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在促進胚胎成功著床上的作用

成功懷孕除與胚胎本質有密切關係外,子宮內膜狀況亦為重要的一環。試管嬰兒療程中準備植入胚胎前,除了安排輸卵管攝影、子宮鏡及自體免疫篩檢以確認著床環境外,還需要利用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ERA)以選擇最佳時間點來「精準植入」胚胎,促成試管嬰兒成功率的顯著增加。我們在本文將介紹試管嬰兒技術的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如何藉由找到個人最適合的著床窗期,以協助受到不孕症困擾的夫妻提升成功懷孕的機會。

Read more

有助「好孕到」的胚胎植入前染色體篩檢及基因診斷

根據統計,目前在台灣大約每7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而胚胎染色體異常正是造成胚胎不易著床的主要原因之一。胚胎植入前染色體篩檢及基因診斷(PGS & PGD)是在胚胎植入前,取出胚胎的部分細胞檢體進行檢測,分析該胚胎是否具有染色體數量異常的現象。我們在本文將介紹試管嬰兒技術的PGS及PGD,如何透過胚胎化驗、胚胎基因的檢測及確認疾病相關基因的存在,來協助受到不孕症困擾的夫妻在進行檢測後,可以顯著提升成功懷孕的機會。

Read more

盤點闌尾的功能

闌尾位於腹部的右下方,是連接到盲腸(大腸的起始部)的蚓狀小管,屬於消化系統的一員,以往被認為為一種演化的退化器官。然而,根據近期的研究報告,顯示闌尾雖不具消化功能,但含有豐富的淋巴組織,在免疫功能上扮演一定的功能,可儲存腸道益生菌及提供免疫細胞,發揮維持腸道的正常菌叢生長的功能,保持腸內細菌平衡的作用,並可能與人體免疫力的產生有密切關係。

Read more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和TALEN的比較

CRISPR是革命性的基因編輯技術,可協助人類改寫DNA編碼,應用範圍十分廣泛,包括農產品、食品、環保及生醫等領域。另一種基因編輯技術TALEN是經人工改造的限制性內切酶,可對DNA位點進行辨識、標靶與編輯,識別DNA序列的能力與Cas9相似,但二者作用方式不同。近年,全球科學家為增加基因編輯的精準度與效率,已投入了大量時間、人力及資本,評估除CRISPR以外其他基因編輯工具的可行性,我們在本文將簡介CRISPR及TALEN兩種基因編輯技術的特點,並對其作比較。

Read more

歐美COVID-19疫苗的最新發展

嚴重的急性呼吸系統症候群冠狀病毒2(SARS-CoV-2)造成的冠狀病毒感染症2019(Covid-19),在近2年的全球大流行中已感染了數千萬人,並造成超過兩百萬人死亡,所以安全且有效的疫苗顯得迫切需要。最近一年多來世界各國競相研發疫苗,目前歐美國家已開發成功並實際用於接種的疫苗主要有輝瑞疫苗、莫德納疫苗及牛津疫苗三種。我們在本文將簡介這三種疫苗的臨床試驗,並對其研發過程、效力(保護力)及安全性進行探討及比較。

Read more

電子鼻用於疾病篩檢的潛力

電子鼻是一種可以模擬人類嗅覺細胞感知氣味的電子分析儀器,英國科學家Persaud和Dodd於1982年模擬哺乳動物嗅覺感官的結構及原理,提出了以感測器矩陣技術為基礎的電子鼻,使得這些主觀的生物感覺有了科學化的基礎。電子鼻技術已廣泛用於食品及環境的檢測,近來發展迅速有應用於醫療方面的趨勢。本文除引領讀者認識電子鼻外,並將探討其用於疾病篩檢的潛力及可能面臨的挑戰。

Read more

認識史蒂芬強森症候群(Steven-Johnson Syndrome)

史蒂芬強生症候群(Stevens Johnson Syndrome,SJS)是指嚴重藥物過敏症狀,特徵是先出現類似流感的症狀,接著皮膚出現多型性環狀紋、紅斑及疹子,面積逐漸擴大,隨後出現水皰,嚴重時造成人體黏膜受損,甚至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致死率可達30%以上,雖屬罕見疾病,但仍令人聞之色變。目前引起SJS的原因尚未十分清楚,真正病因仍在持續研究中,我們將在本文中引導讀者認識SJS的症狀、成因及治療,並探討其引發毒性表皮溶解之機轉。

Read more

蕁痲疹的症狀、成因、治療、預防及研發現況

蕁麻疹(urticaria)是一種過敏(allergy)反應,俗稱「風疹」,來去有如風一般,雖有時可自行消退,但有時又會腫成一大塊,全身到處長並反覆發生。據統計蕁麻疹是困擾超過20%民眾的皮膚病,發作起來癢到不行,但抓了卻又會更嚴重,相信不少患者都有全身起疹子的奇癢難耐的記憶,甚至需要掛急診止癢的經驗。目前引起蕁麻疹的確切原因尚未十分明瞭,我們將在本文中引導讀者認識蕁痲疹的症狀、成因、治療及預防,並探索相關最新研發的現況。

Read more

C 型肝炎病毒的發現歷程及致病機轉

2020年度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已揭曉由發現C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的阿特爾(Harvey Alter)、賀頓(Michael Houghton)及萊斯(Charles Rice)三位學者共同獲得殊榮。藉由血液傳播(blood-borne)的C型肝炎容易轉變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發病率及致死率均極高,每年在全世界奪走上百萬條人命。HCV的發現對C型肝炎的流行性、致病性及治療的研究極為關鍵,我們將在本文中探索HCV發現的歷程、可能的致病機轉及藥物、疫苗開發之挑戰。

Read more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重要發展歷程的回顧

2020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已揭曉由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發明者珍妮佛.杜德納(Jennifer Doudna)及埃馬紐埃爾.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共同獲得。CRISPR技術有「上帝的手術刀」之稱,使研究人員可以精準且快速的對生物體(動物、植物及微生物)的基因進行編輯。目前CRISPR已廣泛用於基礎研究,並成功用於生產農產品及食品,而且技術逐漸成熟而可能應用於生產醫藥品及其他產品,其多方面應用的潛力引起各界重視,我們在本文將回顧這項技術的重要發展歷程。

Read more

NEJM 2020 綜論文章--細數咖啡對健康的利與弊

喝咖啡對健康的優缺點,一直是科學家爭論不休的議題。不管你是淺嚐即止的輕度愛好者,或是每日得嗑上幾杯的老饕,關於咖啡對身體的影響,大夥兒都應該一起來暸解。2020 年 7 月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 的一篇綜論文章,是由新加坡國立大學與哈佛醫學院的合作團隊發表,為我們解惑現階段的研究對於咖啡與健康之間得出了那些結論。

Read more

胰臟癌與高糖的關係

隨著人口老化及飲食西化,近年國內胰臟癌患者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胰臟癌是一種惡性極高的癌症並有「癌王」之稱,有超過85 %的患者無法以手術進行治療,五年的存活率平均更是低於5%。然而,致癌危險因子的研究有助於胰臟癌的預防及治療,我們在本文將引領讀者認識胰臟癌,並探索胰臟癌與高糖的關係。

Read more

胰臟癌的篩檢與免疫療法

胰臟癌(胰腺癌約占95%)是一種預後極差的致命的惡性腫瘤,篩檢及治療方法是胰臟癌早期診斷及預後良好的關鍵性因素。現行的篩檢方法是電腦斷層掃描、磁共振顯影、正子發射斷層掃描及內視鏡超音波;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其他療法(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及標靶治療)則作為輔助治療之用。我們在本文中,將介紹胰臟癌的傳統及新興的篩檢方法,並探索胰臟癌的免疫療法,並評估其作用及有效性。

Read more

認識萊克多巴胺

近期我國政府宣布自2021年1月1日起開放含「瘦肉精」美豬肉品及放寬30月齡以上的美牛進口,此公告一出即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及顯著爭議,但您對瘦肉精的了解有多少呢?瘦肉精真的安全嗎?對人體健康有影響嗎?在本文我們將引領讀者認識萊克多巴胺,並對其特性、功用及可能風險作一個初步的探索。

Read more

肺癌有可能是吃出來的嗎 ?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肺癌已躍居我國男女性癌症死亡人數的第一位,一般認為其發生與吸菸(含二、三手菸)、空氣汙染(含廚房油煙)、肺部慢性發炎疾病、遺傳及長期暴露於致癌環境( 如冶金業、採礦業及石綿、放射線接觸者)有密切相關性。在台灣,超過50%的患者並未抽菸,其中 93%是女性,傳統上認為是空汙及油煙導致的。但最近的研究顯示這些不吸菸族群罹患肺癌可能和體內的APOBEC基因發生突變有關,為肺癌的病因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