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技術CRISPR重要發展歷程的回顧

分享至

2020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已揭曉由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發明者珍妮佛.杜德納(Jennifer Doudna)及埃馬紐埃爾.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共同獲得。CRISPR技術有「上帝的手術刀」之稱,使研究人員可以精準且快速的對生物體(動物、植物及微生物)的基因進行編輯。目前CRISPR已廣泛用於基礎研究,並成功用於生產農產品及食品,而且技術逐漸成熟而可能應用於生產醫藥品及其他產品,其多方面應用的潛力引起各界重視,我們在本文將回顧這項技術的重要發展歷程。

圖片來源: Pixabay

撰文/陳淵銓

●CRISPR 的認識

叢集有規律間隔的短迴文重複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是存於細菌中的基因組,此基因組含有曾入侵過該細菌的病毒的外來基因片段,而形成存於原核生物的後天免疫(adaptive immunity)系統,細菌通過這些基因片段來偵測及抵禦類似病毒的攻擊,並破壞其DNA。這類基因組是細菌免疫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研究人員可以藉由這類基因組準確而有效地編輯生物體內部分基因,現在已發展成一種成熟且穩定的基因編輯技術(gene editing)技術,廣泛應用在生物體的基因改造。

●CRISPR的起源及發現

在1987年,日本研究人員分析大腸桿菌含有iap (isozyme conversion of alkaline phosphatase)基因的染色體片段序列 1664個核苷酸和鑑定基因產物,在報告中首次提到原核生物核區(nucleoid) DNA序列中的直接有間隔的重複序列(direct repeat-sequences with nucleotides as spacing),現今被稱為CRISPR。

在2000年,西班牙研究人員在研究古細菌、細菌及粒線體基因組時,發現相似的重複序列出現在古細菌和細菌的基因組中,並將之命名為短間隔重複序列(short regularly spaced repeats, SRSR)。

在2002年,荷蘭研究人員在鑑定原核生物中與DNA重複子相關的基因時,SRSR被重新命名為CRISPR,其中一部分基因編碼的蛋白為核酸酶(nuclease)和解旋酶(gyrase),這些CRISPR關聯蛋白(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Cas)與CRISPR組成了CRISPR/Cas系統。

在2010年,法國研究人員發表於國際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 )」:CRISPR原本是一種原核生物(細菌)為了對抗外來遺傳物質,如質體(plasmid)或噬菌體(bacteriophage)的DNA,而在宿主體內產生的後天免疫系統,細菌會對曾侵入的DNA產生記憶(memory),當序列相同的DNA再次進入細菌時,會產生後天性免疫反應以分解此外來的DNA。

●CRISPR技術在改善使用安全性的重要發展

CRISPR雖然是當前基因編輯技術的主流,但仍無法實現一些安全性要求較高的工程,以CRISPR/Cas9為例,雖然科學家可以引導 Cas9 蛋白去切開一段特定的 DNA,但卻只能依靠細胞自身的DNA修復機制來進行修補,造成發生不可預測性的變異。此外,先前的研究已知要提高CRISPR技術用於人體治療的成功率,須同時抑制p53蛋白的活化,但可能會相對增加罹癌的風險,故必須進行更多使用安全性研究。胞嘧啶(cytosine)自發性的脫胺作用的C-G鹼基對轉變成T-A,已知會造成人體內的致病性點突變,故有效的將A-T鹼基對直接轉變為G-C而無須切割DNA,將有助CRISPR技術用於疾病的治療。

台裔美籍科學家劉如謙(David Liu)團隊致力於研究CRISPR,開發出來的第二代技術從起初的DNA「剪刀」,變形為CRISPR 2.0的「鉛筆與橡皮擦」。在第一代的CRISPR技術中,CRISPR/Cas9的「剪刀」僅可插入或刪除部份DNA序列,但近來研究發現,剪切會引發細胞守門員p53蛋白自動修復或摧毀細胞,但關掉P53基因就少了把關者,難以偵測細胞變異甚至癌化的現象。第二代技術CRISPR 2.0的作用在於更精準的修改DNA序列,直接抽換鹼基ATCG裡的單點突變(single point mutation)以減少突變的機率及其他副作用。他們開發的鹼基編輯器(base editor)置換DNA序列的鹼基(例如由G換成A,C換成T),因而有「鉛筆與橡皮擦」的比喻。在2016年,他們發表了第一個鹼基編輯器,讓科學家首次能對活體細胞基因中單一鹼基對進行可預期性的修改;在2017年,該團隊再次打造出比CRISPR/Cas9更可靠的新基因編輯工具,能在不切割DNA的情況下,把 A-T 鹼基對直接轉換成G-C鹼基對,其中第7代adenine base editor(ABE)已能有效的將A-T鹼基對轉變成G-C,在人類細胞效率約有50%,作用產物純度高達99.9%,而嵌入和刪去(insertion and deletion)突變的比率則在0.1%,ABE較現行的Cas9 核酸酶(nuclease)方法在造成點突變時,更有效且脫靶(off target)效應更低。科學家已發現可在人類細胞培養中,在不產生雙股DNA斷裂(double strand break)的情況下,ABE可直接引發所有4種核苷酸的transition突變。因此,使用CRISPR技術治療疾病時便無須抑制 p53蛋白的活化,即可獲得很高的效率,亦提高了在人體內使用的安全性。

●CRISPR技術在改善作用侷限性的重要發展

使用CRISPR技術在基因組編輯的最重要限制是在標的位置須有與protospacer 序列鄰近的區域(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 PAM)存在,而使得作用具有很大的侷限性。傳統上來自 Streptococcus pyogene的Cas9(SpCas9)所需的PAM是NGG。

在2018年,美國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經過改造的Cas9變異種(variant),在哺乳動物細胞中所需的PAM不限於NGG,他們利用噬菌體開發了擴展型的PAM SpCas9變異種(xCas9),可辨認的較廣的PAM序列包含NG、GAA和GAT,儘管xCas9 辨認範圍較廣,但專一性卻較SpCas9 為高且具有實質較低的脫靶效應,這個發現不但擴大了CRISPR的DNA標靶作用範圍,無須權衡Cas9編輯效率、PAM可獲得性(compatibility)及作用於DNA專一性的重要性而須在其中選擇一個,提供了效率、可獲得性及專一性三者得而兼顧的可能性。

 

參考資料:

  1. Ishino Y, Shinagawa H, Makino K, Amemura M, Nakata A.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iap gene, responsible for alkaline phosphatase isozyme conversion in Escherichia coli,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gene product. J Bacteriol. 1987 Dec;169(12):5429-5433.doi: 10.1128/jb.169.12.5429-5433.1987.
  2. Mojica FJM, Díez-Villaseñor C, Soria E, Juez G.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a family of regularly spaced repeats in the genomes of archaea, bacteria and mitochondria. Mol Microbiol. 36 (1): 244-246. 2000 Apr;36(1):244-246.doi: 10.1046/j.1365-2958.2000.01838.x.
  3. Jansen R, Embden JD, Gaastra W, Schouls LM. Identification of gen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DNA repeats in prokaryotes. Mol Microbiol. 43 (6): 1565-1575. 2002 Mar;43(6):1565-1575.doi: 10.1046/j.1365-2958.2002.02839.x.
  4. Horvath P, Barrangou R. CRISPR/Cas, the immune system of bacteria and archaea. 2010 Jan 8;327(5962):167-170.doi: 10.1126/science.1179555.
  5. Gaudelli NM, Komor AC, Rees HA, Packer MS, Badran AH, Bryson DI, Liu DR. Programmable base editing of A•T to G•C in genomic DNA without DNA cleavage. Nature. 2017 Nov 23;551(7681):464-471. doi: 10.1038/nature24644. Epub 2017 Oct 25.
  6. Gaudelli NM, Komor AC, Rees HA, Packer MS, Badran AH, Bryson DI, Liu DR. Programmable base editing of A•T to G•C in genomic DNA without DNA cleavage. Nature. 2017 Nov 23;551(7681):464-471. doi: 10.1038/nature24644. Epub 2017 Oct 25.
  7. Hu JH, Miller SM, Geurts MH, Tang W, Chen L, Sun N, Zeina CM, Gao X, Rees HA, Lin Z, Liu DR. Evolved Cas9 variants with broad PAM compatibility and high DNA specificity. Nature. 2018 Apr 5;556(7699):57-63.doi: 10.1038/nature26155. Epub 2018 Feb 28.556(7699):57-63.
(Visited 759 times, 2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