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用了我的創作,怎麼辦?──生成型AI的智慧財產權爭議

分享至

生成型AI藉由原始資料訓練,進而有所產出,在這個過程中,是否會衍生智慧財產權的爭議?這篇文章區分兩個層次的問題:「輸入」層次上使用原始資料是否經授權,以及「輸出」層次上AI產出是否將與原作者競爭。

撰文|謝達文

 

來源:MotionElements

生成型AI之所以強大,主要是因為他們「受過訓練」,從數以億計的原始資料中,找到這些資料的規律。而這樣的「訓練過程」,也衍生法律和倫理上的爭端──這些原始資料的創作者,可以主張任何權利嗎?用另一個方式說,AI公司沒有經過我的同意,就拿我創作出來的東西,訓練他們家的AI,甚至藉此獲利,這樣說得過去嗎?

在美國,已經有些案子進到法院的審理程序,判決結果勢必將影響日後AI的發展,而這方面的爭端,又可以分成兩個層次:「輸入」與「輸出」。

 

輸入:我有同意你使用嗎?

「輸入」的層次,指的是「光憑我有提供訓練資料,你是不是就應該尊重我的權利?」甚至「我是不是有權利拒絕你使用我的創作?」去年11月,在舊金山,有人向微軟和GitHub提出集體訴訟,主要爭議就圍繞著這個問題(Brittain, 2023; Fried 2023; Roth 2023)。

有在寫程式的讀者,可能對GitHub都不陌生。GitHub是一個可以分享程式碼的網頁,上面有許多人免費分享自己寫的指令,提供大家參考。雖說是開放免費使用,但指令本身仍受智慧財產權保護,有一些人在上傳自己寫的指令時,會寫出引用的條件(也就是所謂的「授權條款」,英文稱為license),比如雖然可以免費使用,但仍必須具名引用。「開源」(open source)社群的重要原則,就是創作者公開分享自己心血,而引用者也尊重授權條款的條件。

而微軟和GitHub合作的新AI工具Copilot,可以「建議」使用者怎麼寫指令。這個工具的研發過程,等於是先連上GitHub,把大家上傳的指令都看過一次,用自己的方式「作筆記」,「學習」起來,之後就可以按照它「學到」的內容,提供使用者建議。

這樣大規模的學習,算不算是引用?如果算,那微軟和GitHub是否等於違反了原作者設定的授權條款?

類似的案子,還包含網路大圖庫Getty控告AI圖片產生器Stable Diffusion,未經同意,就從圖庫上取用1千2百萬張圖做訓練(Vincent, 2023a),以及CNN和《華爾街日報》控告ChatGPT背後的公司Open AI,同樣未經同意,就用這些媒體的新聞報導內容來訓練AI(Smith, 2023)。尤其Getty是透過「免費預覽(但有浮水印),付費授權」營利的公司,問題因此也牽涉到,AI公司並沒有付費,就使用了他們的內容。

微軟和GitHub方面的答辯,主張原始創作者並沒有真的受到傷害,因為微軟並沒有真的「使用」別人寫的指令,只是從網路上搜尋得到的東西「學習」。這個說法,翻成白話文,就是說,微軟認為自家AI沒有「複製貼上」或「改寫」任何東西,只是像個學生一樣,上GitHub晃一晃,弄清楚程式怎麼寫之後,產出自己的指令。這個答辯是否成立,就牽涉到在AI時代「使用」的定義究竟為何,對此,這個案子的訴訟才剛開始,法官會怎麼認定,還沒有人能預測。

 

輸出:你產出的東西在跟我搶錢!

微軟等公司的第二個答辯,是即使這算「使用」,也算是智慧財產權法上的「合理使用」(fair use)。「合理使用」是智慧財產權法上相當複雜的一個概念,而且美國最高法院近期可能會推出新的判決,或許將大幅改寫這個概念在美國法的意義。

不過,這個概念的基本原則很單純,即使受智慧財產權保障的創作,仍然可以被合理使用,比如可以在教學時被引述,甚至有限度的重製(老師把一小段複製到課堂簡報上)。而法院在考量一個案件是否屬於「合理使用」時,經常會考量的因素,包含「使用的目的」,以及「成品在市場的影響」(Vincent, 2023b)。

而「成品在市場的影響」就涉及到第二個層次的問題──輸出,也就是:「好,就算我讓AI在訓練時用我的創作,但AI弄出來的東西要跟我搶錢,我總可以主張我的權利了吧!」

關於這個問題,目前最具指標性的案件,是一位藝術家Hollie Mengert的經歷(Baio, 2022)。她是一位插畫家,與迪士尼、企鵝(美國的大出版社)都有合作。有一天,她突然發現,有人用了她的作品,訓練AI工具Stable Diffusion,讓AI工具可以產出「Hollie Mengert風格的畫作」。

這裡仍有先前第一個層次的問題,Hollie Mengert並未授權任何人使用她的圖片訓練AI工具(在這個案子中,她甚至無法授權,因為她的作品有許多已經賣斷給迪士尼或企鵝)。

除此之外,這個案例還有第二個層面的問題,人們可能利用AI工具,創作出「Hollie Mengert風格」的作品,藉此營利,甚至直接Hollie Mengert競爭。也就是說,「成品在市場的影響」可能對原本的創作者不利,因此,法院就更有可能認定這不是「合理使用」。

小結以上概念,法院很可能會認為使用者用AI工具「畫出一張卡通公主的圖」不違法,但如果使用者特別要求AI工具「用某某創作者的風格,畫出一張卡通公主的圖」,甚至藉著創作出來的圖片營利,被認定違法的風險就比較高了。雖然,這仍是很新的議題,美國、乃至其他國家的法院會怎麼認定,還有待後續觀察。

 


參考資料

  1. Brittan, Blake. 2023. “OpenAI, Microsoft want court to toss lawsuit accusing them of abusing open-source code.” Reuters.
    https://www.reuters.com/legal/litigation/openai-microsoft-want-court-toss-lawsuit-accusing-them-abusing-open-source-code-2023-01-27/
  2. Fried, Ina. 2023. “Generative AI is a legal minefield.” Axios.
    https://www.axios.com/2023/02/24/chatgpt-generative-ai-legal-minefield
  3. Roth, Emma. 2023. “Microsoft, GitHub, and OpenAI ask court to throw out AI copyright lawsuit.” The Verge.
    https://www.theverge.com/2023/1/28/23575919/microsoft-openai-github-dismiss-copilot-ai-copyright-lawsuit
  4. Vincent, James. 2023. “Getty Images sues AI art generator Stable Diffusion in the US for copyright infringement.” The Verge.
    https://www.theverge.com/2023/2/6/23587393/ai-art-copyright-lawsuit-getty-images-stable-diffusion
  5. Vincent, James. 2023. “The scary truth about AI copyright is nobody knows what will happen next.” The Verge.
    https://www.theverge.com/23444685/generative-ai-copyright-infringement-legal-fair-use-training-data
  6. Baio, Andy. 2022. “Invasive Diffusion: How one unwilling illustrator found herself turned into an AI model.” WAXY.
    https://waxy.org/2022/11/invasive-diffusion-how-one-unwilling-illustrator-found-herself-turned-into-an-ai-model/

 

(Visited 746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