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犯錯後會承認嗎?
■不論大人小孩,不小心也好、一時衝動也好,難免有做錯事的時候。因為不想被發現,人有時候會選擇說謊來掩蓋自己的錯誤,但常常演變成說了一個謊就得再說一個更大的謊來圓謊,最終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如果希望家中小朋友在犯錯後能勇於認錯,該怎麼做呢?
Read more最新的有趣科學新知,看這裡就對了!
■不論大人小孩,不小心也好、一時衝動也好,難免有做錯事的時候。因為不想被發現,人有時候會選擇說謊來掩蓋自己的錯誤,但常常演變成說了一個謊就得再說一個更大的謊來圓謊,最終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如果希望家中小朋友在犯錯後能勇於認錯,該怎麼做呢?
Read more■2015年,紐約州境內小鎮 Hoosick Falls 爆出氟烷基碳化物汙水事件。檢測這類化合物向來相當困難,科學家最近利用放射同位素氟標定分子,成功偵測氟烷基碳化物在生物體內的分布。
Read more略具科學常識的人,對於「我們從何而來」或「世界如何產生我」或可輕易回答出生命產生的詳實過程;即便一竅不通者,也可以直覺地說「我媽媽生我的呀!」但你是否想過,前一秒你尚未存在、下一秒便「出現」了──豈不弔詭?人身上的細胞平均七年便汰換一輪,如此說來,七年後的這個個體,還是「我」嗎?
Read more■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裝置日漸縮小,功能卻能增加,這全都有賴半導體產業中的摩爾定律。然而,在傳統半導體架構中,尺寸上的縮小有物理上的極限,眼看摩爾定律的末日就要到了!因應這個問題,許多半導體研究機構致力研發新的科技,搭配上二維材料,部份地解決了縮小半導體尺度時會面臨的困難。然而這些材料和長久使用的半導體科技並不相容,無法真正投入應用。近日,科學家提出一種新穎的半導體製程,能夠製造原子級厚度的二維半導體。這個技術有望併入以矽為基礎、廣為使用的製程。
Read more■2017年二月二十二號,美國太空總署(NASA)宣布天文界重大發現,在離地球不到40光年處,找到7顆類地球行星環繞1顆名為「TRAPPIST-1」矮恆星運行,這是迄今在太陽系外找到生命的最大契機。從古人的宇宙幻想神話故事到現今高科技望遠鏡、火箭,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是從何開始?又是如何從渺小的好奇心萌芽為現今遠大的科學移民計畫?
Read more■將已經滅絕的生物透過基因編輯技術再次復生,此般科幻小說式的研究發想,現在已經堂堂進入科學期刊的守備範圍之內。這樣的技術,會是解決物種滅絕、停止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最終解藥嗎?
Read more在心理學的發展軌跡中,關於意識的早期追索,大概可以追溯到 1900 年時佛洛伊德於維也納出版《夢的解析》,以及佛氏一連串對意識與潛意識力量的思考。當代神經科學家認為神經線路是產生心靈與意識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在心靈與意識運作的過程中,定然會伴隨神經的反應。而佛氏理論則主張潛意識是人類產生具有意識性的心理與行為之「充分條件」,也就是說,佛氏認為人的行為受人性中的黑暗力量──潛意識所驅使,夢、口誤等心智現象與行為都是因之而生,試圖依此對「意識從何而來」做出有因果力的解釋。
Read more在物理學中,因為大量物體間交互作用產生超乎預期的現象被稱作「多體效應」。其中,電子造成的多體效應是凝聚態科學的核心元素。近日,科學家在霍爾材料中觀察到多體效應造成的對稱性破壞,增進我們對多體問題的瞭解。
Read more■台灣教育的發展,自民國 51 年開始算起,迄今已有半個世紀。課程標準經過數次演變,在民國 72 年定於一尊,之後幾經編修,都沒有脫離原本的脈絡。單維彰老師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並指出其利弊得失,或可作為未來修訂數學課程的參考。
Read more■從民國 41 年國民政府首次頒布《國民學校課程標準》,到 101 年國家教育研究院研擬《提升國民素養實施方案》,台灣的數學教育,已經歷了整整一甲子的演進。從事科學教育研究已有十幾年經歷的劉柏宏院長,帶領我們瀏覽台灣數學課程的重要里程碑,並且對未來的改進方向提出建議。
Read more■說到鴉片類止痛劑,大家一定會想到鼎鼎大名的嗎啡。這類止痛劑像是專趕疼痛的鍾馗大將軍一樣,止痛效果可以說是「藥到痛除」。但所謂「藥」無完美,相關的副作用有時候也讓研究人員抓破頭、相當苦惱。倒底有沒有一個好方法,可以讓鴉片類止痛劑搖身一變,脫胎換骨成只有優點的好藥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