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石門水庫的印象-讀者共筆小活動

分享至

2020 年由經濟部水利署北水局出版之《水起,引水思源—石門水庫建設時期檔案故事》帶讀者深度走過石門水庫從無到有,為期十年的興建過程;兩年後,第二本《盈運,轉變萬千—石門水庫營運時期檔案故事》完整記錄石門水庫營運一甲子,跨越兩代、甚至三代的時空,一探台灣水庫建造發展歷程。特別的是以「檔案」串連所有記錄,以往需要花費大把時間跑圖書館、檔案局,花錢都不見得看得到的內容,非常扎實的內容都收錄在這兩本書之中。
 

此外,這兩本書的電子全文,在經濟部水利署圖書典藏及影音數位平台館藏網站都可以找到,非商用使用並免費下載,是非常好的學術、科普資源!

《水起,引水思源—石門水庫建設時期檔案故事》

《盈運,轉變萬千—石門水庫營運時期檔案故事》

話又說回來,你是否親自爬過溪州山經過雲霄飯店、眺望水庫風景?或者曾聽過媽媽去亞州樂園玩大型遊樂設施,說不定爺爺還曾參與石門水庫的開發過程。
 
CASE 報科學邀請讀者與我們分享「你對石門水庫的印象」,一起撰寫跨時代的石門水庫回憶錄!

 
 
乘載著一家子平安出入的故事
往返老家需渡河|來源: 江文彬提供。
我是住在桃園市復興區枕頭山的居⺠ 江文彬,我的老家可能是全台,唯一沒有任何聯外道路的地方,全家族只能靠著一艘小船進出,平時無太緊急的事還可以湊合著過,但一旦發生任何緊急事故時,或是水庫枯水期時就束手無策。石門水庫豐水期時,還可以坐著小船回家,一但水庫到了枯水期,我們家族就要涉險途步回家,我們只想要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不管水庫豐水、枯水期。
 
想起父親離世時,我們是如何克服種種的不便,送他最後一 程,我知道今年的清明,我又要跟媽媽弟弟們一同跨越大漢溪涉險途步回家,祭拜父親,父親不在時,才深深覺得,之前父親罵得對,安全才是回家唯一的道路,不管是坐船還是涉險途步回家,一點都馬虎不得。
看著母親一步一步走,我的淚不自覺潸然落下, 我期盼他能夠安全無虞的回去看父親。
 

溪州山步道是大人小孩的自然遊樂園
溪州山上的休息區是大型聚會集散地|來源:朱姓讀者。
我幫女兒找到12年前的照片,那時後的智慧型手機正要起步,蘋果4s剛出來的時候。女兒是圖片中盪鞦韆很高的高中生,從小她就喜歡戶外活動,也很喜歡盪鞦韆,30歲了也還是喜歡喔。在她更小的時候,我們幾乎每個月都會上山走走,溪州山的運動量對於中壢居民來說是很剛好的,可以走一整天也可以下午散步,週末很常在大溪、石門水庫周邊遊玩。
 
每次爬山經過休息區,都是女兒最開心的時光,不管幾歲她都一定要去盪鞦韆,這個鞦韆的規模蠻大的,小朋友要花很大力氣盪,卻也不減每個小孩的熱情。孩子大了各自忙工作,少有時間常常一起爬山。有趣的是,拍這張照片當下有個好小的妹妹在旁邊看得目瞪口呆,我想他以後一定也跟我女兒一樣,一直喜歡盪鞦韆吧!
 
 

石門水庫盈滿的故事
盈滿的石門水庫|來源:黃國文提供

每年至少需提供4個庫容水量的石門水庫,無論對水利人或一般民眾來說,滿水就是福!

原本主要提供桃園台地灌溉水源的石門水庫,因社會經濟發展,已轉變為提供工業民生用水。但先天條件使然,淤積成為石門水庫的宿命。因此要見到盈滿的水庫,除了老天爺賞臉給水,還有一群大家幾乎叫不出名字的水利人在辛苦操持水庫,才能雨來水順!
 
所以享受滿水幸福的當下,也深深地感恩水利人!
 
 

📖 編輯的話:
不是親自經歷、想幫親朋好友投稿也沒問題(記得先獲得當事人同意唷)!CASE 將蒐集數個不同年代的照片+故事,並標註提供內容的讀者姓名(可用筆名),將於四月底公布大家與石門水庫的回憶錄,邀請大家踴躍投稿、一起完成!
 
*投稿辦法:
📅 即日起至 4/12 止(已截止)
📷 將一張你對石門水庫的記憶照片(可翻拍)+500字內簡短說明
📩 寄到 CASE 信箱 ntucase@ntu.edu.tw
📍 主旨請寫「你的名字+【好書推薦】石門水庫的印象-讀者共筆小活動」(說明與相關照片請附於信件中)
 
 

 

 

(Visited 65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