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能力無用?可助你創業和經營管理!

分享至

撰文|謝宇程

博士無用?近幾年學生數量減少、大學縮編裁撤,媒體常報導博士找不到工作,甚至政府還要幫博士想辦法找生路。洋博士要找工作不易,土博士更難,如果是台灣博士班讀到一半呢?是不是更完蛋?

我認識姚長安一段時間,我知道他是個優秀的管理者、創業家,並且在北科大擔任創業課的業師。直到和他深談,才知道他曾經在台灣讀過博士班,而且他可不覺得博士班無用。事實上,他覺得博士班的訓練,正可以發揮在管理、創業上!

吊車尾國中生成優秀博士生

姚長安在國中的時候是標準的放牛班車尾生。他當時不想讀書,被老師放棄,幾乎每天中午後就蹺課,打撞球、打電動,或是和朋友在廁所抽煙聊天。他甚至還加入飆車族,身邊的人不是車隊就是幫派。

高職階段,姚長安考上大安夜補校,漸漸對於學習有興趣、有自我期許,於是就讀科大、碩士,最後進入北科大博士班。在小時候,他曾經有過「當教授」的想像,在博士班期間,這個目標竟然似乎是可能達成的。

因此,他格外認真努力。為了準備資格考,蒐集大量資料,幾乎編寫了一本書。他賣力幫教授接研究計畫、培養學弟妹,並且勇於挑戰研究教授眼中的難題。當他遇到研究上的瓶頸,又沒有國內資源可以參考的時候,他還常常寫信到歐美各地的研究機構去請教、探討。

萬萬沒想到,姚長安和指導教授的相處溝通出現不可化解的衝突,在博士班第三年,姚長安被迫中斷了博士班的學習,他記得很清楚,當這件事成為定局,他整整三天睡不著也吃不下,他努力多年的學術之路似乎就此中斷。

他不知道,走出研究室後,當他嘗試創業、擔任經理人的時候,更精采的旅程正等著他。

擅於研究與學習,經理人內力

剛離開學校時,姚長安的朋友找他到傳產公司擔任研發,薪資很低,但是給他相當大的空間,讓他有機會深入了解亞洲地區產業現況。當他廣泛接觸商界人士,就愈來愈有信心 — 他發現許多人根本沒有深入的技術知識,也沒有管理能力,多靠關係、用草根的方法做生意。

後來幾年的工作經驗證明,在研究室中苦練的分析、計畫、邏輯推理硬工夫,也可以發揮在商業環境裡。

當姚長安在聯瑞科技研發處擔任產品經理,要為公司的產品找合適的貿易展,發掘新的客戶和市場,拓展知名度。當時,公司正在踏進物聯網產業,當時「物聯網」一詞還沒出現,新產品加上沒經驗因此更難找到合適的商展。

面對這個情況,姚長安對所有相關貿易展覽進行資料蒐集,衡量舉辦單位的背景、優勢,再將舉辦單位的展覽項目進行分類,並參考參與者評價。最後推薦了美國拉斯維加斯的 Digital Signage Expo 貿易展。副總經理看了姚長安的報告很驚訝,因為他們之前從來都不曾重視這個展。結果,副總經理和副董事長都被說服,公司投入全力準備這次商展,結果取得極佳成績,拿到越南、韓國、加拿大許多國家的訂單。

雖然姚長安在學校一路讀的是土木工程,但他一路做研究,不怕學習新知,即使是換到不同產業,上手得也很快。

例如,一開始公司的產品沒有成熟定價方法,業務往往是用交情喊價、談判氣勢來定價。姚長安利用學術界的正規化分析(Normalize),重新編定各種產品編號、成本、制定售價,並且建立一個全自動試算表,只要客戶提供預估「同時上網人數」,就可以全自動算出推薦的產品規格、需求數量、毛利結構和利潤。這個方式兼顧嚴謹和銷售上的便利性,連資深協理看到都吃驚地問:誰教你的?

他後來又被挖角到時間軸擔任特助,同時兼管三十幾個人的事業處,要負責編列預算、內控、內稽。當時適逢小公司變大公司的過程,要設計很多財務與管理上的制度與工作流程,當時的財務負責人將這個工作交給姚長安 — 但姚長安因為沒有相關背景,一大疊資料明明都是中文字卻看都看不懂。姚長安發揮研究者的精神,卯起來分析文件的內容、背景、目標,將整套方法融會貫通,做成大家可以理解的 SOP,並且完成相關文件。

因為姚長安總能快速學習,並且深入分析掌握重點,他多次被挖角,快速從專案經理、特助,升到營運長和副總經理。

擅於提問和寫計畫書,創業者基本功

姚長安目前正在進行第二次創業,而他竟然告訴我,創業的基本功是在研究所學到的。

姚長安的第一次創業,是做一個 C2C 的Pubu電子書城。他那時沒有資金,不會程式,沒團隊,他只有想法以及熱忱。於是他開始學怎麼創業,而且透過一切方式認識可能幫忙、可能參與這個計畫的人。

從碩士班到博士班的這五年之間,姚長安的指導教授都非常積極地爭取研究計畫,而主要執筆撰寫的常是姚長安。他要創業的時候發現,研究計畫書和商業計畫書其實有很多相似之處 — 都有現況調查、問題陳述、解決方案、預期效果,以及資源評估。寫研究計畫所培養的思維都可以運用在創業計畫上。

創業的過程中,要不斷說明、推銷自己的想法。這個能力,也是在研究所打的底。從大學開始,每次有要分組報告,他時常代表全組上台的那一個。也因此他的台風、報告能力…都得到非常多磨練。

因為他知道自己缺乏創業相關的能力,所以他主動去旁聽創投公會開設的創業課程。因為講師常是業界前輩,所以每次姚長安都會想辦法發問、提出回饋想法,讓講師對他產生印象。在聽講之後,姚長安常常衝到台前找機會介紹自己的創業想法,或是再找機會約見。

為了創業計畫,姚長安全職投入學習、找機會。他說:「任何可能的合作機會我都不放過。透過這樣的方式,我認識了許多創投界、創業界的前輩,也認識了我後來的創業伙伴。從我辭掉上一個工作,到我創的公司成立,整整四百天。」

被迫實戰,更懂教學

現在,姚長安已經有多年的專業經理人經驗,而且再次創業。雖然他平常工作奔忙,但是仍然應北科大邀請,在「創業計畫書撰寫」這門課擔任講師。雖然課程名稱叫做「創業計畫書撰寫」,但其實教的內容是一個完整的創業歷程,絕非寫作文、套格式而己。

姚長安說:「常見的創業計畫書,內容通常是在鋪陳:如果有錢我會做什麼 — 那樣的計畫書當然不會成功。其實寫創業計畫書時,最好要已經做出業績,說服投資人這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時刻,而且我知道我要如何運用這東風。」而這「準備萬事」的過程,甚至借到東風後的執行,姚長安都有深刻的經歷與磨練。上課的過程,就是自己血淚經驗的傳授。

現在許多學校都開了和創業相關的課程,但卻很少請到在創業中搏鬥過的人親自開課一學期的課程。也許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他的課上很少有學生不專心、睡覺;甚至 12 點下課之後,常常有同學到台前找姚長安發問請教超過半小時。

碩博士的研究經驗離開學術界就沒有用嗎?未必。在我的朋友圈中,姚長安不是唯一的例子,那些在碩博士班真的有下過苦功,真的飢渴地追求過學問,用最苛求的方式思辨,接受過最嚴格的要求,挑戰過人類知識的邊界…這些功夫不會白費。如果不是混學位文憑,而是真正用自己的智力與毅力拼搏過的人,他們後來即使選擇不留在學術界,也都能帶著才幹與能力,到任何業界一磚一瓦發展出事業。

以姚長安的經驗來說,他的學術訓練在創業及事業經營上就發揮了大用。而且在產業闖盪後,他當年「當教授」的夢想,反而以某種形式實現了。

 

加入好友

(Visited 97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