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大學教授】做自己人生的永動機|專訪台大獸醫系陳慧文教授

多次受邀擔任CASE活動主持人的陳慧文教授,台風穩健、口條清晰,樂於嘗試從未接觸的新事物。陳慧文的求學期間半工半讀,補貼自己的生活費,補習班課輔、家教、科博館解說員、加油站大夜班到機場檢疫官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他的求學經歷峰迴路轉,自成績吊車尾變得能夠考過國考、高考、研究所、博士,到最後踏上學術之路,逐漸發現自己想做的事。她也從自己的經驗體悟「並不是非讀大學不可」,大學並非義務教育,只有在真的想要升大學、真的想學到什麼樣的專業時再來念大學⋯⋯

Read more

一「矽」之間,半導體代言人走下神壇?

半導體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絕大部分科技產品都是由半導體製成,而半導體中最具代表性的材料便是「矽」。矽是地球含量最多的元素之一,因它獨特的物理性質,包含單晶結構及容易形成二氧化矽,豐富了半導體的應用,開啟了人類的「矽時代」。但在追求更高運算速度的時代中,矽不再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因為矽是個又胖又怕熱的元素,電子在矽中有著過大的等效質量,使得電子無法在矽中間快速的穿梭,且當電子產品溫度提高後,電子便會在矽裡頭大塞車⋯⋯

Read more

對抗「骨質疏鬆」動比吃更重要!

骨質疏鬆已經是全球高齡化社會共同面臨的問題,其對健康造成的風險和影響可能超乎你的想像。預防骨質疏鬆,除了攝取合適且足夠的營養,身體活動也是相當重要的環節。然而,增進骨骼健康,可不是有動就好,一起來看看最科學的運動指南⋯⋯

Read more

【CASE 特報】立方衛星「飛鼠」的驚奇冒險 - 專訪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 張起維 副主任

 「飛鼠」是來自臺灣的立方衛星,它的誕生要從張起維教授昔日同窗的一封邀請說起。在教授的帶領下,「飛鼠」聚集了臺灣、美國、印度等學生的努力,經過一連串驚險的插曲後,在2021年發射升空。「飛鼠」雖然沒有達成所有原先設定的目標,但它留給臺灣無可取代的經驗。

Read more

高粱如何在乾旱環境一枝獨秀?

因氣候變遷,世界各國的農民都面臨缺水、土地退化與汙染等危機。高粱(Sorghum bicolor)是許多乾旱國家重要的作物,由於其優異的抗逆境能力,亦有「駱駝作物」的美名。有研究成果顯示,高粱的抗旱能力,除了過往了解的機制外,還可能與土壤中的矽相關。後續的多項研究亦證實,在作物的土壤中添加植物可吸收的矽肥,可以減輕環境及生物造成的壓力⋯⋯

Read more

為何對稱性如此普遍?答案其實很「簡單」

從植物的花朵,到動物的體制(body plan),甚至是生物體內微小的蛋白質分子,不論是輻射對稱或兩側對稱,「對稱性」在生物世界中屢見不鮮。然而,你是否曾經想過,為什麼橫跨動物界、植物界與其他生物,大部分的生物都演化出了對稱性呢?這究竟是單純的巧合,或是有其他原因呢?

Read more

牛奶是必要飲食嗎?奶類在人類歷史上的演變(下)

近年來植物奶風潮正盛,但一些動物奶愛好者始終不滿意植物奶的口感,促使另一種選擇在近期出現:微生物牛奶,這種不需要牛參與就能生產的牛奶不僅保留了牛奶的口感,甚至可以製成起司,這是許多植物奶無法做到的⋯⋯

Read more

全世界心臟最好的民族能教我們什麼?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世界前二大死因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和中風;然而玻利維亞的原住民之一,奇馬內人(Tsimané)卻幾乎沒有任何心血管疾病。科學家們前往玻利維亞進行研究,這些研究顯示,只在所謂文明社會做研究,其實有很大的侷限,許多我們深信不疑的醫學知識,可能只適用於特定的研究對象⋯⋯

Read more

【AI與創造它的科學家們】艾西莫夫——機器人科幻迷絕對不能錯過的名字

從古至今,人們對機器人始終有著無限的憧憬,無數的科幻小說編寫者人們對機器人的想像,而在眾多科幻小說中,始終有一條很重要的線串連其中,這條線就是被譽為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之一的艾西莫夫。艾西莫夫創立了機器人三大法則,訂下人和機器人的第一份契約;他創造機器人學,開啟了後人研究研究機器人的先河;他同時還是生化領域的大學教授,可說是一位集文學、工程和生物學於一身的天才。本次演講邀請到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楊谷洋教授,分享深深烙印在機器人科幻迷心中的名字——艾西莫夫的故事,以及當代機器人的發展⋯⋯

Read more

你所不知道的星座故事——雙子座

雙子座在西方神話故事中的形象是一對同母異父的兄弟,然而這對同母異父的兄弟竟然在同一天出生,這個奇怪的組合照慣例又是宙斯搞的風花雪月。而在中國古代天文中,雙子座主要在井宿的星官構成,其中有蓋在銀河上方的井,也有戍守銀河交通要道的軍隊。每年12月13、14日左右,是雙子座流星雨的極大期,每小時可以看到有100多顆!

Read more

你知道紫菜是怎麼來的嗎?日本紫菜養殖與二戰的故事

英國科學家發現了紫菜世代交替的秘密,拯救了日本的紫菜養殖業。紫菜是我們的餐桌上經常見到的食材,從紫菜蛋花湯,到海苔片、海苔醬,都是紫菜的產物。然而,在紫菜的背後,可是有一段驚險的故事。要不是歷史的機緣巧合,我們可能就都沒有紫菜可以吃了。

Read more

發表研究靠網友?在 iNaturalist 上發現新植物的小故事

藉由公民科學平台 iNaturalist 豐富的觀察記錄,許多自然愛好者得以在肺炎疫情下探索野外植物,並在線上社群與同好互動,甚至發現新植物,從而將研究成果投稿科學期刊。本文藉由分享德州的iNaturalist 使用者發表新歸化種貫葉山菥蓂( )記錄的故事,探討原生數位記錄和生物速查的可能性。

Read more

太空競賽!(2):太空犬萊卡

蘇聯在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以後,為了大肆慶祝十月革命40週年紀念,在一個月內規劃了另一次的發射任務,而這一次他們要將狗送上太空。這場任務某角度來說雖然成功了,但卻注定是悲劇。
而悲劇的主角就是世界上第一隻太空犬「萊卡(俄:Лайка;英:Laika)」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