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可以提供什麼樣的「產業課程」? (上)

■商管科系應該是要教學生理解、面對商業環境的吧?但這些科系,有些鑽入金融、財會、運輸物流的狹窄子領域;另一些則是高談策略、領導、創新、組織文化…這類漂浮半空,踏不了實地的抽象思維 — 尤其,其中的企業案例往往是歐美日跨國大公司的整體經營方針。這類案例讀起來當然感覺好豪華,但是多數學生,會入進那些企業嗎?不見得。學習公司上層經營管理的策略思維,是不是二十歲上下的學生最該知道、最用得上的企業知識?更不見得!

Read more

《沒有客觀標準,什麼背景都收》頂尖美國大學碩士班這樣找人才

■國內的研究所,為了確認學術能力,加上希望方便、公平,在入學時通常以基礎學科考試為主要門檻。這樣的篩選方式,很容易選到背景、能力、特質都相當類似的人。
卡內基美隆的 ETC 不是這樣選人,他們希望學生背景多元,而非公平一致。例如,Flora 被錄取的原因,和其他 ETC 同學就都不一樣。

Read more

原來,世界頂尖設計師這樣教 (之二):美學根柢這樣打

■長久以來,台灣的幾種美感相關教育都把「美術課」教成「美術史」,把「音樂課」也教成「樂理」以及「音樂史」。老師很擅長、很熱衷教那些知識性的課程內容,而這樣的課程內容,可以化為考卷,用考試的方式,「客觀地」給學生一個成績。到今天,我認識的教科書出版社仍告訴我:音樂、美術等科目,還是要附「測驗卷」給老師使用。

Read more

原來,世界頂尖設計師這樣教 (之一):作弊與沒效率?

■她在學校裡,發現同學們的水準強到讓她吃驚,甚至有些同學的能耐及水準已經和學校老師相差無幾 — 不過她說,這點在歐美的設計或藝術領域裡並不這麼奇怪。她在學習的同時,也在觀察她的同學們受到的設計訓練,和台灣有什麼不一樣。而她發現的第一個重大不同,在於技術能力「之外」的訓練。

Read more

大學藍海:「長輩學生」是寶,快捧好!

■大學太多而學生愈來愈少,台灣多數大學都擔憂焦慮。「拉學生」成為大學教授的正式業務,有些去高中辦說明會,有些招待高中生到校園參觀,在升學放榜時節,還有些大學教授得打電話固樁加促銷,遊說家長與學生要到學校報到。但是無論怎麼搶,其實都是在爭一個註定愈來愈小的餅。爭取中國大陸學生、歐美東南亞外籍生…都困難重重、緩不濟急。
但也許,我們有一張不小的餅就在身旁,而且正在悄悄長大。

Read more

高教入學機制系列(三):升大學機制的中心思想:「同學,我們不在乎你」

■要看出一個國家的大學是什麼樣的格局,對學生和對社會抱持什麼樣的使命感,你不必看它的校舍,不必看它的論文數,只要看它怎麼招生。
仔細分析歐美大學錄取學生的機制,和國內大學錄取學生的機制相比較,很難不感慨:從各種方面看來,國內大學處處透露了一個潛台詞:「同學,你對我們來說一點也不重要,我們不在乎你。」

Read more

高教入學機制系列(一): 選錯科系、教錯學生,怪誰?

■如果單以物理、化學考量來說,該校的出題方式值得肯定 — 問答題能測驗學生更完整的思維、論證、表達能力,比選擇題或純計算的題型好得多。在這部分,如果能更高比例地影響老師、讓學生有危機感,及早學習演練,應該會對高中教學的品質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很可惜的是,多數高中老師並沒有注意到這個現象,並反應在自己的教學上。相對比之下,所有學生都考的學測卻是百分之百選擇題 — 而學測也是該大學各科系第一關的決勝項目。因此,Mike 的同儕在初次面對問答題居多的考題時,才這麼驚訝。

Read more

學術研究能力無用?可助你創業和經營管理!

■博士無用?近幾年學生數量減少、大學縮編裁撤,媒體常報導博士找不到工作,甚至政府還要幫博士想辦法找生路。洋博士要找工作不易,土博士更難,如果是台灣博士班讀到一半呢?是不是更完蛋?
我認識姚長安一段時間,我知道他是個優秀的管理者、創業家,並且在北科大擔任創業課的業師。直到和他深談,才知道他曾經在台灣讀過博士班,而且他可不覺得博士班無用。事實上,他覺得博士班的訓練,正可以發揮在管理、創業上!

Read more

及早和業界現實過招:「專案實務課程」的設計與效益(下)

■在前一篇文章中描述了,台大土木系近年推動【土木工程設計實務】這門課程,讓學生從設計到施工,實際參與一個具體的工程案件。其中,有七名大學部學生,以將近三年時間,設計和參與建造了一座跨越神木溪的木橋。
在這場長達三年的教學活動中,其實學生、教師、學校都投入許多成本與資源。來看看這門課帶給學生多少學習效益?

Read more

教師與學生一起大冒險「專案實務課程」的設計與效益(上)

■七位台大土木系大學部學生,歷經將近三年的時間,設計和參與建造了一座跨越神木溪的木橋,全長 36 米,寬度 2 米,跨距 20 米 — 這不是個模型,不是個報告或電腦繪圖,而是可以載人過河的一座真正的橋。整個過程,有業主,有承造,有籌資、有變更設計… 一個真正工程案會發生的事,他們都經驗了。但這不是一個單純業界的工程案件,這其實是【土木工程設計實務】這個「課程」的成果。
這樣的課程的設計規劃是如何?學生與教師要投入多少心力?教育和學習的效益如何?別的學校與科系,又能從中得到什麼啟發?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半世紀的高中數學課程回顧

■台灣教育的發展,自民國 51 年開始算起,迄今已有半個世紀。課程標準經過數次演變,在民國 72 年定於一尊,之後幾經編修,都沒有脫離原本的脈絡。單維彰老師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並指出其利弊得失,或可作為未來修訂數學課程的參考。

Read more

【科學史沙龍】數學甲子緣:臺灣數學課程60年速覽

■從民國 41 年國民政府首次頒布《國民學校課程標準》,到 101 年國家教育研究院研擬《提升國民素養實施方案》,台灣的數學教育,已經歷了整整一甲子的演進。從事科學教育研究已有十幾年經歷的劉柏宏院長,帶領我們瀏覽台灣數學課程的重要里程碑,並且對未來的改進方向提出建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