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藍海:「長輩學生」是寶,快捧好!

分享至

撰文|謝宇程

大學太多而學生愈來愈少,台灣多數大學都擔憂焦慮。「拉學生」成為大學教授的正式業務,有些去高中辦說明會,有些招待高中生到校園參觀,在升學放榜時節,還有些大學教授得打電話固樁加促銷,遊說家長與學生要到學校報到。但是無論怎麼搶,其實都是在爭一個註定愈來愈小的餅。爭取中國大陸學生、歐美東南亞外籍生…都困難重重、緩不濟急。

但也許,我們有一張不小的餅就在身旁,而且正在悄悄長大。

長輩學生為何讀大學?

這塊餅,我指的是「長輩學生」。王昭華女士是其中之一,她今年六十二歲,在研究機構擔任主管職,接近退休。在舊觀念之中,這是該準備「安養晚年」的時候,王女士去年正式成為大一學生,她就讀文化大學數位媒體進修學士學程,因為藝術、設計、動畫是她一輩子的興趣,卻未有機會發揮;退休後,正是實現願望的好時機。

在她這一代的台灣人,歷經台灣由貧轉富的那個時代,為了改善家裡環境,為了快速發展事業,那時候的台灣人哪有在談「興趣」的?能做的事就做,能賺的錢就賺。大部分人為賺錢而工作,就過了這麼幾十年,年華過了,孩子大了。然後呢?

然後她們這一代,是人類生活在地球表面以來第一個世代,在六十歲退休後可能要再活三十年。這三十年內,他們有機會大部分的時間是健康、神智清晰、有活動力。他們有機會在六十歲之後,發展第二次職涯,實現他們心底某些未實現的願望。

這三十年的人生,是機會也是挑戰:他們面臨貧困化以及年輕人力短缺的社會,社會的運作和他們年輕時候不同而且繼續快速變化,他們在退休後的人生要繼續影響自己的兒女、孫輩長達三十年 — 三十年的人生落後時代,不理解新社會,不懂得操作新科技,成為家中的「依賴人口」,這對長輩們的個人、家庭,對整個社會來說,根本不是選項。

要讓退休的長輩,找到生活的重心而且過得充實,趕上時代甚至成為家庭中的助力,一段深刻而扎實的學習是必要的,王女士認為,不但該考慮重新成為學生,而且不該只抱著休閒的心態;「修一個大學學位」是一個逼自己扎實成長的好辦法。如果更多退休的長輩有「再修學位」的意識,大學目前的招生缺額正可以服務他們的需求。

長輩學生能讀大學嗎?

六十多歲的人,還能在大學讀個新學位嗎?王昭華女士親身嘗試了一年,證明了長輩不但可以學習得充實愉快,而且會是很好的學生。

在過去一年中,王女士在上課中強化了使用 PowerPoint、Excel 等軟體的技能,拿到了證照。她入學的時候做了英語能力測驗,當時是五級,一年之後突破六級,達到八級可以畢業。她從完全不會繪圖軟體,現在已經可以做出各種海報、圖樣。

王女士說:「其實現在的長輩們都會電腦和手機的機本操作,只要給他們些信心、學習動機,學習新東西一點都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對了,王女士過去一年可是一邊上學,一邊繼續工作的狀態。她都只是用周末和下班後的時間上課與學習,上學期修了 14 學分,下學期 20 學分。如果真的是退休後全時間學習,當然可以更充裕,學得更深。

從王女士描述她上課的情境,我發現長輩學生比起一般的大學生有很多優點。不少年輕學生在上課時常常從頭睡到尾,或是都玩電玩。長輩雖然有時年紀比老師大,但是反而可能更尊重老師,而且上課很認真。王女士和我說:「30年前的教育環境、設施、活潑度和現今相較差太多了。和過往相比,我現在上課總是很快樂或感動。」

其實,如果有一些長輩學生和年輕學生一起上課,甚至成為忘年朋友,對年輕學生極有助益。長輩學生可以提供他們不同的人生視野,提供他們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學生交流。例如王女士提到:「如果有一堂設計課,要設計給長輩的衣服,那我們就能告訴同學,什麼是長輩們能接受的時尚啊!」有些年輕學生和自己的父母輩有相處上的困難,身旁如果有長輩同學,可能就可以幫助他們理解父母的心聲與處境,提供些實用的意見。

大學可為長輩學生做的調整

過去一年,王女士和許多二十來歲的學生一起經歷大一生活,大致上都能適應與融入。但是她也指出,只要學校做一些調整,其實可以帶給長輩學生更好的學習經驗。

在技能與知識的學習上,王女士認為長輩學生和年輕學生差別不特別大 — 每個人都有強項、有弱項,有些方面學得快有時學得慢,和年齡不見得有必然的關係。

倒是,學校會舉辦的一些演講、座談、工作坊,或是某些課程,不一定適合長輩學生這個人生階段需求。例如,有些課程或演講針對年輕人的處境所講的兩性感情、職涯發展等問題,對長輩來說並不太合用。

如果學校重視這些長輩學生,可以開設針對他們情境需求的課程,例如第二職涯、面對死亡、健康維護、兒女相處、祖孫互動/照顧幼兒之類的課程,對老人很實用。我們在談話中更談到,其實許多長輩們,在人生中承擔了許多的無奈、委曲,一路是選擇壓抑和迴避。若能夠有些課程幫助他們正視、整理人生的過往,會讓他們晚年歲月過得更有品質。

王女士很希望看到一般大學招收更多「長輩學生」,把握人生繼續學習成長、拓展生活與知識,也將他們的經驗視野回饋給年輕人。如果將長輩學生編成一班,有專屬的學程,可能也有利於教學和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這將會讓學校、社會、所有學生都獲益。

 

加入好友

(Visited 14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