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萊克多巴胺

分享至

近期我國政府宣布自2021年1月1日起開放含「瘦肉精」美豬肉品及放寬30月齡以上的美牛進口,此公告一出即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及顯著爭議,但您對瘦肉精的了解有多少呢?瘦肉精真的安全嗎?對人體健康有影響嗎?在本文我們將引領讀者認識萊克多巴胺,並對其特性、功用及可能風險作一個初步的探索。

撰文/陳淵銓

●瘦肉精的認識

畜牧業俗稱的「瘦肉精」是一種腎上腺乙型接受體作用劑(乙型受體素,beta-adrenergic agonist),這種物質實際上是幾種不同成分的藥物統稱,屬於類交感神經興奮劑,本來預定研發用於治療人類呼吸道疾病(如氣喘),但未通過臨床試驗。後來發現「瘦肉精」添加在畜禽動物的飼料中可以提高瘦肉的比例、降低脂肪比例及加快生長速度,優點包括減少飼養成本、增加利潤、提高糧食自給率及降低排泄物對環境的汙染等,所以被轉作為飼養畜禽動物的飼料添加物。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是其中一種代謝較快、毒性較低的類型,畜禽動物(如牛、羊、豬及火雞等)使用萊克多巴胺後,可以活化β1和β2的交感神經受器,進而刺激肌肉細胞,增加5~10%的蛋白質合成,並減少脂肪合成,達到增加瘦肉的效果,世界上已有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及巴西等26國允許加入豬飼料;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及印尼允許加入牛飼料;美國及加拿大允許加入火雞飼料。其餘類型的瘦肉精因代謝較慢、毒性較強而未被核准使用,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及克倫特羅(Clenbuterol)等。

●瘦肉精對身體可能的影響

因為萊克多巴胺具有強心的功用,故可能引發心跳過快,心律不整及心肌缺血等副作用,人體若攝食過量會造成心悸、噁心、嘔吐、頭暈、手顫抖及血壓升高等症狀,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萊克多巴胺雖然具有「人類中毒劑量遠高於肉品殘留量」及「代謝快」(若不過量食用,約90%可在24小時內經由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在人體血漿半衰期約4小時)的特點,但其加熱後不易被破壞且水溶性佳,使得萊克多巴胺經過烹煮後仍容易殘留在肉品及湯類料理中。聯合國專責協調並建立食品安全國際標準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ODEX)」在2012年制訂了萊克多巴胺的殘留標準,牛和豬的肌肉、脂肪殘留量是10 ppb(parts per billion,10億分之1濃度),肝40 ppb、腎90 ppb,其餘部位則未規定標準。然而,歐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gency)認為CODEX的相關評估報告,並未包含對於孩童、老人、孕婦、肝腎臟疾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特別風險評估,且報告中僅有6名受試者太少,沒有採取雙盲測試,數據缺乏可靠性,迄今也只有這份人體臨床試驗報告,而且內容僅有短期的急性毒性評估,並沒有評估長期影響的科學數據。因此,歐盟目前仍未開放使用瘦肉精,對萊克多巴胺的安全性質疑聲浪不斷,各國抱持截然不同的看法。

●萊克多巴胺的相關研究

巴西的商業性萊克多巴胺添加量被控制在5-20​​ mg/ kg,而且僅可以在屠宰前的最後28天添加到豬飼料中,但如果使用萊克多巴胺處理過的動物副產品(如肉骨粉)作為飼料組合物的一部分,則控制濃度便更加困難。在2019年,巴西研究人員進行研究來評估四個飲食組:分別是含萊克多巴胺(濃度53.5 µg/ kg)的肉骨粉0%,7%,14%和21%(w / w),他們使用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LC-MS)檢測小母豬組織和尿液(n = 40)中殘留的萊克多巴濃度。測試結果顯示在肌肉、腎、肝和肺中檢測到低濃度的萊克多巴胺(檢出極限分別為0.15、0.5、0.5和1.0 µg/ kg),並未超過殘留的定量極限(分別為0.5、2.5、2.5和2.5 µg/kg);在尿液中,萊克多巴胺的濃度則保持在1.35 µg/L以下。研究數據顯示,添加的肉骨粉(含53.5 µg/kg萊克多巴胺)含量若高達21%(w / w),則可能無法通過萊克多巴胺含量受限制或零檢出(零容忍)的政策。

在2013年,俄羅斯研究人員分析了將萊克多巴胺作為食用動物生長因子的科學數據,並對肉類和副產品(內臟)中殘餘萊克多巴胺的最大允許含量(maximum permitted levels)及含量進行測試及驗證。俄羅斯方面在CODEX第35屆會議上指出,可接受的萊克多巴胺每日攝入量(daily intake)未經充分驗證,不能用於確認肉類和副產品(內臟)中萊克多巴胺的最大允許含量是無風險的。雖然攝入食物的殘餘萊克多巴胺含量雖符合CODEX的建議水平,但是考慮俄羅斯聯邦動物產品的消費方式及水準,將導致人類健康風險達到無法接受的水平,這將使得人們罹患心臟病的可能性提高及預期壽命減少。因此,俄羅斯反對接受食品中萊克多巴胺的最大允許含量。

 

參考資料:

  1. Maximum residue limits (MRLs) and risk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RMRs) for residues of veterinary drugs in foods. CX/MRL 2-2018. http://www.fao.org/fao-who-codexalimentarius/sh-proxy/en/?lnk=1&url=https%253A%252F%252Fworkspace.fao.org%252Fsites%252Fcodex%252FStandards%252FCXM%2B2%252FMRL2e.pdf
  2. Aroeira CN, Feddern V, Gressler V, Molognoni L, Daguer H, Dalla Costa OA, de Lima GJMM, Contreras-Castillo CJ. Determination of ractopamine residue in tissues and urine from pig fed meat and bone meal. Food Addit Contam Part A Chem Anal Control Expo Risk Assess. 2019 Mar; 36(3):424-433. doi: 10.1080/19440049.2019.1567942. Epub 2019 Feb 20.
  3. Onishchenko GG, Popova AIu, Tutel'ian VA, Zaĭtseva NV, Khotimchenko SA, Gmoshinskiĭ IV, Sheveleva SA, Rakitskiĭ VN, Shur PZ, Lisitsyn AB, Kir'ianov DA. About the human health safety estimation of ractopamine intake together with the food. Vestn Ross Akad Med Nauk. 2013;(6):4-8. doi: 10.15690/vramn.v68i6.666.
(Visited 725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