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17-1】連結時空的意識奧秘

分享至

CC0 Public Domain

講師|黃榮村 教授
撰文|呂方雯

發現 DNA 分子結構的克立克(Francis Crick)可以說是個傳奇人物,他直到三十歲才從物理學轉向生物學,卻在 1962 年榮獲諾貝爾生醫獎。克立克從他日常與朋友的聊天八卦內容中發覺,兩個他最有熱情的主題分別是「生命是什麼」以及「心智是什麼」,也讓他決定改行成為一名生物物理學家。在這兩個問題中,意識、心智一直是被當時主流科學封入黑盒子的議題,直到 1976 年,得過諾貝爾獎的克立克,在生命科學領域已佔有一席之地,便在六十歲高齡毅然決然投入第二個有興趣的主題──意識研究,也打開了後續研究者的新世界。

在這次第十七期的探索講座「心靈黑洞:意識的奧秘」中,將藉由九位來自藝術、哲學、心理學、神經資訊科學等不同領域的老師,替聽眾們揭開意識的神秘面紗,而本次第一講「最後的疆界:心靈與意識的奧秘」的主講人黃榮村老師,則可以說是在台灣心理學系開設意識相關課程的先驅者。

凝視潛意識深淵的佛洛伊德

在心理學的發展軌跡中,關於意識的早期追索,大概可以追溯到 1900 年時佛洛伊德於維也納出版《夢的解析》,以及佛氏一連串對意識與潛意識力量的思考。當代神經科學家認為神經線路是產生心靈與意識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在心靈與意識運作的過程中,定然會伴隨神經的反應。而佛氏理論則主張潛意識是人類產生具有意識性的心理與行為之「充分條件」,也就是說,佛氏認為人的行為受人性中的黑暗力量──潛意識所驅使,夢、口誤等心智現象與行為都是因之而生,試圖依此對「意識從何而來」做出有因果力的解釋。

在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心靈運作便像冰山,浮在水面上的意識只是例外的一角,探索的重點應該要擺在冰山下的潛意識經驗。那我們要怎麼接近水面下的潛意識一窺究竟呢?其中一個好方法是透過夢境的分析,我們以為怪誕、隨機的夢,在佛氏的理論中都有著可供分析的依據。

●人間直覺,物理直覺,哪個是我們的世界?

我們可以粗略將對人性的觀點分為人間直覺與物理直覺,其中人間直覺較偏向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經驗樣貌,而物理直覺則認為人是宇宙的一份子,所以人的行為應該能用世界運作的規律解釋。雖然佛洛伊德的理論聽來有幾分神秘色彩,但黃榮村便在演講中提到,佛洛伊德理論的基本概念其實相當符合對人性的「物理直覺」觀點,相信心靈同樣遵守能量守恆,意識和行為符合因果關係、甚至具有可預測性。

而人間直覺包含的東西更是五花八門,包括鬼神、信仰等等,或許現在尚無法受物理定律嚴格檢證,但卻已有不少人提出親身經驗試圖佐證。除此之外,人間直覺中另一個重要的面向便是情緒,情緒激起時,人便可能因此做出非理性、難以解釋的行為,譬如經濟學家便認為,發生在 1930 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便和動物本能 (animal spirits) 的展現息息相關。人間直覺的觀點認為,物理定律只能描述諸如神經細胞活動等生物性質,但心靈有因果力、能獨立存在,並非僅僅是身體的伴隨物。從這兩個觀點看出去的大千世界各有差異,黃榮村提出這樣的概念讓聽眾思考,卻也認為不需要急著去評價孰優孰劣,而是試圖從其中擴展觀看的角度。

●我們的思考真的自由嗎?

為了觀察情感對理智的影響,科學家們曾做了一個名為最後通牒的賽局實驗 (Ultimatum experiment)。實驗者會給受試者 A 一筆固定的金額,讓他自訂一個分給另一位受試者 B 的比例,如果 B 不接受,則這筆金額便會被實驗者沒收。從理性的角度來看,無論 A 提出怎樣的條件 B 都應該接受,但這個實驗也發現,若面對過於不合理的提議,腦中的前扣帶迴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與腦島區 (insula) 會有較明顯的激發,可能便是所謂「甜蜜的復仇」快感產生之處。

如果說我們的心靈真的可以預測、或者情感的影響真的容易駕馭理智,那我們以為的行動自由真的自由嗎,還是只是受背後看不見的巨手所操弄的魁儡?如果自由意志是錯覺,那我們又該怎麼為自己負責?

事實上,早在古早的羅馬法系統中便考量到這樣的問題,將犯罪區分為意圖和行動,若有意圖但並未實施 (veto the action),便會被歸在思想犯、準備犯來另行懲處。在現代社會中,對於精神疾病患者權益的重視,也和這樣的討論息息相關,如果罪犯因為生理因素無法抑制而有犯行,應該影響罪刑認定到何種程度,是當代法律和心理學者需密切溝通合作的議題。

如果我們某些當下的行動的確受不可抑制的神經衝動影響,但有沒有可能依然擁有在衝動過後抑制或修補行動後果的能動性?在《你以為你的選擇真的是你的選擇》一書中,作者朱立安‧巴吉尼寫道:「就某個強烈的意義來說,我們未曾選擇我們愛的人,不表示我們未曾自由去愛。自由去愛指的是支持這份愛並且去實踐它,因為你想這麼做,而不是你覺得自己應該這麼做。」關於意識和自由意志的思考,黃榮村在演講尾聲時又提出了一個思考面向,或許就像遲滯現象 (Hysteresis) 一般,一個系統目前的狀態會受到過去所走過的路徑影響,在人生的經驗旅程中,曾經看見了支持哪一方的證據,或許就也深深影響著我們後來相信的世界。

--
本文整理自:106/03/25 由黃榮村教授在臺大思亮館國際會議廳所主講之「最後的疆界:心靈與意識的奧秘」演講內容。

 

加入好友

(Visited 95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