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史沙龍】〈SDG3 追求健康與幸福:健康與幸福的科學史〉

健康與幸福,是個可以從無數個面向討論的課題,畢竟能夠影響健康的因素、製造幸福感的來源非常多。本次科學史沙龍的永續發展指標涵蓋相當廣泛——健康與幸福,是個可以從無數個面向討論的課題,特別邀請到吳易叡和陳端容教授,分別分享溫泉如何變成幸福感來源,以及肥胖的空間分布和「肥胖懲罰」。

Read more

每周走進大自然兩小時有助提升身心健康

研究結果發現,花費時間在1-119分鐘之間的人們,相對於0分鐘的人來說並沒有太多的提升,然而如果花費時間在120分鐘以上,無論在健康或是幸福度的自我評估上都會有相對明顯的提升,這個趨勢在200-300分鐘的區間會達到飽和,因此,根據這份資料,120分鐘或可以做為一個「門檻」,低於這個門檻就無法在身心上產生足夠的滿足感。

Read more

走得越多,就越瘦嗎?每日步行數與肥胖的關係

大約是2009-2010年開始,智慧型手機開始利用內建的傳感器(加速度計、陀螺儀)來記錄我們每天的運動量。最近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篇研究,利用大數據來進行運動與健康相關的研究。研究團隊向Azumio公司取得了71萬7,527個不具名使用者所累積的六千八百萬天的資料來進行分析。當研究團隊把族群每日平均步數與族群活動量級距和不同族群的肥胖程度進行分析後發現:真正與肥胖程度相關的,不是每日平均步數,而是活動量級距。活動量級距越大,該族群肥胖的程度越嚴重。

Read more

想讓青少年少吃點垃圾食物,忘掉傳統那一套吧!

■「不要再吃那麼多洋芋片了!」、「跟你說多少次了!含糖飲料少喝點你都不聽!」、「營養均衡很重要啊!老師不是有教?」……即使父母和學校老師照三餐叮嚀,也不見得真能讓青少年少吃垃圾食物、選擇健康飲食。那麼,想讓青少年少吃點垃圾食物,有什麼更有效率的方法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