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時期的鳥群:以「隹」、「鳥」為構件的幾個文字(下)

商周時期以「隹」、「鳥」為造字構件的文字相當多,學者經由字形、文獻考證所推測的可能物種包含杜鵑鳥、烏鴉、啄木鳥等,可補充考古發現上的不足,而從「雉」、「隻」、「䍜」、「羅」、「離」等字可知,當時人們除了以箭矢射鳥,也以網捕、徒手抓取、設陷阱等方式捕鳥。古人捕鳥不一定是全然為了食肉,從文字構形,可知也是為了防止鳥害、祭祀或作為賞玩之用。

Read more

LLM vs 搜尋引擎:認知負荷與學習深度

大型語言模型 (LLM) 的出現方便了我們的生活,查找資料的方式從最傳統的上圖書館翻紙本資料,到上網搜尋關鍵字,又演進到了現在只要開口詢問智慧管家、大型語言模型,它們就能快速將答案呈現給我們。雖然這幫我們省下了許多時間,但這件事在學習成果上面是否會有影響呢?這影響是好是壞呢?德國慕尼黑大學Stadler等人的研究團隊為了探討這個問題,便設計了一個相關實驗,觀察大學生們分別使用搜尋引擎和LLM來解決問題後,學習成果的表現究竟如何。

Read more

綿延不止的家庭風暴:談父母彼此攻擊的負向心理衝擊

談到親子關係,常有人提到「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當父母在教養上能保持同理、溫和,以及堅定的態度,孩子或許能安穩的成長;反之,背影將成為揮之不去的陰影。在這篇文章中,來自挪威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嘗試透過長期追蹤,瞭解父母之間的口語或肢體攻擊,與孩子的外化相關障礙症狀有什麼樣的關聯性。

Read more

愛因斯坦道歉了?一探理工天才的感情世界(二)

愛因斯坦,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因其卓越的科學貢獻而為人熟知,但在這些光輝成就的背後,他也曾經對於一些事情感到後悔,像是,他曾將宇宙常數引入廣義相對論,後來卻稱這為「一生中最大的錯誤」;他促成了曼哈頓計劃的啟動,但對於核武器造成的傷亡感到內疚;他也曾與納粹支持者菲利普.萊納德有著口角衝突。愛因斯坦雖然是科學天才,但也有著深刻人性的掙扎與反思,這些思考至今仍對我們有所啟示,使我們知道該以什麼態度來看待科學發展。

Read more

宋代已有活字,為何《四庫》還用手抄?(下)

中國的活字比歐洲早出現3-4世紀,但歐洲的活字書籍印刷量與豐富度都顯著超越。關鍵之一在於中文活字排版的成本,比歐洲的拼音文字明顯不利。中文印刷因而捨棄高昂的活字,選擇低成本的雕版。但若是族譜、喜喪帖這類格式固定的印刷品,就會選用活字。從供給面看,雕版成本比歐洲活字高,但這並不是書籍總印刷量不及歐洲的主因。歐洲文化與文字的多元性、各種版本《聖經》的普及、新大陸發現後的世界觀擴展,從需求面帶動了印刷業的興盛。

Read more

商周時期的鳥群:以「隹」、「鳥」為構件的幾個文字(上)

「隹」與「鳥」是甲骨文中兩個飛鳥側面形象的字,並不總是容易單從字形上來分辨,有時須借助卜辭內容。「隹」與「鳥」其實是一形之變,兩者在古文字中作為偏旁也常互用,並不如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所云,以尾之長短作為區分。從「隹」、「鳥」所呈現的鳥形如此多樣的情況來看,二字可能並不特定表某種鳥,而是泛指。商周時期先民以此二字為構件所創造的甲骨和金文字相當多,這些文字,如「雥」、「霍」、「集」、「鳴」、「進」等,反映了人群對鳥類的敏銳觀察與辨識力。學者經由字形、文獻考證所推測的可能物種,如燕、天鵝、雀等,也能補充考古發現上的不足。

Read more

為語言障礙者重啟溝通的OTTAA專案

你平常都用什麼方式和他人溝通呢?你知道語言障礙者是如何和他人溝通的嗎?如果加上「科技」元素,你還知道哪些溝通方式呢?你想到的選項,也許都和今天的主題有關。溝通的順暢與否,影響了語言障礙者受教育的品質和社交互動狀態,因此突顯出「科技」角色的重要。本篇文章將帶你瞭解運用人工智慧技術的OTTAA專案如何幫助語言障礙人士和他人溝通、溝通相關的概念、輔助科技的發展和建議、輔助科技和永續的關聯。

Read more

不再依賴充電線!高續航力穿戴設備問世

每年九月,蘋果迷期待著新產品的發表,穿戴式設備也成為近年來大家關注的焦點。然而,這類設備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電池壽命有限,難以滿足全天候健康監測需求,美國華盛頓大學的一項研究為此帶來了突破,他們利用人體與裝置之間的溫差產生電流,也就是說,可以利用人體作為充電源,藉此提升穿戴設備的續航能力,這項研究採用了碲化鉍(Bi2Te3)和共晶鎵銦合金(EGaIn)作為基礎材料,具備高效充電、自我修復及彈性延展的特性,並能透過Peltier效應反向操作,實現溫度控制,為使用者提供保暖或降溫的功能,這項技術為穿戴式裝置的未來應用開啟了更多的可能,讓健康監測更具完整性,在穿戴上也能更加貼近使用者的需求。

Read more

AI能療癒你的心嗎?ChatGPT與心理健康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且隨著健康衛生觀念的改變,除了感冒頭痛等生理健康要顧之外,心理健康也是現代人很注重的層面。然而,過去已有研究指出(Lacko, 2018),只有少數的心理疾病患者能接觸到醫療資源,甚至也反映了因為社經地位或教育程度而使得心理健康治療資源的分配不均議題。不過,AI時代來臨,可以靠聊天型的AI機器人ChatGPT來幫忙解決這個難題嗎?

Read more

甲骨和金文的「文」字真的和「文身」有關嗎?

目前最早的「文」字見於商代晚期金文與甲骨文,與「大」字相似,均為一正立的人形,但「文」字突出魁梧的上半身,金文字形多見上半身帶V形、U形和菱形紋等,應是心形的簡省。甲骨文字形與金文類似,多見胸膛上不帶紋飾或簡省為X或V形。「文」字的造字創意過去受《說文》:「錯畫也。象交文」的影響而眾說紛紜,近年則以文身說居主流,但最新根據《村中南》452卜骨所見「文邑受禾」一語,可推知「文」與「大」字相通,可互訓,商周時期用作對先王、祖先的美稱,表偉大,與文身其實無關。

Read more

宋代已有活字,為何《四庫》還用手抄?(上)

中國的活字比歐洲早出現3-4世紀,但歐洲的活字書籍印刷量與豐富度都顯著超越。關鍵之一在於中文活字排版的成本,比歐洲的拼音文字明顯不利。中文印刷因而捨棄高昂的活字,選擇低成本的雕版。但若是族譜、喜喪帖這類格式固定的印刷品,就會選用活字。從供給面看,雕版成本比歐洲活字高,但這並不是書籍總印刷量不及歐洲的主因。歐洲文化與文字的多元性、各種版本《聖經》的普及、新大陸發現後的世界觀擴展,從需求面帶動了印刷業的興盛。

Read more

機器學習在災害評估中的應用

隨著氣候變遷、各類災害如:洪水、颶風等,對環境、人類生活產生更劇烈的衝擊,SDGs的相關目標如:目標11「促使城市與人類居住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性」也成為巨大挑戰,其中的11.5子項「減少自然災害的不利影響」更是各界災害救援、減災計畫的重要目標。近年來,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 (WFP) 與Google Research合作,將機器學習帶入災害評估場域,你能想像機器學習如何幫助更多受災居民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本期文章!

Read more

愛因斯坦道歉了?一探理工天才的感情世界(一)

2017年,國家地理頻道推出電視影集《世紀天才》,首季聚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1879-1955) 的生平,透過現代影視的技術,將愛因斯坦的生平描繪出來。這部片迅速成為科學愛好者必看的節目,其中最讓人熱議的便是愛因斯坦的感情世界,他曾經有過兩段婚姻,且還有多次的婚外情,讓我們透過他的兩段婚姻來一探他的感情世界,使我們能更立體地認識這一位科學巨擘。

Read more

下一代怎麼看AI:青少年對於人工智慧的倫理反思

AI時代來臨,現代的兒童及青少年出生於智慧型手機問世之後的時代,在他們成長的過程裡,也伴隨著AI一起成長。然而,AI作為一個新興技術,仍然有其不穩定的地方。諸如AI模型從大量訓練資料所產生的種族歧視或性別歧視現象、或是有心人士使用AI工具操控政治輿論等等。對於下一代如何使用並看待AI,讓教育界及學術界等各界的學者都十分關心。

Read more

家中的生物上千種?來自疫情期間的居家生物普查

疫情期間,一個澳洲研究團隊於布里斯本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居家生物普查,並在期間記錄到1,168種生物,研究依據發現物種的時間建立物種累積曲線,也在研究期間發現了不曾收錄於澳洲生物資料庫的觀察紀錄。研究結果顯示約87%的物種為原生種,顯示絕大多數物種存在於都市,並非完全來自人類的影響。這份研究不僅提供了布里斯本都市完整的生態調查紀錄,也顯示都市生態有更多值得深入探討和研究的議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