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擋住了我與寶寶?解析母嬰關係深化的阻礙

分享至

在母親與嬰兒之間,有一項稱為母嬰連結的現象,象徵在兩人之間的身體與心理上密不可分的關係連結。一直以來,母嬰連結發展持續被發現與母親本人與嬰兒的未來身心發展具有密切關聯。這次,來自一份針對日本全國各地的產後母親所進行的研究,嘗試探討有哪些因素會增加母嬰連結困難的風險。

撰文|蔡岷哲

來源:Pixabay

 

母嬰關係是連結母親與嬰兒之間特殊並重要的心理連結

當嬰兒呱呱墜地,對不論是初為人母或再次喜獲兒女的母親,都是一項全新的生命經驗。過去許多研究針對嬰兒與母親之間的互動進行探討,如筆者過往先前撰寫關於母嬰肌膚接觸的文章(抱寶!早期母嬰肌膚接觸對孩子發展的正向行為影響)。除母嬰肌膚接觸,在媽媽與嬰兒之間,有著隱微但穩固的心理連結,也就是母嬰連結 (mother-infant bonding)。

根據過往學者Grace Branjerdporn等人的回顧,建立穩固母嬰連結,對於嬰兒的成長有數項益處。例如,在氣質方面,當懷孕的母親具有較為正向的情緒適應,這與後續嬰兒出生後對外界人事物抱有正向的回應風格有關。母嬰連結困難 (mother-infant difficulties) 指涉部分難以建立正向或安適親子連結的母親所經驗到的現象,難以承接孩子情緒或具有調節自身身心狀態的困難,並與未來孩子負向身心發展的出現有關。Habtamu Shimels Hailemeskel等人曾在一項橫斷性研究中發現,患有產後憂鬱、目前為單身狀態,以及未有哺乳行為等因素,將增加母嬰連結困難的風險;能得以身旁他人在身心上的支持與陪伴,則與較低程度的不適感受有關。

在今年刊登於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中,由日本山口大學Chong Chen與其研究團隊,首次以透過多次時間點,探討有哪些風險因子與母嬰連結困難的出現有關,以了解除了單一時間的資料,可得知是否有持續性 (persistent) 母嬰連結困難的存在。Chen團隊以1,833位居住於日本全國各地、平均年紀32歲的產後婦女作為研究對象,並在首次蒐集相關研究資料後,再次於六個月後進行資料蒐集。

母嬰連結困難的類型,根據研究參與者填答的狀況可以初步分為兩種,一種是不定期性 (episodic) 母嬰連結困難,意指母嬰連結的困難發生在過去的一段時期內;另一種則是持續性母嬰連結困難,指的是持續的經驗到與孩子連結困難的感受。經過對兩波資料的分析,研究團隊針對母嬰連結困難找到可能因素。

 

家庭支持不足與產後憂鬱是重要的風險因子

首先,缺乏家庭支持與經歷產後憂鬱症狀,是兩種母嬰連結困難的共同風險因子。當進一步分別檢視不同的連結困難,Chen團隊發現,母親產前較低的體重,是不定期性母嬰連結困難的獨特風險因子;持續性母嬰連結困難的風險因子,則包含第一次成為母親、哺乳期的停止/未有哺乳期,以及育兒距離產後較久的時間。

根據研究結果,針對低家庭支持以及產後憂鬱的預防與介入,或許能降低不定期性母嬰連結困難轉化為持續性母嬰連結困難的風險。而針對上述的風險因子,Chen團隊根據文獻回顧提出幾項可能見解。Chen團隊表示,母親的低體重,可能與營養不良對母親本身決策或相關認知功能產生衝擊有關。初為人母這項風險因子,則可能與新手母親對於角色轉換的適應困難,或是對孩子較不符預期的期待有關。哺乳行為則與母嬰互動與生理激素相關(即經常聽到的催產素 (Oxytocin)——一項與人類正向情緒有關的激素)。最後,研究團隊指出,育兒與產後間隔較久的時間,意味著照顧者在累積了一段時間育兒壓力或育兒任務的持續益發挑戰。

綜上所述,這份研究揭示母嬰連結困難的數項風險因子。研究團隊期許,由於研究樣本的特異性與研究方法限制,未來能有更多延長研究時間(如建立多波研究或建立大於大個月的資料蒐集時間),並透過招募不同國家的研究參與者,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之差異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Branjerdporn, G., Meredith, P., Strong, J., & Garcia, J., 2017, “Associations between maternal-foetal attachment and infant developmental 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journal21, 540-553.
  2. Chen, C., Okawa, S., Okubo, R., Nakagawa, S., & Tabuchi, T., 2024, “Risk factors for persistent versus episodic mother-to-infant bonding difficulties in postpartum women in a nationwide Japanese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3. Hailemeskel, H. S., Kebede, A. B., Fetene, M. T., & Dagnaw, F. T., 2022, “Mother-infant bonding and its associated factors among mothers in the postpartum period, Northwest Ethiopia, 2021.”, Frontiers in Psychiatry13, 893505.

 


✨延伸閱讀:《抱寶!早期母嬰肌膚接觸對孩子發展的正向行為影響

(Visited 478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