器學習方法來作為預測「曖昧興趣」的工具,調查哪些因素會影響到想與某人發展戀情的意願。採用隨機森林的好處是,能透過機器學習的方法來預測未來的趨勢,而且隨機森林比起傳統的統計方法,更容易計算大量預測因子的重要程度。此外,正因為使用隨機森林能同時分析大量的預測因子,所以可以減少人工選取的偏誤。

研究發現,在眾多的因素中,能成功預測「曖昧興趣」的「個體差異」因素共有12項,而預測力具有顯著差異的前7項,包含:「理想對象的吸引力」、「性需求」、「性幻想頻率」、「周遭朋友對於開放性關係的態度」、「可接受當街親熱的程度」、「可接受『有性無愛』」、「體重」;另一方面,能成功預測「曖昧興趣」的「特定目標」因素共有22項,其中預測力具有顯著差異的為前18項,在此舉例前7項因素,包含:「該對象的吸引力」、「相處距離」、「成為戀人的魅力」、「分離壓力」、「混合信號(該對象的曖昧動作讓人摸不著頭緒)」、「坦誠程度」、「該對象的刺激感」。

 

感情市場中,「吸引力」是最大的因素,但有情人仍然難成眷屬

總結來說,在預測對於「想追求的對象」的戀愛興趣時,不論是個體差異還是特定對象這兩項因素,吸引力都有最強的預測效果,這也呼應了Eastwick研究團隊的另一項研究成果 (Baxter et al., 2022),在快速配對約會的情境中,第一印象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這項為期7個月的研究調查中,最後僅有11%的人確實有進入到交往關係;而過去的研究其實也發現了,在為期5~7個月的研究裡,大約只有三成左右的人會成功交往。除此之外,也有研究表示,大約15%的人其實會維持「友達以上」的關係長達一年以上,因此這項研究雖然試圖長期追蹤,但仍然還是有所限制,談戀愛果然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不過,作者也提醒讀者,這項研究調查是以大學生為對象,研究成果可能也會受到「約炮」文化的影響,所以不難發現很多與「性」有關的因素,能成為預測與潛在約會對象產生曖昧興趣的因素。除此之外,有趣的是,「混合信號」也是預測因素之一,可見若即若離、令人誤會的曖昧舉動,真的是非常容易讓人「暈船」!

要遇見對的人雖然很困難,但戀愛也是人類社會之所以能夠傳承下去的因素之一吧!這篇研究的原作者Eastwick教授曾經指出,研究人類浪漫關係的形成原因,為的是想要瞭解人類的社會聯繫是如何演化而來;此外,研究能夠影響人類投入關係的意願的可能因子,也能幫助我們瞭解人類的祖先是怎麼生存下來的。

 


參考文獻

  1. P. W. Eastwick & S. Joel & K. L. Carswell & D. C. Molden & E. J. Finkel & S. A. Blozis, 2023, “Predicting romantic interest during early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A preregistered investigatio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37(3), 276-312.
  2. A. Baxter & J. A. Maxwell & K. L. Bales & E. J. Finkel & E. A. Impett & P. W. Eastwick, 2022, “Initial impressions of compatibility and mate value predict later dating and romantic interest.”,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9(45), e2206925119.
  3. V. Hedrih, 2023, “New study sheds light on how three distinct types of first impressions predict subsequent dating outcomes.”, Psypost.
(Visited 378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