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變萬化的流體(三):哥吉拉雲—流體的不穩定性

海岸邊的雲層上緣,出現一隻隻如同哥吉拉形狀的雲;原子彈投下後,劇烈爆炸引起的蕈狀雲;土星大氣層內形狀獨特的雲帶…等。這些看似毫無相關的現象,背後其實成因都可以歸納為:流體中的不穩定性。

Read more

原印歐語族青銅時代的歐亞大遷徙可能與適應食用乳品有關

德國吉納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團隊針對56具來自俄羅斯西南部,距今4600至1700 BC遺骸牙結石內蛋白質的分析顯示,原印歐語族在青銅時代的向外遷徙擴張,可能與適應食用乳品有關。原印歐語族向歐洲各地的擴散不僅帶入了車輪使用的新技術,也同時帶來了使歐洲人在成年後能夠耐受乳糖、食用乳品的突變基因。此外,在所食用的乳品種類中意外發現到馬奶,間接證實馬的馴化可能起源於東歐大草原。

Read more

紅外線科技重現千年墨跡────中研院史語所藏西漢衣裝封檢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以下簡稱「史語所」)收藏大量漢代簡牘,利用高解析度紅外線影像掃描,肉眼看起來無字的簡牘上清楚地顯現出文字。學者因此得以釋讀兩千年前古人的墨跡,使這些考古材料重新展現生機。本文主要藉由一枚封檢來介紹紅外線掃描使簡上文字現形的原理。

Read more

【2021諾貝爾生醫獎】為什麼會「熱熱的、痛痛的」?人如何感應外在環境刺激?

每個人都曾有在夜半被一陣尿意給「叫」醒的經驗吧!雖然不是什麼愉快的經驗(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夜),但卻讓我們免於尿床的尷尬。在碰觸到裝著熱湯、熱茶的容器時,那突然襲來的痛感不只會讓我們迅速縮回手,還會讓我們免於被燙傷並記住下次要更小心!而在我們昏昏欲睡時,只要塗上含有薄荷成分的精油,那清涼的感覺,會讓我們精神為之一振。所有的這些,都與感溫、感觸接受器有關,也拿下今(2021)年諾貝爾生醫獎。來看看為什麼我們能感應到熱、冷、觸?

Read more

天有多大?宇宙中的距離(4)—造父變星

「造父」是周穆王的專屬司機,也是現在「趙」姓的始祖。以它為名的「造父變星」則是標準燭光的一種,讓我們可以量測外星系的距離。這幫助哈柏發現了宇宙膨脹,大大開拓了人們對宇宙的視野。然而發現這件事情的天文學家勒梅特卻沒有獲得她該有的榮譽。

Read more

千變萬化的流體(一):一個做了90年的實驗

從躺在沙灘上,吹拂身體而過的微風,到吃果醬吐司時,苦苦等待滴落的黏稠果醬;光滑如鏡的湖水到構成平整路面的柏油(瀝青)。這些東西之間具有什麼共通性?又是什麼因素造成它們表現出來的性質,具有如此大的差異?

Read more

什麼是「突破性感染」?變種病毒有多大的威脅呢?

新冠肺炎病毒(SARS-CoV-2)突變速度驚人,造成多種變種病毒生成,成為所謂突破性感染的主因,並引起全球另一波疫情,而且有些變種病毒已被證實可抑制核准疫苗與治療方法的有效性,對現行的 COVID-19的預防及治療策略形成嚴峻的挑戰。在本文,我們將引領讀者了解突破性感染、認識變種病毒及其威脅性,並探索因應之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