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代下失眠困擾的介入-dCBT-I的保護效果

分享至

在床上躺了好一陣子翻來覆去卻睡不著覺;睡了一陣子又醒來,並持續這個循環好幾次;眼睛睜開時,手機的鬧鐘卻根本還沒響。從小到大,大多數的人,包含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或多或少都遇過失眠的經驗,無論是遭遇壓力事件,或是苦於短期的生活壓力,因此,對文章開頭的經驗可能並不會感到陌生。但你知道,在疫情時代下,當面臨慢性失眠時,除了服用助眠、安眠藥物,或是與臨床心理師進行一對一或團體治療之外,透過數位方式的介入也能達到自助,甚至是保護的效果嗎?

圖片來源:pixabay.com

撰文/蔡岷哲

●失眠困擾與介入方式

事實上,有關失眠可以透過醫療專業的協助下,將失眠的現象根據症狀發生的前置因子、誘發因子,以及維持因子,分別找出可能導致一個人出現失眠的不同因素,像是容易感到緊張(前置因子)的人,可能因為長期壓力事件而出現睡眠品質不佳或難以入睡的情形(誘發因子)。此時的他,開始更專注於自己的睡眠品質、思考自己為何會睡不著,或是專注於讓自己盡快入睡而早早上床(維持因子),但這很可能無法達到效果,卻反而讓自己陷於失眠的惡性循環。那麼,受失眠所苦的人,可能會採取甚麼行動呢?有些人可能透過調整飲食或生活作息來緩解困擾,但當達到嚴重失眠程度時,一部份的人便會尋求醫療專業的協助。除了透過藥物的協助,心理治療也是處理失眠困擾的利器之一。其中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CBT-I),便是最常用以處理失眠的方式之一。

CBT-I透過由專業治療師實行,了解失眠患者的因應方式,以及不合理或是非理性的思考等,達到緩解失眠困擾的效果。近年則開始有學者進一步了解針對失眠的數位認知行為治療(digital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dCBT-I)的效果。過去的學者Luik等人指出,dCBT(數位的認知行為治療-以CBT為本,透過不同科技的輔助執行,如儀器監測、影片、互動程式等)可以根據專業人員的介入程度,分為支持性的dCBT、引導式的dCBT,以及完全由個案自行實行的dCBT。而Luik等人回顧數篇研究指出,dCBT-I則對於處理失眠困擾是具有效益的。

●dCBT-I可能具有長期的保護效果

自從被COVID-19肆虐的2020年起,疫情時代下的生活變動與不確定性,對許多人的心理層面造成衝擊,其中,失眠便是一個常見且值得關注的問題之一。在今年於Sleep發表的研究中,奧勒岡大學的研究者-Cheng等人,便思考前述提及的dCBT-I能不能夠對於曾接受過dCBT-I的失眠患者產生保護效果。Cheng等人認為,有關失眠問題,除了針對失眠直接進行介入,找出相關的預防方式,甚至是能夠保護個體免於困擾的因子-復原力/韌性(resilience)也有其重要性。有鑑於dCBT-I除了針對失眠症狀進行處理,它也同時緩解個體的焦慮、生活滿意度等面向;且有失眠史的個體,再次出現失眠的可能性都較高,因此Cheng等人便以曾接受過dCBT-I的患者為對象,以了解dCBT-I是否能夠在失眠症狀、心理適應等層面帶來保護效果。

研究者找來居住於底特律、在2016-17年間曾接受過dCBT-I或僅接受睡眠衛教的患者進行研究,並請他們填答一系列的心理適應(包含受到COVID-19的衝擊程度)與失眠症狀的問卷,以了解dCBT-I的後續保護效果。在當時,這些患者接受了為期六周,透過以「虛擬治療師(virtual therapist)」為輔助的dCBT-I計畫的介入,並與另一組隨機分派的控制組別進行比較(僅接受心理衛教的介入)。

Cheng等人的研究結果顯示,相較於控制組,這些曾經接受過dCBT-I的失眠患者,在疫情肆虐的時代下所報告出的憂鬱症狀、睡眠困擾,以及與疫情有關的心理困擾(如:反芻思考、侵入性想法)都較低;也發現dCBT-I確實在這些患者身上具有保護效果-他們的失眠困擾與情緒症狀的出現比率較低。這些發現顯示dCBT-I即使在經歷數年過後,仍可能對於患者的睡眠品質、整體的心理適應都有著保護的效果。針對這個令人振奮的發現,Cheng等人認為,這可能與植基於CBT的dCBT-I是從根本上針對患者的認知思考與因應方式進行處理,因此除了能逐漸降低失眠的惡性循環,也減少有關的心理困擾的出現。在疫情仍未全然平穩的時代,更有彈性的治療方式或是取向,也將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

 

參考資料:

  1. Cheng, P., Casement, M. D., Kalmbach, D. A., Castelan, A. C., & Drake, C. L. (2021). Digital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promotes later health resilience during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19 (COVID-19) pandemic. Sleep44(4), zsaa258.
  2. Luik, A. I., Kyle, S. D., & Espie, C. A. (2017). Digital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dCBT) for insomnia: a state-of-the-science review. Current Sleep Medicine Reports3(2), 48-56.

 

(Visited 52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