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後疫情時代發展的新式防疫科技

分享至

COVID-19在全球大流行,世界各國為因應管控疫情之需要而發展自動監測系統、遠距上班、遠距教學及零接觸式醫療器材。台灣要妥善應對疫情的挑戰,在預防上須首重阻絕感染源於境外,在研發上應將焦點放在發展新式防疫科技。如何使得這些新科技能更加精進而適合實際使用應是當務之急。

圖片來源: Pixabay

撰文|陳淵銓

先前台灣防疫成效卓著,特別是口罩國家隊、實名制和電子地圖的設置、隔離者的電子圍籬系統的建立、根據大數據制定的防疫措施及超前部屬的防疫策略,成了舉世稱羨及學習的焦點,另外在治療藥物、預防疫苗及篩檢試劑的研發、生產上亦有亮眼的表現,引起世界各國的矚目,並競相爭取與我國合作。然而,我們不應因此而自滿或鬆懈,更須因應後疫情時代的需要發展新式防疫科技。

一、自動監測系統的設置

在疫情大爆發時,需要進行檢疫、隔離及自主健康管理的人數眾多,而現有行政、警察及防疫人員人數則相對不足,因人員工作負荷過重,可能形成監控的空窗期而造成防疫發生漏洞,甚至影響治安及日常行政運作。雖然我國現在已有檢疫所集中隔離檢疫、居家隔離者穿戴專用手錶及里長、防疫人員健康關懷等措施來執行防疫監控,但基於未雨綢繆防範於未然,仍有規劃設置自動監測系統的需要,例如:現在已有植入晶片而可追蹤人員及自動回報每日體溫、血壓、心跳等健康資訊的手錶研發出來,若再結合網路傳輸資訊系統,便能建立一套完整的全自動防疫監測系統,可減少檢疫場所的需求、相關人員的工作負擔及避免對進行居家檢疫、隔離民眾的生活造成干擾。

二、遠距上班及教學系統的建立

為管控COVID-19疫情,各國紛紛採取斷航、封鎖邊界、封城、禁足、隔離及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造成人員無法到工作場所上班、國外學生無法入境及本國學生無法到校上課的窘境,但政府仍須執行任務、公司仍應保持運作及學生學習仍不可中斷,為確保政府運作正常、避免公司營運中斷或倒閉及保障學生受教權,因此有需要發展一套遠距上班(work from home)及遠距教學(distance instruction)的系統。

雇主看不到員工時所產生的不信任感,是遠距上班難以推動的主因。雇主為確保在家的員工按預期方式及時間工作,可能會使用監控設備、技術或軟體,但若不當使用此種設施,會使本就處於弱勢的勞工更別無選擇地暴露個人隱私給雇主;對雇主而言,面對當前尚未跟上時勢演進的隱私保護規範及技術,同樣也面臨侵犯員工隱私的風險。以上情形若發生,不僅會使遠距上班產生大量糾紛,亦可能因遭致員工強力反彈而降低生產力,造成勞資雙輸的局面。因此,建構一套更能分享資訊、同步訊息及營造遠端協作、開會的友善環境,讓員工表現回歸到工作績效,並節省通勤時間和辦公室空間,同時確保員工權益及隱私不受侵犯的遠距上班系統,應是未來最重要的工作。

遠距(線上)教學係利用現代傳播科技(如電腦、網際網路、視訊會議及資訊整合系統等)來傳授知識和技能,這種教學方式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在個人電腦前聽教師在遠方教室上課,也可以參與討論和發問,使得整個教學過程如同在教室上課。目前,除了在學習成效考核因難以監督而有執行上困難,且有些實驗或實作課程無法在線上進行外,在技術並無太大挑戰。

三、零接觸式醫療器材的開發

醫護人員為進行COVID-19篩檢須自受檢者呼吸道採取檢體,為照護確診病人須頻繁進出隔離病房,執行這些任務勢必會增加其受到感染的風險。因此,開發人工智慧機器人及非侵入性的醫療器材來執行這些較具風險的工作是有需要的,例如:可協助執行外科手術的人工智慧機器人手臂已於臨床上應用;根據產出氣體以鑑別微生物種類的電子鼻產品已實際用於食品及環境污染的檢測。

傳統的醫療器材(如血壓計、血氧計、心電儀及呼吸器等)大多數是人員共用的,消毒滅菌程序未必完善,很容易因直接接觸而成為交叉感染的來源。因此,開發「零接觸式醫療器材」十分重要,例如:市面上已有用來偵測呼吸或心跳的相機,唯僅用在嬰兒,亦尚未通過醫療級的臨床測試。若能研發改良這些傳統醫療器材的效能,使其精進成為無須與人員直接接觸即可使用,並以智慧閘道器(intelligent gateway)之概念進行設計,透過物聯網使其能與人員溝通,便可將原始資料傳送到中央伺服器作進一步處理,應可減少醫護人員進出病房的頻率,並避免讓病人直接接觸這些醫療器材,而且還能隨時監測病人的各項生理資訊。

 

參考資料:

1. 王國臣,後COVID-19疫情時代台灣經濟課題與因應,國家發展委員會,2020 年12月。

2.編輯部,零接觸能偵測體徵非接觸式生理照護系統誕生,科學月刊,460期,2020 年 4月日(新聞來源:科研防疫新利器高靈敏無線生理偵測高準度即時預警減低交互傳染風險,科技部,2020年4月1日。)。

3.Ağalar C, Öztürk Engin D.Protective measures for COVID-19 for healthcare providers and laboratory personnel. J Med Sci. 2020 Apr 21;50(SI-1):578-584. doi: 10.3906/sag-2004-132

4. Al-Balas M, Al-Balas HI, Jaber HM, Obeidat K, Al-Balas H, Aborajooh EA, Al-Taher R, Al-Balas B.Distance learning in 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 amid COVID-19 pandemic in Jordan: current situation,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 BMC Med Educ. 2020 Oct 2;20(1):341. doi: 10.1186/s12909-020-02257-4.

5.Haroon Z, Azad AA, Sharif M, Aslam A, Arshad K, Rafiq S.J. COVID-19 Era: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in Dental Education. Coll Physicians Surg Pak. 2020 Oct;30(10):129-131. doi: 10.29271/jcpsp.2020.supp2.129.

(Visited 61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