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麼痛的領悟:英國也想制定AI規則,卻發現美國無意讓位

分享至

英國政府希望能夠共同主導全球AI管制方法的制定,為此舉辦了一場全球政商代表的高峰會,但會議期間發生的現實卻反而證明,英國在這方面完全無能為力,主因在於美國政府完全無意讓出主導權。

撰文|謝達文

來源:MotionElements

在11月的第一天,面對著一整排攝影機,英國首相蘇納克 (Rishi Sunak) 面帶微笑迎接來自美國的貴客賀錦麗 (Kamala Harris) 副總統。但在那一刻,這個微笑恐怕是他硬擠出來的──此時此刻,他對賀錦麗恐怕沒有太多好感。

蘇納克所領導的保守黨在國內民調大幅落後,許久沒有正面新聞,這想必將使得他對自己籌備已久的AI國際高峰會期望更高,更期盼藉由主辦這場高峰會、與各國政商代表討論AI的管制方式,同步對國內和國際釋出訊號,表示英國在他的領導下重回全球領導地位,將可以與歐盟、中國甚至美國共同主導新一波AI研發規範的制定。甚至,他腦中很可能會閃過這樣的念頭:這很可能是我當首相的最後一年,希望人們會記得我做過這件事。

 

當貴賓搶走主人鋒芒

但是,就在賀錦麗踏上飛機前往英國之前,也就是在高峰會開幕前兩天,她和她的上司——美國總統拜登 (Joe Biden) 共同召開記者會,公布美國至今為止最為完整、涵蓋最廣的AI管制行政命令 (executive order)。在記者會上,賀錦麗說:「讓我們把這件事說清楚──關於AI這件事,美國會是世界的領導者。在世界上引領AI創新的,正是美國公司。唯獨美國可以引領全球性的行動,打造全球性的共識,任何其他國家都無法做到 (Manancourt and Daniels, 2023)。

如果這個訊號還不夠清楚,賀錦麗到了英國之後,更不安於只參加蘇納克政府安排好的會議。明明知道「主人」想要主導AI規範的制定,但這位「客人」一到英國,卻立刻在倫敦自行舉辦一場演講,表達她認為世界應該如何進一步管制AI,而且毫不令人意外,她的提案完全是以拜登政府現行的規範為基底 (Thornhill, 2023)。

除此之外,賀錦麗在演講中特別強調應該關注「光譜上所有」 (full spectrum) 的風險,包含已經發生的問題如歧視與偏誤。由於蘇納克政府設定的議程已經被一些人批評太重視未來可能發生的嚴重風險,而非眼下迫切的問題,一些媒體人和科技觀察家也認為這毋寧是賀錦麗對英國政府的委婉批評。

 

中型國家無計可施

對此,英國首相蘇納克無計可施 (Bush, 2023)。現實是,賀錦麗說得對,美國才是多數AI巨頭和新秀的所在地。除此之外,論及AI的主要企業客戶,英國的市場規模終究也明顯小於美國。一旦美國決定採取特定的管制模式,全世界AI領域的公司多數都會選擇遵守,除非這些公司完全無意涉足美國市場。部分位於中國的AI公司確實可能做出這樣的選擇,但這些公司更不可能對英國有興趣。

到頭來,蘇納克只得嘗試保持顏面,面對媒體質疑時回覆:「我認為狀況恰恰相反,我很高興美國利用我們主辦這場高峰會的時候,由副總統發表關於AI這麼重要的演說,又由總統發布這道行政命令。」

事實上,蘇納克也應當自知英國無法獨自扮演領頭羊,畢竟,英國的市場規模不僅遠小於美國,甚至也比不上歐盟──即使當《財經時報》的記者兩個月前,在首相專機上詢問蘇納克「我們這個中型國家能如何發揮影響力」時,首相展露出氣憤的樣子,激動表示「你們口中的中型國家」明明有發達的科技業。言下之意,是不滿記者一直「唱衰」英國 (Parker and Fisher, 2023)。

但蘇納克並不天真,不可能真的沒意識到英國終究只是「中型國家」的殘酷現實。其實,正是因為如此,蘇納克才選擇另闢蹊徑,嘗試利用自家在外交領域的籌碼,以及奠基在長期形象上的「軟實力」,邀集各國領導人和商界領袖共同參與高峰會,嘗試影響全球AI發展的議程,進而提升英國的影響力。

問題在於,這項策略要奏效本來就很不容易,畢竟就連美國和歐盟在管制模式上都很難達成共識,要期待西方民主國家與中國在兩天的會議內就取得實質上的交集,更是自始就相當困難。會議的最後,二十餘國外加歐盟的代表確實共同簽署了一份聲明,但聲明裡只有原則性同意要共同正視AI帶來的各項風險,並同意明年再度會面,實質內容相當稀薄 (Stacey and Milmo, 2023)。

更何況,英國想要領導國際AI規則制定,除了能力不足之外,努力實在也不夠。當英國還在研議AI管制時,美國、歐盟都已經推出指標性的AI規範,甚至加拿大都走得更加前面──一個自己都還沒有制定規則的中型國家,要能引領國際的管制進程,恐怕只能說是難上加難。

 

與馬斯克對談,反而更凸顯英國的無能為力

既然這場高峰會缺乏實質內容,在會議期間,媒體、尤其英國媒體最關注的,反而是蘇納克和特斯拉 (Tesla) 創辦人馬斯克 (Elon Musk) 的公開對談。問題是,英國新聞界普遍認為,這場對談居然還更凸顯英國政府的無能為力,主要電視台Sky News的政治組副主編Sam Coates甚至直接在新聞直播上形容這場活動根本「神經」。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在面對這位爭議頻傳的科技業首富時,首相居然自甘只當主持人,並非與馬斯克交流意見,而僅僅單純「做球」,拋出問題請馬斯克抒發意見,讓這場對談實質上成為問答秀。更有甚者,首相提出的問題並不若專家或好記者的犀利程度,多數無關緊要,或至少並不屬於首相的高度。25分鐘的談話秀當中,他們漫談AI可能帶來的好處,首相甚至還一度尋求馬斯克的肯定,希望他贊同自己邀請中國政府參與高峰會的決定。在提問之外,首相還幾次恭維馬斯克,比如盛讚他為「絕佳的創新者」(Bristow and Bloom, 2023)。

主調既然如此,想當然耳,首相當然更不願甚至不敢挑戰馬斯克,比如:當馬斯克預言未來AI將「取代所有工作」時,蘇納克只默默地說「不過對很多人來說,工作會為人生帶來意義」,完全沒有質疑馬斯克的論調或提出不同的觀點。這點引起不少人注意,畢竟,即使首相心中確實贊同馬斯克所說,面對失業這項重要的議題,也應該至少提出可能的政策回應,而非只是輕鬆帶過。這樣近乎討好的態度,加上對談徹底缺乏實質內容,甚至引發媒體和反對黨諷刺──莫非首相是在為敗選做預備,下臺後想去馬斯克的公司找工作?(Stacey, 2023)

整體而言,就國內政治來說,民調嚴重落後的蘇納克完全無力藉由這場峰會提升選民對他的印象。至於在AI管制的政策上,持平而論,這場峰會並非完全沒有意義,尤其在美中衝突的態勢下,讓各國有對話的平臺並非壞事,但如果要宣稱英國政府能藉此躋身全球AI管制的領導者,恐怕與現實有相當一大段距離,只能理解為政府的宣傳。因此,有評論家認為,面對AI的進展,英國更好的自我定位或許是聚焦在特定的任務上,比如AI模型的安全性測試──畢竟,英國主辦的這場高峰會,最終反而證明全球管制的領導權首先在美國手上,而對於讓位給英國,白宮方面可以說是毫無意願。

 


參考文獻

  1. Manancourt, Vincent and Eugene Daniels, 2023, “Kamala Harris seizes agenda as Rishi Sunak’s AI summit kicks off.” Politico.
  2. Thornhill, John, 2023, “Step aside world, the US wants to write the AI rules.” Financial Times.
  3. Bush, Stephen, 2023, “Sunak’s AI summit succeeded, but not in the way the UK hoped.” Financial Times.
  4. Parker, George and Lucy Fisher, 2023, “Why Rishi Sunak and his allies believe re-election is not a lost cause.” Financial Times.
  5. Stacey, Kiaran and Dan Milmo, 2023, “The great powers signed up to Sunak’s AI summit – while jostling for position.” The Guardian.
  6. Bristow, Tom and Dan Bloom, 2023, “When Elon met Rishi: 5 things we learned from the Musk-Sunak love-in.” Politico.
  7. Stacey, Kiaran, 2023, “Sunak plays eager chatshow host as Musk discusses AI and politics.” The Guardian.

 


延伸閱讀:《中國中國,你是一個問題——英國AI高峰會舉行在即,但是否該邀請中國政府呢?

(Visited 492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