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史沙龍】〈SDG5 性別平等:女科學家與工程師 〉

國科會在過去幾年花了相當大的心力,鼓勵更多女性投入科學職涯,但回頭檢視各領域目前的性別比例,除了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較均衡外,工程、生命科學或自然科學中,女性從業比例都偏低,當中必定包含一些結構性問題。今天的科學史沙龍,邀請到高雄科技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學系的洪文玲教授,和台大醫學系的黃韻如教授,分享她們所目睹的校園性別現況,以及臺大非常火熱的「月經課」。

Read more

沒有性慾嗎?運動或許是最好的春藥

科學研究顯示,適度的運動能夠刺激女性的荷爾蒙系統,增加血流量和活化交感神經系統,進而改善性慾和性功能,並增加性喚起的能力。此外,運動還能改善身心狀態、減輕壓力和焦慮,提高自尊心,這些效果都對女性的性慾有正面的影響。相較於治療性慾低下的藥物,運動是一種自然且有效的方法,能更讓女性重燃性慾,並獲得身心靈各方面全面地改善。

Read more

幾歲發生性行為才是最合適、最理想的呢?

「性行為」是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十分好奇的,初次性行為總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近年來相關的報導表示台灣初次性行為平均年齡下降,為何發生性行為的年齡過早,會使得師長們憂心忡忡?努力的宣導學生們推延性行為的年齡,究竟背後有什麼脈絡?本篇以性科學研究數據,談過早性行為帶來的影響、問題。

Read more

小朋友需要知道嗎?談青少年的性教育

近年來台灣學生懷孕數量大幅增加,教師及家長們該如何拿捏性教育的內容也有所爭論。台灣的社會文化對於性教育的觀念,是以禁慾為主的教育導向;美國性教育政策的發展脈絡,也許可作為前車之鑑,透過性科學研究的驗證,探究禁慾的教育方針,並不實際防範發生在青少年的性問題。

Read more

眼見不一定為憑?淺談女同志性生活的刻板印象

社會價值觀影響人類對於同性戀的理解,不少媒體、資訊又常以異性戀的想法揣摩同性戀的相處模式,不全然貼近事實而導致角色刻板印象。早期針對女同性戀的研究只專注性生活的次數,卻忽略了「性生活的品質」在經營伴侶關係的重要性。最新的研究成果顯示,女同性戀者採取更多元的方式維繫感情,擁有更好的性交流以及維持良好的親密關係,這些數據有助於解釋為何性行為頻率較低,而性生活仍能維持一定的滿意度。

Read more

每個人都有讓身體快樂的權利——談女性自慰

自慰在人類社會時常是被誤解、斥責的行為,甚至被認為這會耗損人類繁衍下一代的動力。事實上,相較於男性,女性自慰遭受更多的批評。你知道嗎?其實自慰被認為是性健康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探索自我的範疇,一起認識女性自慰議題、破除迷思⋯⋯

Read more

老年人的性生活,有什麼不一樣嗎?

隨著高齡社會的來臨,老年人的照護與生活品質更需要被重視。邁入老年時,性親密的需求常被大眾所忽視,擁有好的性健康也是重要的一環,良好的性行為與生活品質密切相關,然而,老年人的性生活有諸多困難,性活動也隨著年齡而有所不同,例如:大眾負面的想法、生理疾病或者伴侶改變等等。

Read more

令人臉紅心跳—瞭解你的身體與敏感帶

談到性行為的前戲,總會聽到「敏感帶」三個字。如此神秘又害羞的區域和性喚起、性高潮有著極大的關聯。當我們越瞭解敏感帶就越能增進與伴侶的親密感,然而敏感帶範圍之廣、個體差異之大,無法單憑個人的經驗談就能概括多數人的敏感帶,因此就讓我們透過科學好好瞭解敏感帶吧!

Read more

除還是不除?陰毛與生殖器美學

隨著現今對於身體美學的要求,陰毛的去除與否也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陰毛在許多人眼中可能是不衛生、不美觀的,甚至有的人除去陰毛的原因在於降低感染,然而目前沒有任何一篇研究能夠證實去除陰毛能降低陰道或泌尿道感染,陰毛的存在反而更能保護生殖器官免受細菌感染。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生?不生?究竟怎樣呢?

■從演化的角度來看,生物活著就是為了生殖繁衍下一代。然而人類因為諸多社會性的理由,很多時候會採取避免生育的行為。世界衛生組織甚至將每年 9 月 26 日訂為世界避孕日,提倡利用各種避孕手段以及家庭計畫等方式,控制世界人口數量。本講次為聽眾簡介避孕發展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