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史沙龍】沒有昨日的宇宙——勒梅特與現代宇宙學
■對於被喻為「大霹靂之父」的勒梅特 (Georges Lemaître) ,有人說他「計算正確無誤,但物理卻糟糕透頂」,有人說他的研究「是我所聽過關於宇宙創生,最優美且令人滿意的解釋」——這兩個極端的評語,都是來自於愛因斯坦。他如何讓上個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刮目相看,奠定現代宇宙學的基礎?
Read more■對於被喻為「大霹靂之父」的勒梅特 (Georges Lemaître) ,有人說他「計算正確無誤,但物理卻糟糕透頂」,有人說他的研究「是我所聽過關於宇宙創生,最優美且令人滿意的解釋」——這兩個極端的評語,都是來自於愛因斯坦。他如何讓上個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刮目相看,奠定現代宇宙學的基礎?
Read more■在二十世紀初的時候,人們認為銀河系就是整個宇宙,範圍大約是數萬光年;所有看得到的星星,全都在銀河系內。把這個認知推翻的功績,我們如今歸諸於哈伯,不過他是站在哪些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又是在什麼樣的社會脈絡下,造就他如今的歷史定位?
Read more■雷達 (RADAR) 這個英文字,倒過來看一樣是雷達,正好反映了雷達主動發出波之後,還要等反射回來,才能了解對方的原理。物理學家如何運用這個原理,探索宇宙的實相?
Read more■雷達的應用最初都是為了戰爭需求而生,直到戰後才衍生成為許多便利民生的發明。在當兵時閒來無事,研究雷達上了癮的嚴宏洋老師,為我們細數雷達發展史上的重要人物與里程碑。
Read more■諾貝爾獎在 1901 年設立,在這之前就去世的人自然與之無緣,有機會卻成為遺珠之憾的人也不在少數。然而在我們今天介紹的這幾位,與諾貝爾獎擦身而過的傑出化學家身上,卻可以看到不少的人性故事——幸好大多數仍然是科學家單純、正直的一面。
Read more■綜觀諾貝爾獎的得獎條件,不外乎是要有第一原創,對原有的科學見解提供全新視野,或是引領科學社群的研究方向;倘若這三個要件齊備,獲獎的機率就大為提高。那麼在諾貝爾獎設立之前,有哪些化學家符合這些條件,只是因為出生得太早,因此沒有機會獲此殊榮呢?
Read more■翻譯《幾何原本》、購買大砲、引進番薯、編修曆書、皈依天主⋯⋯攤開徐光啟的生平,會覺得他跟牛仔一樣很忙。徐光啟曾經有一段時間評價很差,被中共政權批為跟西方間諜傳教士合作的漢奸,但現在又讚他為「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徐光啟究竟幹過什麼大事,他對後世又有哪些影響?
Read more■康熙引進西方數學、公開演示算學、拔擢算學家為官、設立專門的算學機構、又編纂專書,對於數學研究功不可沒。對於數學家來說,能夠有像康熙這樣的當權者,對數學如此關注並投入大量資源,應該是夢寐以求的事。但是康熙自己心裡,打的又是什麼算盤呢?
Read more如果說孟德爾是遺傳學之父,摩根在遺傳學上的重要性,應該和孟德爾不相上下。他以果蠅為模式生物,創立了染色體學說,開啟了現代遺傳學。但摩根的成就其實並不只是他一個人的功勞,他還有一群傑出的學生作為他的左右手。台大生科系的丁照棣老師,為我們帶來了「摩根與他的學生們」。
Read more孟德爾(Gregor Mendel,1822-1884)是每一本生物學教科書都會提到的人物,也是「遺傳學之父」。今年(2016)剛好是他的論文出版的150週年,但是對於孟德爾,我們還知道什麼?科學史上其他的重要人物如牛頓、愛因斯坦、達爾文等人背後都有故事,對於孟德爾,我們卻只知道他是遺傳學之父,不知道他的故事及研究動機。
Read more■就跟台灣淡水魚類的研究一樣,台灣兩棲爬蟲的研究,一樣是先由西方學者開始,繼之以日本殖民者,最後再由本土學者接手。本講次為聽眾介紹研究台灣兩棲爬蟲動物的諸位先驅,以及今日在第一線服務的研究者。
Read more■台灣的淡水魚類的多樣性,是台灣生態資源
Read more■今年是丁肇中獲頒諾貝爾物理獎 40 週
Read more■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充斥著塑膠的世界,然
Read more■想要煉出不死仙丹的煉丹術士,試圖提煉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