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想讓AI進入教室,但隱私安全措施到位了嗎?

幾乎所有人都樂見AI能融入教育,而在美國,更已經有許多公司準備進軍此一市場,但是政府和學校真的準備好了嗎?在ChatGPT引發熱潮之後,網路上許多討論都聚焦在防弊的問題上,不只在臺灣如此,在許多其他國家亦然。不過,隨著AI的發展,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學生作弊並非AI唯一的問題所在,隱私保護也是AI進入校園所需面對的一大難題。

Read more

歐盟AI管制新進展:全面禁止人臉辨識?

歐盟議會通過全球第一部完整管制AI的法律,其中全面禁止人臉辨識於公共場合的即時使用,除了隱私權、種族平等的考量之外,許多議員也認為這樣的大規模監控逾越了民主國家的底線。

Read more

考前複習新招?跟Chatbot聊天來提升學業表現

ChatGPT推出之後,整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許多多的事情透過ChatGPT的協助都能大幅改善效率,甚至連「學習」也不例外!究竟為什麼只是跟聊天機器人聊聊,就能夠幫助我們學習呢?照這樣看來,豈不是連老師都要失業了!?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針對此問題進行了一項實驗,發現這牽涉到了我們對於AI工具的應用初衷以及對AI的社會角色定位。

Read more

AI用了我的創作,怎麼辦?──生成型AI的智慧財產權爭議

生成型AI藉由原始資料訓練,進而有所產出,在這個過程中,是否會衍生智慧財產權的爭議?這篇文章區分兩個層次的問題:「輸入」層次上使用原始資料是否經授權,以及「輸出」層次上AI產出是否將與原作者競爭。

Read more

【AI與創造它的科學家們】關於AI我們需要知道的兩三事

從遠古到當代,人們對「人造智慧體」的嚮往,在中西方的神話和寓言中展露無遺,卻一直到二戰結束後,在眾多科學家的努力下,人工智慧(AI)相關理論才漸漸有了雛形。冷戰期間,美國基於對俄語即時翻譯的需要,使機器翻譯成為美國國防部的重點研究項目,從此開啟近代人工智慧發展的序幕,但發展過程並沒有科學家最初想像的順利,而是經歷了許多高低起伏,科學家們再也在每一次的瓶頸中不斷改良,讓人工智慧的演算法日趨精確。本次演講邀請到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陳宜欣副教授,為我們介紹人工智慧的發展史與創造人工智慧的科學家們,揭開人工智慧發展在二戰後所經歷的興盛與寒冬,也帶領我們思考人工智慧背後蘊藏的珍貴人文價值。

Read more

媒體識讀新能力:你能辨別合成的假影片嗎?

市面上有許多有趣的變臉或換臉APP,像是FaceApp,可以讓我們上傳自己的照片後讓系統把我們的面貌從男性變女性、髮型由短變為長、面容由老化變為年輕,甚至是把自己的臉完全變成另一個人名人的樣子。這些變臉的效果仰賴的是電腦視覺來辨識一個人的臉部細節,接著再仰賴電腦圖學的技術合成與改變原本臉上沒有的細節,像是長出鬍子、皺紋、去除斑點等。當這些技術越來越成熟的時候,除了被應用在一些有趣的美妝APP上供大家娛樂之外,近年來也越來越多人透過「深偽技術」把不同人的臉移花接木來製作假影片,進而操弄大眾的情緒和政治意向,甚至是成為性暴力的工具。在這真假難分的花花世界裡,我們有能力判別合成影片嗎?

Read more

你也對韓國AI女團的MV感到恐懼嗎?

不久前韓國推出第一個AI女團-Eternity [9],宣稱所有影像內容都是由人工智慧技術合成的影像,但看了他們的MV之後,可能有不少人會對裡面似真非真的偶像人物產生一種恐怖驚悚的感覺,特別當畫面特寫放在她們的臉部表情以及空洞的眼神時,不舒服的感覺特別明顯。為什麼我們對真人女團的喜愛換到AI女團上就變成了恐懼呢?

Read more

具AI大腦的智慧相機

■iphone X手機可以透過人臉辨識加密解鎖、Google Lens應用程式可以辨識寵物貓狗的品種、自駕車系統可以識別交通號誌安全行駛,這些具影像判讀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早已時有所聞。如今,AI將以更加聰穎靈巧的模樣,滲透到我們的居家生活之中——智慧相機。它能擔當保全保母等多重身分,警示「親友以外的陌生人」入侵家中,擷取「有趣的親子互動畫面」、甚至關注「小孩、長者的居家安全」。然而,這顆聰明伶俐的眼珠,是否也將監視著我們的隱私……

Read more

【探索20-1】從圖靈測試到微軟小冰:人工智慧的演進與展望

■1950年,艾倫·圖靈(Alan Turing)提出圖靈測試,被視為人工智慧的研究開端。21世紀的今日,人工智慧成為顯學,看似蒸蒸日上的領域,令人難以相信歷史上它曾沒落到幾乎無人聞問。臺大資工系林守德教授和我們分享人工智慧的演進歷程,以及目前趨勢。

Read more

人格備份的可能性─Replika聊天機器人

■Replika是一個由位於舊金山、專攻聊天機器人開發的Luka公司所開發的聊天機器人。在Google應用程式商店中,已累積不少忠實使用者,留下了許多正面評價與迴響。在聊天機器人技術已相對普及的此刻,Replika的出眾之處,在於其並不僅只是一個能與人對話的程式,更被設計成一個善於聆聽,最終成為使用者知心好友的聊天機器人。

Read more

【人物專訪】迷人的機器學習——專訪林軒田

■提到機器學習,林軒田老師直說「很迷人」。對他來說,迷人之處不只在機器學習本身,還因為這是門結合了應用與技術領域的學問,包括應用數學、電腦、工程學等等,「作為一個機器學習研究者,我們要非常重視與不同領域的人對話」。除了跨領域以外,機器學習還結合了人類學習的哲學,因為機器和人類學習,其實有著深刻的對應關係,想要克服的問題並沒有太大差異,這也是機器學習深深吸引著林老師的地方。

Read more

【人物專訪】我們一直都在學習——專訪林守德

■出於對「人工智慧」的好奇,林守德老師一頭栽進了AI的世界。初接觸這個領域時,學的還是圖靈(Alan Turing)以符號邏輯為主的那套,隨著技術進步,近二十年來的人工智慧領域已經轉向大數據與機器學習的方向。老師認為科學的價值在於「探索真理」,儘管市面上已經有許多AI套件,讓使用者不必知道背後的含義也可以使用。然而就算是被許多人拿來賺大錢的應用科學,老師認為身為一名學術研究者,探索這些技術成功的原因還是他非常注重的部分。他也強調,做研究需要紮實的基礎,對「歷史」也要有足夠的認知與了解。

Read more

深度學習可以從腦波判斷性別?

■雖然男女之間無論在生理或解剖學上都有相當大的不同,但若只給你一張腦電圖,你能看得出來這是來自男生還是女生的腦袋嗎?這時深度學習就會是個很實用的工具。講到這裡,或許有人會想問為什麼要繞這麼大一個遠路判斷人的性別,畢竟通常只要看到人的模樣就知道了,但回頭來仔細想想,這是不是也強調著深度學習在預測功能以外的角色呢?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人工智慧怎麼會這麼強? 淺談高效能運算與人工智慧

■電腦科學家一直有個夢想:只要給我無限的運算能力,我就可以打造出無限的人工智慧。在人工智慧蔚為風潮的今天,如何分辨哪些是有機會實現的創新概念,哪些是大吹牛皮的狂想,關鍵就在於如何善用電腦的運算能力。本講次從高效能運算切入,淺談人工智慧的發展前景。

Read more

這樣太危險?AI加上核能?

機器人打敗了西洋棋和圍棋的世界冠軍、影像辨識超越人類,甚至還能入籍沙烏地阿拉伯。人工智慧再做出什麼舉動好像都不奇怪了。知名的電動車公司董事長甚至在推特上表示:國家級的人工智慧可能會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除了超越人類表現所導致的假想災難情節外,人工智慧確確實實地製造了許多美好的東西。例如:X 光片肺炎判斷率超越醫生,使更多病人能獲救。本文要介紹的是另一個例子:核融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