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恩之夜|《世界是複數的:孔恩的最後著作集》分享會 ▍

1985年,傅大為老師、王道還老師與程樹德老師、錢永祥老師聯手翻譯,出版了《科學革命的結構》繁體中文版。時隔近40年後,傅、王兩位老師終於又有了機會一同翻譯孔恩的著作,但不同的是,孔恩已仙逝近30年,而這次翻譯的書為孔恩的最後手稿。 本場活動將邀請高涌泉老師擔任主持人,與傅大為老師、王道還老師兩位與談人一同討論孔恩的思想與故事,除了期望將其思想讓更多人認識之外,也藉此機會緬懷、紀念孔恩大師。 不論你是科學人還是人文者、不論你認識孔恩還是完全不認識,這都是一個你不容錯過的「孔恩之夜」!

Read more

3/23(六)下午2點 潘震澤老師「一位生理學傳道者的獨白:科學與人文的交織」分享會

長年旅居國外的潘教授不僅是專門的科普翻譯家,自己撰寫的散文作品更榮獲了金鼎獎、吳大猷科普著作獎等大獎殊榮。究竟潘教授人生的軌跡是如何運行,才孕育了這位「文人科學家」巨擘呢?是什麼契機讓潘教授走上科普寫作之路的呢?臺大科教中心 (CASE) 特別邀請「潘震澤」教授蒞臨舉辦新書分享會,透過和兩位與談人老友——王道還老師、高涌泉老師的交流,娓娓訴說潘教授的人生故事、研究生涯,以及分享他們對於科普寫作、科普翻譯的心得與感悟。不論是喜歡科學的你,或是喜歡文學的你,一定都能從潘震澤教授身上挖到許多寶藏。

Read more

2/29(四)晚間7點 洪萬生老師《數之軌跡》分享會!

臺灣數學史大師洪萬生心血之作《數之軌跡》終於上市,臺大科教中心 (CASE) 特別邀請「洪萬生」老師蒞臨舉辦新書分享會。本場活動希望以「書籍討論會」的方式呈現,當天將會邀請另一位數學大師「張海潮」老師,以及物理大師「高涌泉」老師擔任與談人,與洪萬生老師在輕鬆的氛圍下暢聊。主旨將圍繞在本書的寫作契機、思路歷程,以及分享各自從什麼角度切入欣賞本作,或從本書當中學習到哪些事情。

Read more

【好書推薦】約蘭德.斯特蘭格斯&珍妮.甘迺迪《智慧妻子:Siri、Alexa與AI家電也需要女性主義?》》

你家也有智慧妻子嗎?智慧妻子指的是那些「希望」它能承擔起傳統上,要求「妻子」這個角色必須負責的相關家務勞動的智慧科技,還有那些被使用者視為智慧妻子的智慧科技,又或者是大眾文化影視作品當中扮演妻子的仿人物體。這本書將透過不同類型的智慧科技產品、不同角度來剖析當今社會對於「智慧妻子」的設計與期待,是否只是將現實社會的權力壓迫、性別刻板印象複製到人工智慧領域?並透過將各個經典案例抽絲剝繭,企圖從當中找出幫助智慧妻子拋棄陳舊的性別刻板設定的方法。

Read more

【好書推薦】五十嵐杏南《貓咪是液體嗎?40個最奇葩的搞笑諾貝爾獎主題》

如同搞笑諾貝爾獎創辦人Marc Abrahams所說:「這個獎項設立的宗旨,是希望表彰這些特殊、充滿創意的研究,並激起人們對於科學、醫學與科技的興趣。」科學不只是一般人刻板印象裡頭,只是在專業儀器與場所一絲不苟的進行實驗,或是探究著深奧的原理,其實……科學也可以很有趣!

Read more

【好書推薦】艾爾莎.潘齊洛里 (Elsa Panciroli)《直立猿與牠的奇葩家人:47種影響地球生命史的關鍵生物》

蘇格蘭古生物學家艾爾莎.潘齊洛里透過自己的專業串聯起時間散落的碎片,以考古、演化的角度編織出這一本宏偉、精采的作品。她以時間為縱軸,地質、氣候、古生物為橫線,娓娓道出這部藍色行星生命演化龐大史詩的各個篇章。書中每個章節會先簡單敘述那個紀元的地質、氣候條件,還有發生在該時期的重大事件,接著會挑選幾個最具代表性的生物詳細介紹,告訴讀者為何這些物種在演化史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Read more

【好書推薦】奧立佛·薩克斯(Oliver Sacks) 《初戀和最後的故事》

奧立佛·薩克斯是世界知名的醫師、腦科學家、作家。他最偉大的貢獻,就是將腦科學領域的專業知識,透過文字與案例分享,轉換為一般民眾能夠理解,也願意讀下去的科普知識。薩克斯醫師這一生共出版了14本著作,這份對於知識分享的熱情,還有促使大眾對於身心失常症狀認識的使命感,直到現在依然鼓舞著許許多多腦科學家、心理學家等。
這本書為薩克斯醫師去世之後,其親朋好友整理出他未曾發表的文章集結編纂而成,是這位當代偉大的腦科學作家的最後一本遺作。看完整本書,如同陪伴著薩克斯醫師在人生最後階段一同回望這一生所走過的歲月,與這趟旅途中所見到的風景。他這一生始終保持著對於這個社會的熱情與使命感,即使即將走入黑暗,他依然透過文字將點點溫暖的光芒留了下來。歲歲年年,依如初戀。

Read more

【好書推薦】石門水庫的印象-讀者共筆小活動

2020 年由經濟部水利署北水局出版之《水起,引水思源—石門水庫建設時期檔案故事》帶讀者深度走過石門水庫從無到有,為期十年的興建過程;兩年後,第二本《盈運,轉變萬千—石門水庫營運時期檔案故事》完整記錄石門水庫營運一甲子,跨越兩代、甚至三代的時空,一探台灣水庫建造發展歷程。特別的是以「檔案」串連所有記錄,以往需要花費大把時間跑圖書館、檔案局,花錢都不見得看得到的內容,非常扎實的內容都收錄在這兩本書之中。CASE 報科學邀請讀者與我們分享「你對石門水庫的印象」,一起撰寫跨時代的石門水庫回憶錄!

Read more

AI會製造還是消滅好工作?經濟學家說:這取決於我們怎麼應對!

AI對工作的影響如何,一直有悲觀和樂觀的兩種聲音;經濟學家David Autor認為,負面的衝擊一定存在,至於正面的效益大小,則賴於社會做出正確的投資,才能讓新科技的好處真正實現。另外,在社會做出正確投資之前,攸關個人養成的「教育」更是打好基礎的關鍵。

Read more

【人物專訪】台灣太空人才出路?甭擔心!-專訪張起維教授

中央大學張起維教授認為,太空領域的出路非常廣,要轉換領域也容易。目前國內太空人才培育仍以中央大學為主,張教授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學校投入。除了成立開發團隊,將經驗傳承給學生以外,張教授另外協辦了第一屆「臺灣太空事務青年人才選訓計畫」,學員不只有工程、科學的人,更來自法律、心理、外交、甚至藝術等領域。張起維教授最後鼓勵年輕學子,找出那個「苦也願意」的事下去練功,這將會是最幸福的事。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科學實驗有它自己的生命!?〉&〈歷史學家為什麼要做實驗?〉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科學實驗一直都是跟在科學理論的後面,只是為了要證實或否證理論而存在;就連孔恩的劃時代作品《科學革命的結構》,也是受到這樣的看待。然而哈金 (Ian Hacking) 在 1983 年出版《表徵與干預》 (Representing and Intervening) 一書,開創了實驗哲學,宣稱「實驗有它自己的生命」,讓實驗哲學跳脫科學哲學的傳統架構。本講次以「實驗是否可以重複?」的命題為出發點,探討這個新實驗哲學的發展脈絡。

Read more

李約瑟的問題何在?

李約瑟可算是出身於英國的一個書香門第,曾在英國劍橋大學研習化學胚胎學,得博士學位,因其胚胎學研究著有成績,獲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一九四二年他承英國皇家學會之命,到抗日期間中國陪都重慶,出任中英科學合作館館長,正式開始其對中國科學技術史的研究,自此皓首窮經,終生不輟,自己撰寫也同一些中國學者合作而成的皇皇巨冊《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奠定他在中國科技史上的大家地位。

Read more

2020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Reinhard Genzel

2020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有一半頒給了Roger Penrose,他以精闢的數學方法,證實廣義相對論能證明黑洞的存在;另一半則頒給了德國物理學家Reinhard Genzel與美國物理學家Andrea Ghez,他們的研究團隊以精密的設備與儀器和最尖端的觀測紀錄,發現了我們的銀河系中有一個大小小於太陽系,但質量為太陽的四百萬倍的質量中心,透漏了銀河系中心似乎存在著一個超級大黑洞的可能。究竟這群科學巨擘們是如何爬上巨人的肩膀上的呢?究竟他們是如何進入殼學的最高殿堂呢?就讓我們來看看其中一位得主,Reinhard Genzel的故事。

Read more

繞著黑洞運行的耀眼之星──安德烈婭·蓋茲(Andrea Mia Ghez)

年幼的她看著火箭升空,人類首度踏上月球,許下成為太空人的願望;年少的她在深夜裡思索,反覆探問宇宙,渴望理解世界組成的脈絡;長大後的她沒有成為太空人踏上月球,而是成為了天體物理學家,乘著望遠鏡,抵達比月球更遙遠的地方──她來到銀河系的核心,捕捉心臟跳動的痕跡,一點一滴拼湊出埋藏於宇宙深處的秘密;而這個秘密的謎底,在今年,終於受到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肯定。
她是女性天體物理學家──Andrea Mia Ghez。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