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入學機制系列(一): 選錯科系、教錯學生,怪誰?

分享至

撰文|謝宇程

日前訪問了一個頂尖大學材料系學生 Mike,他大三升大四,決定出國重新讀大學,改讀經濟。結束過去三年讓他失望的學習,就當作誤會一場。

想像失準,誤人誤己

Mike 這樣描述他這幾年的經驗歷程:

「在進材料系之前,我對材料系讀的東西,未來的工作方向都不了解,我很後悔那時候沒多了解就來讀了。我喜歡物理,物理和化學成績都不錯,有人說這樣是適合讀材料的,而且材料是這所頂尖大學工學院最高分,我那時候就想:如果可以的    話, 當然要讀大家都認為最好的科系啊。

我一開始對材料的想像蠻美好的,因為別人都說工作前景好,可以賺很多錢,我以為自己將要發明新材料、合金 — 做科學家和發明家似乎很酷!後來發現,材料系的主要科目,我沒有興趣不想念,所以功課不好,也推不上研究所。我原本期待的  路,從產業來看,從個性來看,似乎都走不通。

後來發現七八成系上學長姊都進台積電,功課好的人進研發,不好的人進產線 — 穿無塵衣操作精密機械。而我發現我不適合那樣的工作形態,想到就覺得很痛苦。其實在材料系很多人都覺得失望,希望以後研究所轉商或是轉電機。」

一個年輕人三年的學習時光,真不算短。除了他自己投入的時間與心力一去不復返,還有政府與納稅人放在他身上的教育資源,以及老師上課的心血 — 教授上課時要面對沒精打采的學生,想必也是很辛苦的。

如何盡可能地避免?首先,我們回溯一下 Mike 是怎麼被錄取進入這個科系的。

仍然考試定終身?

Mike 這樣說他是如何申請這間頂尖大學的材料系的:

「雖然我是申請,但是就我所知,我們學校工學院的科系,第一關只看學測成績,成績高的就能進下一關。而工學院科系的下一關根本不用交備審資料,也沒有面試,不看在校成績,評判錄取的標準只有考試,各系各自出的考題,而且排在同一天考,刻意讓學生只能從中選一個考筆試。

材料系考兩科:化學和物理,應考的人一百多,錄取三十來人。考題非常難,和高中接觸不同,有選擇題,但問答佔一半 — 這是我們很少見的題型,一見到的時候有點手足無措。例如有一題是考:「製氨的時候如果催化劑加倍,是否可以增加反應速度/率?會不會影響產量?為什麼?」這題就是我答不出來的。我覺得這是有認真出的考題,比高中一般的段考、模擬考題好得多。是我在高中的時候沒看到的題型。

最後,我物理四十幾分,化學三十幾分,因為幾乎所有考生都考不好,所以我還是錄取材料系了。」

這是台灣最頂尖大學工學院的招生方式。如果說 (許多人是這樣認為),這間頂尖大學的招生方式會影響高中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又會決定什麼樣的學生進入它的科系 — 在這個認知下,這樣的招生方式,有什麼樣的優劣得失?

一、不考量主要學科的成績外其他各方面表現

這所頂尖大學幾乎是全台灣多數高中生所想要就讀的學校 (或者是他們的父母、老師想要他們讀的學校),這所學校的工學院,對於理工領域的學生最前的幾個志願。用這樣的方式招生,其實無異於和學生、高中老師宣布:「我們不看重學生在物理化學成績之外的任何表現 — 是否擅長運動,是否有多方面的興趣,是否有領導和團體合作的經驗,是否有主動研究求知的精神,我們都不在意。物理化學考高,我們就收你。」

在台灣這個重視升學的環境,許多家長和老師都以督促學生上某些大學科系為自己的責任、為學生的人生階段目標,這所頂尖大學在招生制度上的設計,就更給了這些家長和老師口實,限縮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和體驗。

二、並沒有讓問答題型的教學意義更廣為人知

如果單以物理、化學考量來說,該校的出題方式值得肯定 — 問答題能測驗學生更完整的思維、論證、表達能力,比選擇題或純計算的題型好得多。在這部分,如果能更高比例地影響老師、讓學生有危機感,及早學習演練,應該會對高中教學的品質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很可惜的是,多數高中老師並沒有注意到這個現象,並反應在自己的教學上。相對比之下,所有學生都考的學測卻是百分之百選擇題 — 而學測也是該大學各科系第一關的決勝項目。因此,Mike 的同儕在初次面對問答題居多的考題時,才這麼驚訝。

三、不考量學生的性格與特質

綜觀關於人才培育的各種觀察、經驗、論點,其實多數人都同意,一個人的性格與特質是極為重要的,不亞於能力或知識 — 但是我們看到,在該校工學院各科系的招收錄取政策上,並沒有考量到任何關於性格與特質的面向,例如好奇心、創造力、主動性、韌性毅力、溝通互動…。難道考物理和化學可以同時兼顧測量這些面向?恐怕很難。

這所大學極具盛名的工學院,不重視學生整體綜合的素質,甚為可惜。

四、不考量學生對科系的認知與長期發展傾向

按照該校工學院的招生方式,一個學生毫不明白材料系是圓的扁的,或是誤把材料當化學系,都是可以進這個科系;一個學生根本沒思考過自已長遠事業發展方向,或者根本和材料系無關,也可以進材料系。

這樣的狀況下,當然更有可能在正式開始材料系的學習後,覺得沒有動力、誤會一場,甚至感覺難受苦惱,最後決定離開。
如果目前該頂尖大學的招生錄取方式很有進步空間,招生錄方式可以如何改善?下一篇文章裡,我們接繼討論。

 

加入好友

(Visited 15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