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來」與「麥」和中國小麥的身世之謎

甲骨文的「來」字是小麥的象形,但在卜辭中多被假借而失去本義。古人原期望在「來」字下添一個象腳步的倒「止」形,新創用以表真正往來、來去的會意字,反而最終成了表小麥的「麥」字。小麥對中國而言是一種外來作物,古人可能是藉此特點引申「來到」作為造字創意。小麥傳入之初中國已有成熟的粟、黍、稻作農業生產體系而無足輕重,但在商周時期漸獲推廣,並於漢代廣泛種植,最終在中唐時期後漸取代北方的粟作農業,形成南稻北麥格局。小麥傳入中國的確切時間大約在龍山時代,路徑則主要有三種看法待釐清。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鴿子的故事〉&〈台灣賽鴿活動的歷史與科學〉

在科學史上,「人擇」是「天擇」的重要靈感,事實上天擇是以人擇為模型而建構的。達爾文在《物種源始》中,便以育種家鴿的人擇為引子,闡述天擇的概念。有趣的是中國人也有培育家鴿品種的經驗,甚至有專司育種工作的官方單位,以及紀錄品種的鴿譜,為什麼中國人沒有想出天擇理論呢?

台灣的賽鴿活動,從 1930 年代由日本引進,到了 1960 年代成為民間流行,也因此衍生出許多賭博、作弊與黑道介入的亂象。賽鴿飼主們為了能致勝,砸下重金購賣冠軍種鴿進行交配,然而業主們欠缺遺傳學的基礎,加上台灣惡劣的賽鴿文化,也釀成不少慘無人道的育種悲劇。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你猜猜:羅馬帝國軍隊和漢代軍隊交手會怎樣?〉&〈空用光電系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歐亞大陸的兩端,曾經同時存在著羅馬帝國與漢帝國,而這兩個帝國都有強盛的軍隊。回到西元前210年至西元後220年之間的時空背景,羅馬帝國的疆域包圍了地中海世界,漢朝的帝國則統治歐亞大陸的東端,兩者之間夾著波斯帝國。這樣的地理分佈,即讓後人對於兩帝國交戰的情節充滿想像。成龍主演的電影《天將雄師》便基於歷史學家的推測,虛構了兩帝國短兵相接的故事情節。那麼他們的軍隊真的曾經交手過嗎?若真有交手,勝負又是如何?歷史學家可由這兩支軍隊的裝備、戰鬥力、機動性、戰術及戰略等史料來思考這些問題。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毒品」有味道嗎?

直到二十世紀初期,鴉片在西醫一直是使用率高居不下的萬靈藥,然而在當時的台灣,非藥用性的吸食鴉片卻曾經蔚為風潮。為何過去有如此多的台灣民眾,選擇吸食這個「毒品」?本講將從鴉片使用者與生產者的角度出發,揭開台灣鴉片的神秘面紗,與台灣歷史發展的獨特脈絡。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生?不生?究竟怎樣呢?

■從演化的角度來看,生物活著就是為了生殖繁衍下一代。然而人類因為諸多社會性的理由,很多時候會採取避免生育的行為。世界衛生組織甚至將每年 9 月 26 日訂為世界避孕日,提倡利用各種避孕手段以及家庭計畫等方式,控制世界人口數量。本講次為聽眾簡介避孕發展史。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啟蒙?知識建構?與博物館的誕生

■根據國際博物館學會在 2007 年的宣言,博物館是一個以社會服務為宗旨的非營利常設機構,具有保存、研究、交流與展覽人類與其生活的自然環境,有形和無形的遺產,並且是以教育、學習及娛樂為目的。然而自 18 世紀開始,歐洲國家成立的博物館,起初卻是為了展示殖民統治力量,鞏固國家認同的需求而設。本講次帶領聽眾走過三百年的博物館史,並藉此重新思考現代博物館所宣揚的啟蒙知識與普世價值。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什麼是真理?什麼是科學?從實驗室的歷史談起

■什麼是科學?這個問題的答案,會隨著回答者本身的學養背景,各有其著眼點;身為一位地理學家出身的科學史研究者,洪廣冀老師對於「科學知識的地理學」,也就是科學研究發生的場域,特別感到有興趣。本講次帶領聽眾走過實驗室、標本館、博物館以及田野等等,生產科學知識的場域,讓聽眾了解科學研究發生的「場所」,如何成就貫穿古今,放諸四海皆準的科學知識。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你不知道的康熙皇帝:數學、知識與權力

■傳統的中國數學稱為算學,自宋元之後發展就陷入停滯,直到清代西方數學傳入之後,傳統中算被迫與之對話,才造就了中國數學的現代化。在這個過程中,數學的知識位階獲得提升,數學家的社會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本講次介紹康熙皇帝如何為中國數學的現代化發展奠下基礎,以及他如此大力推廣的脈絡緣由。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你不知道的朝鮮與日本:算士、算額與算學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產物,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會帶出不同的文化活動。朝鮮東算與日本和算在吸收中國與歐洲數學之後,各自發展出獨特的文化面向。中國的算學發展到了明代,由於要符合國際貿易跟貨幣經濟的需要,走向實用主義,天元術等等傳統數學,在中國逐漸式微。反倒是朝鮮王朝的算學家因為曆算需要,繼續鑽研從高麗王朝傳下來的中國傳統算書。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出航吧!尋找太平洋裡的金、銀島與女人島

■財富與美色,向來是驅動人性最強大有力的兩個因素。這在彰顯人性貪婪的大航海時代,就反映在聽起來荒誕不羈,但當時的航海家卻深信不疑的金銀島跟女人島傳說。李毓中教授為聽眾帶來這段大航海時代的趣事。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平衡生命的量與質:從家庭計畫到族群健康

■就國家層面而言,人口的「量」與「質」很難兼顧,因此社會對於人口的看法,往往在「人力」與「負擔」兩個概念之間擺盪。本講次藉由回顧台灣數十年來的人口政策變遷,探討基因科技與族群遺傳學,對未來台灣人口的社會影響。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羅馬帝國軍隊和漢代軍隊交手會怎樣?

■羅馬帝國跟漢朝,是西元前 200 年到西元 200 年這段時間,並存於東西方世界的兩大超級帝國。這兩大帝國有沒有可能各自派遣遠征軍,在某個地方曾經交手過?倘若真的交手了,戰況又會如何?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破解霍亂之謎:十九世紀的傳染病研究

■霍亂自 1817 年首次大流行以來,隨著貿易路線傳播到世界各地,造成人心恐慌,社會動盪。以霍亂研究留名青史的斯諾,為我們顯示疾病地理學與流行病學的力量與限制,同時也再一次印證科學上的爭議,很難經過一次精彩的論證就塵埃落定,總是需要經過相當過程與大量努力,才能造就新的學說。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玄燁與胤礽:糾結父子情

■康熙為什麼廢黜立了幾十年的太子胤礽,最後把皇位傳給雍正,不但是各種清宮劇最愛的題材,也是清史上一個頗有話題性的題目。我們從心理史學的角度出發,探討胤礽有沒有可能罹患有某種間歇發作的精神疾病,因此使得康熙不得不更換儲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