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社群媒體能增加家人間的幸福感嗎?

分享至

因為智慧型手機的出現,各種新興的社群媒體大舉入侵我們的生活,過去以電話聯繫的生活模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到了現在,即使是年紀大的長者,也大多都有使用社群媒體的經驗。但…透過社群媒體的聯繫,真的能夠提升幸福感嗎?對年輕人來說,社群開拓了自己的生活圈,我們可以隨時隨地跟分散到世界各地的朋友、同事聊天。但對於老長者來說,他們聯繫的對象大多還是以子女、兒孫為主,他們所期待的其實是「更親密的溝通」與感情的聯繫,在以文字為主的社群媒體傳訊方式,是否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呢?

撰文|王冠云

來源:MotionElements

隨著各種不同的社群媒體的出現,有的主打貼文功能,有的主打視訊或通話功能,當今世界上幾乎每個人都有Facebook、Instagram等社群媒體帳號,甚至也出現了不同國家各自流行的社交傳訊APP,例如國外的Snapchat以及台灣人常用的Line等等。另外,在這些社群媒體裡面,相信不少人都會有一個「家庭群組」,可以隨時跟家人聯繫。不過,家人間透過社群媒體聯繫,是否提升了幸福感呢?

 

社會情緒選擇:老年人更關注情感上的重要關係及正向回憶

社會情緒選擇理論 (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 是一種關於生命階段變化的理論,該理論認為,對於未來時間的有限感知,會影響到一個人當下所關注的目標。由於年輕人的未來時間較長,所以他們更關注於知識獲取、職業規劃等目標,情緒方面則是比較關注負面或悲傷的回憶;然而,老年人出於感知到未來時間的有限性,更關注於情感上的重要關係,也更容易將注意力放在正向的回憶中。

過去Barber等人 (2016) 透過實驗的方法操弄社會情緒選擇,在實驗中,他們將實驗參與者分為老年人及年輕人,並且為了操控「未來時間的限制」,把各組再分為「假設壽命剩6個月組」及「假設壽命有120年組」。結果發現,整體而言,老年人比年輕人更容易回想正向積極的回憶,而且「假設壽命剩6個月組」的回想正向回憶的情形更加明顯。

過去Barber等人 (2016) 透過實驗的方法操弄社會情緒選擇,在實驗中,他們將實驗參與者分為老年人及年輕人,並且為了操控「未來時間的限制」,把各組再分為「假設壽命剩6個月組」及「假設壽命有120年組」。結果發現,整體而言,老年人比年輕人更容易回想正向積極的回憶,而且「假設壽命剩6個月組」的回想正向回憶的情形更加明顯。

 

高齡者用社群媒體很大目的是為了與兒孫聯繫

Tammisalo (2024) 等人在《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上發表的研究,收集了位於芬蘭總共1265名社群網路的高齡使用者(68至74歲),以及1542名青壯年使用者(19至56歲)的資料,研究調查了這兩千多名使用者的幸福感以及使用社群媒體所聯繫的對象,並且計算幸福感以及聯繫對象之間的關聯性。

研究發現,高齡使用者比起青壯年使用者,使用社群媒體聯繫的對象,更多的是以家人為主,而且以兒女輩的家人為最大宗。但是相反的,青壯年使用者使用社群媒體主要聯繫的對象多數是朋友及同事,和爸媽聯繫的比例則少很多。Tammisalo (2024) 等人認為,這樣的結果部分符合了社會情緒選擇理論,即高齡者更重視重要關係的連結,而青壯年的使用者則是更關注於知識導向的關係以及職涯發展等等。此外,研究者也調查了用戶們社群媒體中的聯絡人名冊,高齡者的聯絡人清單中,家人所占的比例其實就已經比青壯年的用戶還要大。

 

幸福感與社群媒體的聯絡對高齡用戶而言並沒有直接相關

至於Tammisalo (2024) 等人在研究中所關心的幸福感議題,研究者們並沒有在高齡用戶身上發現社群媒體的聯繫和幸福感之間的顯著相關。然而,社群媒體聯繫和幸福感之間的相關,卻出現在部分青壯年用戶,尤其是中年的女性和他們的孩子,以及中年男性和他們的媽媽之間的聯繫。這個結果也反映出了家庭照護的狀況,推測處於壯年世代的男女們,一方面要照顧兒女,一方面也要照顧父母,在忙碌的生活中透過社群媒體聯繫上下兩代,也減輕了不少他們的負擔。

而高齡用戶之所以找不到社群媒體的聯繫以及幸福感的關係,這個結果也超出了Tammisalo (2024) 等人的預期。資料沒有顯示出正向相關,可能是因為社群媒體對高齡者而言並不是一個最適合的媒介,畢竟社群媒體的傳訊方式還是以文字為主,而高齡者其實更期待可以實現更多親密溝通的媒介,例如有語音通話或是更同步的溝通方式。過去曾有其他研究指出,具有上述特性的群組通話功能其實有助於提升高齡者的幸福感,但是在Tammisalo (2024) 等人這次的調查中,排除了這方面的聯繫方式,所以沒有出現顯著的相關。

 

社群媒體與數位落差

Tammisalo (2024) 等人亦在論文中指出,即使在當今這個數位時代,數位落差 (digital divide) 仍然存在,不同生命階段的人們對於數位科技的使用方式及態度仍然存有不同。此外,這篇調查以芬蘭的使用者為主,可能在不同的文化脈絡之下,使用社群媒體或數位科技所帶來的影響也會有很大的不同,每個國家的數位發展程度也都不相同,因此也不會得到相同的研究結果。

另一方面,Tammisalo (2024) 等人也提醒,雖然與家人之間的社群媒體聯繫並沒有提升高齡者的幸福感,但是社群媒體還是有可能透過不同的方式提升了高齡者的生活福祉。例如,高齡者可以更方便地接收資訊,這也可能影響了他們的幸福感。因此,作為「活躍老化 (active aging)」的一環,高齡者學習使用新興科技、社群媒體,仍然有其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Tammisalo, K., Danielsbacka, M., Tanskanen, A. O., & Arpino, B., 2024, “Social media contact with family members and happiness in younger and older adults. ”,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53, 108103.
  2. Barber, S. J., Opitz, P. C., Martins, B., Sakaki, M., & Mather, M., 2016, “Thinking about a limited future enhances the positivity of younger and older adults’ recall: Support for 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 Memory & cognition, 44(6), 869-882.
  3. ScienceDirect-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
(Visited 140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