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在促進胚胎成功著床上的作用

分享至

成功懷孕除與胚胎本質有密切關係外,子宮內膜狀況亦為重要的一環。試管嬰兒療程中準備植入胚胎前,除了安排輸卵管攝影、子宮鏡及自體免疫篩檢以確認著床環境外,還需要利用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ERA)以選擇最佳時間點來「精準植入」胚胎,促成試管嬰兒成功率的顯著增加。我們在本文將介紹試管嬰兒技術的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如何藉由找到個人最適合的著床窗期,以協助受到不孕症困擾的夫妻提升成功懷孕的機會。

圖片來源: Pixabay

撰文|陳淵銓

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Endometrial receptivity analysis, ERA

在人工輔助生殖技術中,胚胎品質及子宮內膜容受性是胚胎植入成功的兩大關鍵要素。臨床上時常有已接受試管嬰兒療程,並植入經胚胎植入前染色體篩檢(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確認染色體正常的胚胎,仍未能成功懷孕的例子。因此,試管嬰兒療程在植入胚胎前會先進行子宮腔鏡檢查及內膜厚度檢測(endometrium lining),但多偏向於巨觀檢測,有關胚胎著床的微觀機制及分子檢測,仍缺乏客觀且科學的診斷。

子宮內膜為懷孕期間胚胎著床與發育之處,在每個月經週期僅有一段特別時期,亦即當著床窗(window of implantation)打開的時候,才具有接受胚胎著床的能力,其中約70% 的人是在排卵後5-7天(月經周期第19-21天)開啟著床窗,而約30% 的人並不在此範圍內(非標準窗期),適當的著床窗時間會提前或延後1-2天。著床窗期之子宮內膜細胞形態、架構與功能均發生變化,其中以子宮上皮細胞的頂端細胞膜上的突起 (pinopode) 形成最具指標性,在各種激素(hormone)、生長因子、黏附因子及細胞激素(cytokine)複雜的交互調節下,囊胚(blastocyst)會與子宮內膜相互識別,並進行定位、黏附而植入上皮細胞層,最後成功著床於子宮內膜。由於著床窗期時間十分短暫,所以找出適當的著床窗期十分重要。

ERA是子宮內膜在受到外源性黃體素浸潤的條件下,經採樣子宮內膜細胞後,使用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分析超過300種與子宮內膜容受性相關的基因,檢測出最適合植入胚胎的時間,而研究報告已指出錯誤的胚胎植入時間是造成反覆性胚胎著床失敗 (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 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ERA報告會有容受期 (Receptive)及非容受期 (Non-receptive)兩種結果:若檢測結果顯示為容受期,表示著床窗期是採檢當日,建議在用藥條件與檢體採集相同的狀態下植入胚胎;若檢測結果顯示為非容受期,表示採檢時間並非子宮的著床窗期,須利用大數據進行計算,方能得到真正的著床窗期,用以預測胚胎植入的個人化最佳時間點。著床時期可分成下列三個:

  1. 著床期(Receptive):亦即適當著床窗期,採樣時間即為子宮內膜接受期,可依據檢測結果立即安排胚胎植入。
  2. 前著床期(過早)(Pre-receptive):採樣時間在著床窗開啟之前,植入週期須延長黃體素服用時間及遲延植入胚胎。
  3. 後著床期(過晚)(Post-receptive):採樣時間在著床窗開啟之後,植入週期須縮短黃體素服用時間及提早植入胚胎。

適合進行ERA的女性包括借卵者、35 歲以下植入一次未懷孕者、年齡超過43歲者及相關檢查(如輸卵管造影、子宮鏡檢查及自體免疫血液檢測)皆正常,但多次植入染色體正常囊胚未懷孕者。

ERA的系統性回顧(systematic review)及綜合分析(meta-analysis

在2019年,英國研究人員歸納了163項總體質量中等的研究(88834名女性),其中96項納入綜合分析,目的是檢視觀察性研究(observational study)的證據,這些證據支持將子宮內膜接受標記物(endometrial receptivity marker)作為希望懷孕婦女的妊娠結局的預後因素,以幫助醫生選擇最有用的標記物,並進一步提供訊息。他們分別分析在自然受孕(natural conception)、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IUI)及體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的條件下,利用超音波、子宮內膜活檢(biopsy)、子宮內膜積液抽吸(fluid aspirate)和子宮鏡檢查(hysteroscopy)來評估的各種子宮內膜接受標記物,發現在臨床懷孕和各種子宮內膜接受標誌物(如子宮內膜厚度、子宮內膜模式、多普勒指數、子宮內膜波狀活性及各種分子)之間有關聯性,這些標記物預測臨床妊娠的能力較弱,無法在臨床上應用,但有幾項現代分子測試的結果令人鼓舞,雖尚待進一步的數據。分析後的測試概率可用於臨床上管理夫妻在生育治療(IUI和IVF)期間的期望,子宮內膜的容受性被視為二分結果(存在或不存在),但是在著床窗期應存在各種水平(level)的子宮內膜的接受度,如不同的轉錄組特徵(transcriptomic signature)可以代表不同水平的接受度,這與不同的懷孕結局具相關性。生物標誌物(biomarker)的極值(與平均值相反)可能具有重大的預後和診斷意義,但未在平均值中顯現出來。因此,他們建議採用生物標誌物水平的分類結果(outcomes by categories of biomarker levels),而非臨床結果組中生物標誌物水平的平均值(mean)。

結論

早期生殖衰竭(early reproductive failure)是妊娠期的最常見併發症(complication),只有30% 的懷孕達到活產。成功的懷孕取決於胚胎植入的適當時間點,這個過程涉及子宮內膜和囊胚之間的相互作用。據估計,胚胎本質上的缺陷約佔植入失敗機率的三分之一,而子宮內膜的接受能力欠佳及胚胎-子宮內膜的交互作用改變則約佔其餘的三分之二,而近年ERA的普遍使用已顯著提升試管嬰兒胚胎著床的成功機率。子宮內膜的容受性一直是過去多年來廣泛研究的重點,使人們對與胚胎-子宮內膜的交互作用機制和植入相關的過程有深入的了解,但將這種理解轉化為在臨床上具有實質意義的預後檢測(prognostic test)和子宮內膜容受能力的治療,則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資料:

  1. Simon C, Gomez C, Cabanillas S, Vladimirov IK, Castillon G, Giles J, Boynukalin JK, Findikli N, Ortega I, Vidal C, Izquierdo A, Portela S, Frantz N, Taguchi S, Labarta E, Coelho FC, Mackens S, Santamaria X, Muñoz E, Barrera SG, Fernández-Sánchez M, Ferrando M, Pellicer M, Mol BW, Valbuena D. In vitro fertilization with personalized blastocyst transfer versus frozen or fresh blastocyst transfer: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2019; 112. e56-e57. doi. 10.1016/j.fertnstert.2019.07.273.
  2. Dvořan M, Vodička J, Dostál J, Hajdůch M, Džubák P, Pešková M, Pilka R. Implantation and diagnostics of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Ceska Gynekol. 2018 Fall;83(4):291-298.
  3. Martins RS, Oliani AH, Oliani DV, de Oliveira JM. Continuous endometrial volumetric analysis for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assessment on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cycles. BMC Pregnancy Childbirth. 2020 Nov 3;20(1):663. doi: 10.1186/s12884-020-03372-2.
  4. Craciunas L, Gallos I, Chu J, Bourne T, Quenby S, Brosens JJ, Coomarasamy A. Conventional and modern markers of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Hum Reprod Update. 2019 Mar 1; 25(2):202-223. doi: 10.1093/humupd/dmy044.
(Visited 220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