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栽培和熱帶雨林的完美平衡——可可混林農業的奧祕

分享至

巧克力是無論男女老少都愛不釋手的食物,更是讓無數人感到快樂的幸福泉源,但人們對巧克力的認知大多停留在採收後處理、風味加工和包裝分級上,對巧克力源頭——可可樹 (Theobroma cocoa L.) 多變的栽培環境知之甚少。近年來,可可生產大國大規模砍伐熱帶雨林增加可可產量,造成雨林生物多樣性消失也加劇全球暖化,因此越來越多學者、公平貿易組織和農民推廣可可混林農業,希冀在可可生產、農民生計和環境保護間達成平衡。

撰文|周書瑋

圖1:可可混林農業林相|來源:參考文獻4

 

生而徜徉熱帶雨林懷抱的可可樹

可可樹源生於亞馬遜熱帶雨林,生長在熱帶雨林高大喬木的遮蔭之下,這也是拉丁美洲原住民栽培可可的最早方式,在農業學上稱為「混林農業」 (Agroforestry)。在可可被歐洲列強大肆搜刮前,拉丁美洲原住民會小規模的砍伐並焚燒雨林,讓焚燒後的鹼性灰粉成為土壤天然肥料,人們在其上居住耕種,常見作物包括果樹蔬菜、木材、豆科作物和少數根莖作物,同時栽培少量可可穿插期間,即可可混林農業,構成以根莖類作物為地下層;蔬菜、豆科作物為低層;果樹和可可為中層;木材為樹冠層的豐富林相。數十年後土壤肥力下降,人們會放棄原本那塊土地,重新砍伐焚燒處女地,原本那塊田則休耕數十年以恢復地力,如此每隔一段時間改為耕種其他土地的栽培方式稱為「輪耕」(Shift cultivation),是雨林和莽原原始的栽培方式。

歐洲列強發現可可的迷人之處後,除了大肆掠奪中南美洲的可可,也大規模開發其他殖民地以供可可栽培,西非和東南亞熱帶雨林從此躍上可可的的國際舞臺(如象牙海岸、迦納、喀麥隆和印尼等)。近年來,由於全球可可需求節節上升,可可生產國們大量砍伐熱帶雨林種植可可以增加外匯收益,可可農也不再像過去那樣將可可和果樹、木材或豆科作物種在一起構成複雜的林相,而是整片可可園只種可可樹,讓可可栽培告別了最傳統的遮蔭混林農業,踏入無遮蔭單一化栽培的世界。

 

無遮蔽單一化栽培 v.s. 遮蔽混林農業 (Monoculture v.s. Shaded agroforestry)

也許有人會問,無遮蔭單一化和遮蔭混林農業的可可栽培方式,哪一個可可豆產量較高呢?這個問題一直是可可專家們爭相研究的問題,但始終沒能得到準確答案,因為可可產量受許多因子影響,包括可可樹品種、病蟲草害、土壤、水文等,混林農業還需考慮混種的樹種、森林結構、混種樹種遮蔭效應和樹冠微氣候變化,加上可可為多年生灌木,需要很多年才會結出能計算產量的可可豆,很難精確比較哪一種栽培模式的產量較高。儘管如此,去除遮蔭的可可單一化栽培,可可樹因為少了混種樹種競爭陽光、水分和土壤營養素,且樹冠層通風較好,病蟲害發生機會降低,學界普遍認為無遮陰栽培的可可豆產量較高。那為什麼近年來學界和農民仍致力於恢復並推動最初的可可混林農業呢?答案藏在混林農業提供的多元經濟價值。

單一化栽培的可可田最終只會收穫可可豆,但遮蔭混林農業的可可田除了收穫可可豆,農民還能銷售木材增加生計,更能收穫蔬果、豆類和根莖作物自用或轉賣,且豆科作物還能固氮增加土壤肥力,可謂一舉數得,提供許多單一化栽培沒有的效益。雖然各界認為單論可可豆產量,遮蔭混林農業比不上單一化栽培,但論整體經濟效益,單一化栽培遠不及遮蔭混林農業。此外,如果考慮農民福祉和生計穩定性,遮蔭混林農業中的蔬果讓農民飲食更多樣化,減緩可可產區常見的營養不均和微量元素缺乏問題,且可可農能將多餘的蔬果和根莖類轉賣到市場,多樣化的經濟收入有效分散可可市場波動的風險,讓農民在可可價格大跌時,仍有保底的安全牌,不至於血本無歸。

 

可可混林農業的推廣
圖2:公平貿易巧克力驗證標章|來源:公平貿易官方網站

由於全球暖化和可可需求大幅上升,越來越多環保和農運團體提倡友善環境和公平貿易驗證的可可豆,是否出產自混林農業的可可田也成為可可豆驗證的指標之一。許多西非和亞馬遜可可產區的在地小農組成農民團體和驗證機構,主打友善環境的栽培方式,像是生產過程中不砍伐熱帶雨林、不使用童工等,在地驗證單位經過國際認證後,生產的巧克力就能以較高的價格在市場上出售,不僅鼓勵農民投入友善生產,也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意識。在歐洲,許多巧克力公司會在包裝上標示經過什麼樣的驗證,或附上公平貿易驗證標章,多數消費者也會留意該品牌是否重視環境保護和農民權益等議題,並以此作為決定是否購買的依據之一。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 在2005年推動「減少毀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Reduced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 REDD+) 系列計畫,其中一項子計畫是計算碳交易和碳儲匯,藉此推廣雨林再生和混林農業。該子計畫計算雨林的碳儲量和碳儲能力,高碳排公司必須向雨林擁有者(通常是當地居民)購買碳排放權,當雨林面積增加,當地居民透過銷售碳排放權所得的收益就會提升,生計也能獲得改善,因此REDD+可說是賦予混林農業另一附加價值。

圖3:雨林友善巧克力驗證標章|來源:雨林保護聯盟

如同巧克力握在手中會融化一樣,不永續或對環境不友善的巧克力生產模式也會加劇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因此在可可生產、農民生計和環境保護間找到平衡格外重要,而可可混林農業恰恰提供完美的平衡舞臺。下次購買巧克力時,不妨多留心上面是否印有雨林友善標章吧!

 

 

 


參考文獻

  1. Waldron, A., Justicia, R., & Smith, L. E., 2015, “Making biodiversity‐friendly cocoa pay: combining yield, certification, and REDD for shade management.”,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25(2), 361-372.
  2. Cerda, R., Deheuvels, O., Calvache, D., Niehaus, L., Saenz, Y., Kent, J., Vilchez, S., Villota, A., Martinez, C., Somarriba, E., 2014, “Contribution of cocoa agroforestry systems to family income and domestic consumption: looking toward intensification.”, Agroforestry systems, 88, 957-981.
  3. Somarriba, E., Cerda, R., Orozco, L., Cifuentes, M., Dávila, H., Espin, T., Mavisoy H., Ávila, G., Alvarado, E., Poveda, V., Astorga, C., Say, E., Deheuvels, O., 2013, “Carbon stocks and cocoa yields in agroforestry systems of Central America.”,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 173, 46-57.
  4. Ndo, E., Akoutou, E., & Nomo, L., Manga, F., Ambang, Z., Cilas, C., 2023, Farmer’s strategies in the choice of citrus spatial structures in cocoa-based agroforests in Cameroon. Agroforestry Systems. 97. 1-14. 10.1007/s10457-023-00817-3.
(Visited 228 times, 3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