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爭奪戰(2):稀土如何強化科技設備?
稀土元素能為現代科技開外掛,無論是電動車的強勁加速、手機螢幕的鮮豔色彩,還是耳機中清晰動人的音質,這些都有賴於稀土元素的應用。稀土元素的強磁矩、高矯頑力以及高密度的能階,造就了當今高效能的科技產品,也因此稀土的礦權成為了國際間相互爭奪的標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稀土元素如何推動現有的科技吧!
撰文|黃鼎鈞
預約Uber乘車,來了一部電動車,驚奇著它高效的加速過程,接著打開手機滑著社群平台又戴上耳機聆聽音樂,享受一趟美好的通勤時光,這已成為許多通勤族的日常風景,但你可曾經想過,是什麼元素造就了這樣的科技享受,帶來了高速的引擎、鮮豔的螢幕以及悅耳的音質?支持著這些科技的正是稀土元素。在上一篇文章《稀土爭奪戰(1):稀土是什麼?它一點也不稀有!》中已經介紹了什麼是稀土元素,以及為什麼它成為了兵家必爭的元素,這一次,我們將更深入地來了解,稀土元素如何成為科技的推手。

稀土元素讓電動車跑得更快!
電動車之所以能達到極大的加速度,是因為馬達能夠產生強大且穩定的磁場,迅速驅動輪軸轉動,而這樣的強磁場正是仰賴稀土元素中的釹 (Nd)、鏑 (Dy) 等元素。以釹 (Nd) 元素為例, 釹鐵硼 (NdFeB) 磁鐵的四方晶系 (Tetragonal Crystal System) 是一種具有高度對稱性但同時在一個方向上顯著拉伸的晶體結構。這種結構中,釹 (Nd) 原子位於特定的晶格點,並與鐵 (Fe) 原子形成強烈的交換作用 (Exchange Interaction)。由於四方晶系中c軸方向的原子間距較大,釹的磁矩會自發地沿著此軸排列,並且在外加磁場中更容易鎖定磁矩的方向,從而強化了整體磁場的穩定性。這種結構還賦予磁鐵極高的矯頑力 (Coercivity),使其在高溫或外加磁場變化下仍能保持磁性不減,顯著提升電動車馬達的能量密度,並在短時間內提供強勁的扭力輸出,進而達到快速加速的效果。

稀土元素讓顯示器更鮮明
除了磁性之外,稀土元素的電子結構也賦予其獨特的光學特性,造就了鮮豔的螢幕色彩。稀土元素的4f電子層具有複雜的能階結構,這些能階僅在特定能量條件下吸收或發射光子,類似音叉只能在特定頻率共鳴。由於4f電子層的能階分布密集,且每個能階對應於極窄的能量範圍,當光波的能量恰好匹配某個能階時,電子便會發生躍遷。這種特性讓稀土元素能精確發出單一波長且純淨的光波,成為光學應用的理想材料。以釹 (Nd) 為例,其電子組態為 [Xe] 4f4 6s2,其中4f電子層中存在許多電子能階,能透過能量躍遷發出波長約1064奈米 (nm) 的紅外光,因此釹被廣泛應用於Nd:YAG雷射器中,這類雷射器已成為工業切割、醫療手術及軍事設備的重要光源。鉺 (Er) 主要發射波長約1550奈米 (nm) 的近紅外光,這是光纖通訊的最佳波段,因1550奈米波長恰好位於光纖材料(如石英玻璃)吸收最低的「透明窗口」,因此吸收損耗極小,這可使光訊號傳遞更遠,且在通訊頻譜中受干擾最少,確保訊號穩定清晰。因此,鉺 (Er) 摻雜光纖放大器後,能有效放大光信號,顯著提升訊號傳輸距離及穩定性,這種特性使鉺 (Er) 在高速光纖網路中成為訊號傳輸不可或缺的材料。此外,稀土元素中的銪 (Eu) 會發射波長約620奈米 (nm) 的紅光,這一波段恰好是人眼對紅光最敏感的範圍,使用者能接受到鮮豔且飽和的紅色,常見於LED顯示器中,不只如此,銪 (Eu) 還廣泛應用於防偽技術,例如歐元紙鈔上的防偽標誌便使用了銪元素的熒光粉,當紙鈔暴露於紫外光時,銪會發出紅色熒光,讓人們能輕易以肉眼識別紙鈔真偽。
稀土元素提升你的耳機音質
為什麼稀土元素能讓耳機的音質更好?根據勞倫茲力 (Lorentz Force) 的原理,即當載流導線置於磁場中時,會受到一股垂直於電流與磁場方向的力,耳機正是利用股力推動音圈移動,進而帶動振膜震動產生聲音,由於稀土元素擁有高磁矩,也就是物質內部能產生較大的磁場,能提升耳機音圈的驅動力和靈敏度,提升了音圈將電信號轉化為聲音振動的效率與準確性,改善聲音輸出的品質,此外,其高矯頑力還能防止音圈受外界磁場干擾,確保聲音穩定與細節呈現。在稀土元素中,釹 (Nd) 是耳機應用的首選,其居禮溫度 (Curie Temperature) 為312 ℃,即釹在高於312 ℃時才會失去其鐵磁性,此溫度足夠能應付日常的使用場景,而最重要的是,釹 (Nd) 的提取成本較其他稀土元素還低,且全球地理分布較為均勻,供應鏈較不易受政治力影響,成為各大公司開發科技產品的最佳選擇。

稀土元素的高磁矩與高矯頑力成為了現代科技的幕後推手,同樣的產品設計,因著添加稀土元素就能提升產品效能,彷彿是在一般的腳踏車上安裝了電動輔助裝置,騎乘更輕鬆、更快速,也難怪稀土礦權成為了美國川普總統的戰略要地,關係著國家科技競爭力的維持,然而,為什麼稀土的開採與提取如此困難,下一篇我們將一起來認識稀土開採的技術,並且了解稀土元素可能造成的環境汙染,以及要如何進行回收。
✨延伸閱讀:《稀土爭奪戰 (1):稀土是什麼?它一點都不稀有!》
參考文獻
- Zhu, Wei, and Shun Xu. "Rare Earth Elements in Modern Technology and Supply Chain Risk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56, no. 2 (2021): 221-230.
- Wang, Li, and Jie Chen.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Rare Earth Material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48, no. 3 (2019): 341-350.
- L.X. Liao, Z. Altounian, and D.H. Ryan. Cobalt site preferences in iron rare-earth-based compounds. Physical Review, Serie 3. B - Condensed Matter (18,1978-), 47:11230–11241,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